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9分钟前

从 0 到 2000 万,鸿蒙 5 背后有人?

两年前,鸿蒙生态正式启航时,或许也没有料到自己的成长速度会如此之快。

9 月 29 日,余承东宣布鸿蒙 5 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 2000 万,据了解,鸿蒙 5 设备数从 0 到 1000 万花了近 10 个月的时间,但是从 1000 万翻倍到 2000 万却只花了 2 个月,速度之快着实令人惊叹。

这样的增长速度要归功于系统的不断完善、伙伴的快马加鞭,更要归功于用户。早期有人因为好奇去尝鲜,有人抱着对华为品牌的信任坚持使用,也有人即使面对「应用不全」等不便,依旧持续反馈、陪伴成长。正是这些用户撑起了最初的发展阶段,让鸿蒙有机会在一次次迭代里把「能用」打磨成「好用」,从而吸引更多用户选择鸿蒙。

可以说,鸿蒙 5 今天 2000 万的终端设备数量,是用户和鸿蒙一起磨出来的成绩。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华为会在今天上线「鸿蒙有礼特别版」活动,并将所有鸿蒙 5 用户视为一路同行的「鸿蒙合伙人」。在我看来,这不是单纯的宠粉,而更像是一种致谢:

在从 0 到 1,再到 2000 万的过程中,鸿蒙 5 用户和鸿蒙一起撑过了最初、最难的阶段,才有了今天。

730 天,从「能用」到「好用」

仅仅不到一年前,鸿蒙 5 才刚刚开启公测,系统体验和应用生态都还处于很早期。甚至 730 天前,鸿蒙应用才全面启动开发。

而今天,越来越多用户开始认可鸿蒙 5 的好用,并愿意推荐给更多身边的人。体验的不断提升,固然离不开系统性能的不断优化,但更重要的,是无数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携手攻坚,以及消费者一个又一个反馈的意见。

在正式公测后,鸿蒙 5 以几乎一周一次的频率快速迭代,同时还与微信、抖音、淘宝等多个主流应用的团队深度合作,为开发者扫清功能适配和应用优化上的障碍。目前,鸿蒙版微信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常用功能的适配,并在快速完善细节,体验持续升级。

与此同时,仅仅在九月,抖音上线了「同城」和「团购」,还针对内容创作者持续优化拍摄、剪辑等关键模块。高德地图率先接入 TrafficVLM 交通大模型,同时上线「扫街榜」,让出行和生活服务更贴合用户习惯。而更多鸿蒙应用也都在以极快速度进行迭代和优化,努力为鸿蒙 5 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QQ 增加空间相册和权限设置,滴滴出行补齐行程分享与充电导航,大众点评则带来了境外服务和美食地图 ……在一个月内就能取得这些进步,鸿蒙 5 已经进入迭代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用的正循环。

除了在常用应用生态上加速前行,鸿蒙 5 在游戏生态上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如今已有超过 12000 款游戏适配并登陆鸿蒙平台,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三角洲行动》等热门游戏和主流大作,都可以流畅运行并给到出色的体验。

在网络社区里就有不少玩家晒出用鸿蒙系统玩游戏的截图。得益于鸿蒙全场景互联的核心优势,《QQ 飞车》等不少游戏都可以在鸿蒙手机、鸿蒙平板乃至智慧屏等不同设备上沉浸式开玩;《金铲铲之战》不仅全面登陆鸿蒙,更在三折叠手机华为 Mate XTs 非凡大师上,实现折叠随身小屏和展开沉浸大屏之间无缝切换。而这些体验,都是其他系统很难给到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游戏选择在鸿蒙系统首发,移动游戏领域长期由 iOS 和安卓系统把持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更丰富的终端选择,也意味着更好的体验。

从日常生活到影音娱乐,鸿蒙 5 系统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甚至让用户能够得到超越其他系统的体验,从「能用」跨越到「好用」「爱用」。消费电子的核心其实一直都是「用户体验」四个字,当越来越多用户因为它真真切切地好用,而愿意继续拥抱甚至推荐鸿蒙,才是鸿蒙快速发展的底气和动力。

鸿蒙背后的「神秘高人」

用户、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是操作系统生态的三根支柱,而鸿蒙 5 真正在这个「铁三角」中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用户在用反馈和口碑不断打磨系统,开发者和伙伴则通过功能创新与资源投入不断抬升体验。三者之间形成的合力,正在让整个生态变得既稳固,又充满活力。

仅在公测后的几个月,就有数百万条真实的用户反馈涌入,这些用户克服鸿蒙系统早期的应用适配一般、体验不佳等「debuff」,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了珍贵的使用数据和建议,推动鸿蒙一次又一次更新,短时间内就实现三十多个版本的迭代,让鸿蒙趋于完善,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使用。

而且,这也让大家发现自己的吐槽和建议真的有被听见、被改进,于是更愿意留在鸿蒙、支持鸿蒙,并且愿意向身边的人推荐鸿蒙,成为鸿蒙的第一批「自来水」,可以说用户就是鸿蒙最大的「财富」。

在这个以用户为根基的系统上,自然也少不了合作伙伴的添砖加瓦。随着鸿蒙应用的启动,可以看到各行各业都有合作伙伴用实际行动支持鸿蒙生态,从早期的应用适配,到如今的将鸿蒙作为新功能首发和共创的首选平台之一,鸿蒙 5 系统与合作伙伴的凝聚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我看来,生态成熟的标志,正是伙伴不再仅仅满足于「让我家的 App 在鸿蒙上跑起来」这么简单,而是主动利用鸿蒙的特性开发新功能,甚至把最新功能优先在鸿蒙上线,去给新生态里这批敢于尝试、愿意包容的消费者带来最好的体验。

比如小红书就在鸿蒙版上首发了圈选图片搜笔记的功能,用户只需要用指关节在图片上一圈,就能直接搜索出相关笔记内容,显著提高内容查找效率,这个功能的运转就是基于小艺特有的能力实现的。

除此之外,还有如鸿蒙版微博首发支持 HDR Vivid 超高清高动态图片,让用户可以看到更具沉浸感的图片,再到鸿蒙版京东首发支持 AIGC 裸眼 3D 技术「Mini 立影」,让用户在手机上就能获得「所见即所得」的拟真 3D 购物效果。

而对开发者来说,今年华为发布了「鸿蒙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 2025」,拿出上亿元现金鼓励优秀鸿蒙应用开发,同时启动「天工计划」,投入 10 亿元人民币及其他资源,全面支持鸿蒙 + AI 生态创新。

正是华为与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们的协力创新,让鸿蒙生态能够为用户带去更好的体验,然后用户再反哺鸿蒙和合作伙伴。如果你问我鸿蒙高速增长的背后到底是有什么「神秘高人」,那么真正的答案就是「众人之力」。

今天,数以千万计的用户用信任与耐心去对待鸿蒙,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体验、帮它「拉新」。而无数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也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上线鸿蒙应用,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技术,把最好的体验带给鸿蒙用户。也正是这种来自用户、伙伴和开发者的合力,让鸿蒙的生态飞轮越转越快,势不可挡。

鸿蒙的新起点

提到移动操作系统,长期以来只有两个名字被人熟知:Android 和 iOS。国产操作系统想要突围,几乎没人抱太大希望。但鸿蒙仅用两年就取得今天的成绩,证明了只要产品过硬、生态开放,就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更重要的是,鸿蒙是一款面向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如今已有超过 60 款设备搭载鸿蒙 5,覆盖手机、平板、PC、手表、智慧屏等多个终端。跨端统一的生态,让用户在不同设备之间保持一致体验,也让鸿蒙真正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手机系统」。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鸿蒙已经从一个初生的稚儿成长为健壮的少年,2000 万台终端设备数量只是这个「少年」迈向下一个阶段的新起点,鸿蒙并不会就此停下脚步,反而会越跑越快。

这就像一颗雪球,最难的是从无到有的起步,最考验耐心的是从小到大的滚动。一旦滚到足够大,后面的势能就会越来越强。鸿蒙已经跨过了那个最艰难的阶段,用户的「自来水」,伙伴的联合创新,以及开发者激励计划同时发力,正在让雪球滚得更快、更稳。

以此形成正向循环,也许不用再过多久,「一亿终端」的消息就会来到我们眼前。

正如华为官方在宣布 2000 万里程碑时所说:2000 万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对于每一位见证鸿蒙成长的同行者而言,我们有理由期待鸿蒙在下一程带来更多惊喜。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