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何秀兰 江林萌(实习生)
在国际金价屡创新高突破 3895 美元 / 盎司之际,国内拍卖平台的黄金拍卖已成为明显投资热点,部分人盯上法拍黄金以求捡漏。
时代财经注意到,在阿里拍卖等拍卖平台上,多人竞拍抢购金条的火爆场景频频出现。今年 4 月,阿里拍卖曾出现成交价高达 1.27 亿元的黄金大宗司法拍卖案例,吸引超 4 万人围观。
不仅如此,阿里拍卖近期还上线了 10 斤国资黄金拍卖专场。时代财经获悉,阿里拍卖将于 10 月 8 日开启国资黄金拍卖专场,一次性推出 39 个黄金标的,总重量超 5 公斤(10 斤),起拍价低至 713 元 / 克,较当前金饰零售价(约 1100 元 / 克)折价超三成,引发关注。
不过需注意的是,起拍 " 低价 " 背后暗藏成本与规则风险,成交后可能需另付综合服务费、拍卖佣金等,激烈竞价可能让最终价接近市价,且悔拍将面临保证金不退、补足差价的后果。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平衡 " 机会 " 与 " 风险 ",避免被 " 低价 " 表象迷惑,值得关注。
有网友发帖称,8 月 1 日其在法拍平台上通过竞拍,以 7500 元或拍价拿到 10 克小金条,原本以为自己捡漏,但是没有注意到需另付 2% 的技术服务费以及 5% 商家佣金,最终总成本达到 802 元 / 克,大大超出当日大盘金价 765 元 / 克,薅羊毛遭平台 " 反薅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向时代财经指出,为了避免竞拍者在司法竞拍中 " 上头 ",建议竞拍者在参与前做好充分准备,设定一个合理的心理价位,并严格守住预算。同时,竞拍者应该全面了解市场行情,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超出预算购买。另外,要保持冷静,不要被竞拍现场的情绪所影响,理性判断每一步决策。
阿里拍卖 10 斤国资黄金专场 " 低价 " 吸睛
阿里资产最新上线的国资黄金拍卖专场引发市场关注。
时代财经查阅阿里资产平台信息发现,本次专场共推出 39 个黄金标的,涵盖 50 克至 1000 克不同规格的金条产品,总重量达 5.02 公斤。其中,50 克的小规格金条显著降低了个人投资门槛,而 1000 克大规格金条或瞄准高净值客群。
专场内黄金标的起拍价普遍低于市价。以一块 50 克 Au9999 金条为例,起拍价仅 35685 元,折合单价 713.7 元 / 克,较当前银行投资金条单价低约 150 元 / 克,与周大福等品牌金饰价差更约 390 元 / 克。若按当前市价(上海金交所近日黄金价格约为 870 元 / 克)计算,以起拍价成功竞拍者理论上可即时锁定 7000 多元套利空间。不过,专场内标的成交后,需另付综合服务费 ( 成交价的 5% ) ,推高了购买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拍卖标的多数来自中国黄金、中国金币等央国企品牌,多数附有 99.99% 纯度认证。这种标准化产品有效降低了非标黄金常见的纯度不足、重量偏差等问题,缓解了投资者对 " 假黄金 " 的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金店和银行以外,如今法拍市场也成了市民购买黄金产品的一个重要平台。因为法拍黄金的起拍价比较低,很多冲着 " 捡漏 " 来的竞买者竞争格外激烈。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阿里资产司法拍卖平台上,已经结束的黄金拍卖就超过了 160 起,有些标的还标注为 " 刑事扣押财产 "。其中,拍卖标的金额最高的要属 4 月广州 " 钱盛国际 " 特大集资诈骗案涉案的 439 件黄金制品,拍卖标的有金色元宝、金条状物、金银色圆环、金色项链等。这批黄金制品起拍价 1.14 亿元,吸引了 4 万多人围观,22 人报名竞拍,最终成交价达到了 1.27 亿元。
法拍黄金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其明显低于市场的起拍价。以嘉兴市东方拍卖有限公司 9 月 23 日在阿里资产成交的 2180 克罚没金条为例,起拍价 160.23 万元,经过 59 轮竞价后以 174.43 万元成交。然而,若加上 9.77 万元的佣金和软件服务费,实际支付金额达 184.2 万元,与当日市场黄金回收价(约 185.3 万元)几乎持平," 捡漏 " 空间有限。
金市高位震荡下的投资新选择:司法拍卖黄金是馅饼还是陷阱?
当国际金价在历史高位徘徊,传统黄金投资渠道正将越来越多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金饰专柜动辄 20% 以上的工艺溢价令人却步,银行柜台的小克重投资金条更是一 " 条 " 难求。
在此背景下,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指出,阿里资产拍卖的低起拍门槛(单件可低至 5 克)直击这一痛点,呼应了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保值资产的旺盛需求。不过,附加成本问题需警惕。竞拍者除了支付竞拍价格外,还需承担软件服务费、拍卖佣金、物流保价费等,实际成本可能增加。
此外,拍卖的核心是 " 价高者得 ",若参与人数过多、竞价激烈,最终成交价可能大幅超过起拍价,甚至接近或超过金店价格。以阿里资产 9 月 29 日成交的 500 克司法拍卖金条为例子,拍下总价为 43.21 万元,折合单价 864.2 元 / 克,接近当日黄金市场价格,成本优势大幅缩水。
余丰慧向时代财经指出,法拍金条的数量有限,而需求量大时,竞拍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上涨。法拍平台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部分买家认为法拍金条具有特殊的投资价值或者更易流通。一些买家出于对黄金实物的需求,在竞拍时愿意支付溢价以确保能够获得金条。
时代财经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拍卖公告中明确标注 " 不提供质量证书 "" 以实物现状为准 "。如果投资者想要确定黄金的质量,就需要进行鉴定,会额外产生黄金鉴定费。更重要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竞拍者悔拍,不仅保证金不予退还,还需要补足差价。
余丰慧提醒消费者,法拍黄金要确认拍卖平台的信誉和拍卖物品的来源是否可靠。要了解是否有专业的鉴定机构为金条进行真伪鉴定,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需要明确售后保障政策,包括退换货条款等,以便在遇到问题时有据可依。
对于中小投资者,某国有银行理财资深研究员向时代财经表示,司法拍卖适合具备鉴定能力的专业买家,普通投资者可通过银行积存金或黄金 ETF 分散风险。目前多家银行推出 1 克起购的 " 零存整取 " 黄金业务,门槛明显低于传统金条。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向时代财经表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投资黄金的方式、产品多种多样,除了购买黄金主题理财产品、实物黄金之外,还可以投资账户黄金(即 " 纸黄金 ")、黄金 ETF 以及黄金相关的股票。但 2025 年处于高位的黄金价格波动将加剧,投资者要从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投资能力等出发,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