关于ZAKER 合作
未来网 刚刚

【国潮少年志】漫评 | 中秋佳节话传承,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从故宫文创 " 破圈 " 走红到国漫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再到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国潮 " 浪潮澎湃,引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关注。未来网特别推出【国潮少年志 · 点亮文化超链接】系列融媒体产品,探寻青少年追逐 " 国潮 " 之光的鲜活实践,引导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中秋佳节如约而至。在广西南宁," 家国同圆 童心共梦 " 南宁市青少年庆国庆迎中秋主题活动吸引近千名青少年参加,涵养家国情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清泉街小学开展 " 品味中秋民俗 传承节日文化 " 主题活动,同学们制作月饼、拼装花灯、捏制兔儿爷、参与舞狮等传统项目,沉浸式体验中秋节日习俗……连日来,神州大地涌动着 " 国潮 " 正当时的文化热潮,青少年亲身感受中秋文化的魅力,也以蓬勃朝气为 " 国潮 " 注入鲜活生命力。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传统佳节的重视。中秋佳节,一盒盒手工揉制的月饼里包裹着千年的团圆意涵;一个个小小的灯谜背后,蕴含着中国文字的智慧……中秋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温情时刻,更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承盛会——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交织出崭新图景,既延续着 " 但愿人长久 " 的千年祈愿,也激励人们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当今时代,青少年厚植文化自信拥有更为立体多元的场景。在线上,青少年透过屏幕,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潮汕英歌舞、汉中藤编、常德丝弦等非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创新演绎的鲜活张力、潮流表达的青春气息,获得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在线下,社会各界也用心为青少年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比如,中秋与国庆 " 双节 " 到来之际,在由通辽开往北京朝阳方向的 G3654 次列车上,国铁沈阳局沈阳客运段举办 " 家国同庆、畅行旅途 " 高铁联欢活动,让旅途成为一堂 " 行走的传统文化课 ",让家国情怀在 " 流动 " 的空间里生根发芽。

事实上,近年来,青少年正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让 " 国潮 " 澎湃不息。他们有的钟情于汉服;有的利用业余时间专门去学习非遗技艺;有的爱好收集老物件,挖掘背后的故事……新时代青少年思维更加活跃,他们通过丰富的表达形式和多样的传播渠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传播。这些实践也仿佛一颗颗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引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青少年以创意拥抱 " 国潮 "、用热爱守护传统,那些穿在身上的汉服、学在手中的非遗、藏在镜头里的老物件,便成了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当中秋的华光映照着青春脸庞,广大青少年正以赤子之心接过文化传承的火炬,让中华文明在时代长河中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文字:王思文

AI 漫画:王秋实

编辑:王晓青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