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山通报几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很快李某上了热搜。
因为他拿散篓子公务接待了。
通报里说,2016 年,时任州住房公积金中心主任的李某,让下面几个县的管理部买了 500 斤散装白酒,存放单位办公楼里,平时用来招待客人。
接着是说他十年里贪了 7.65 万。
里面有业务往来单位送的钱、购物卡和好酒,这问题也不小。
还发现他在外出培训考察时,有两次接受了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饭和旅游,这问题也不容忽视。
但争议出现了,网友觉得这钱也太少了:
" 我们单位保洁,卖的矿泉水瓶和纸箱子,十年都不止这个数。"
还觉得不给喝茅五剑很过分:
" 踏马的,劳资这么大干部给我喝散篓子?给我弄他。"
最后导致中国新闻网抖音下只能精选评论,第一高赞还是夸他像孙连城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件事。
首先是酒的问题。
这散装白酒究竟是千元一斤的高档酒开瓶后伪装的呢,还是十几块一斤的散篓子呢?
很多人估计没仔细看通报。
虽然通报字不多,但在惜字如金中,我们依旧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
至于酒是什么酒,可以参考这些案例报道:
十年前,天津一个落马局长,用矿泉水瓶装年份茅台酒,喝就要喝出档次。
2018 年,刘某某从外地低价采购散装白酒,包装成 " 茅台 " 等高档酒,向下属及管理服务对象销售牟利。
其次,7 万赃款的事。
他是十年里多次收钱收礼品,共记 7.65 万元。
其实受贿无 " 小额例外 "。
而且怎么算大算小呢?
不拿其他例子,就对比这次文山的其他人,第三个案例里四年敛财 8500 元。
但其实不该这么比较,因为受贿不论金额,一分钱也是红线。
再次,我们来看看李某是不是真守住底线。
有网友说李某不让人挪用住房公积金,所以被打击报复了。
为了证明他是清官,他们也是铆足了劲。比如,说他镜框中间掉漆了,所以他一点也不贪。
可能因为网友对五险一金的事比较敏感和富有想象力吧。
非要比较的话,你相信一个挪用公款、吃拿卡要的人,会比正常人更能守护公积金的安全吗?
我倒想起一个词:寡妇失节,不如老妓从良。
估计老李也没想到互联网上,他成了 2025 年第一清官。
这就是经久不衰的社会现象:把小贪当清官。
去年,15 年间受贿 200 万的局长落马了。
网友因为猎奇,就觉得他问题不是很大,谁不能有点小癖好呢。
还不止。
如果看到有人出身贫寒,是个农民的儿子,又会重复那套陈词滥调:" 没背景的人不该进体制内。"
但这真的懂法吗?
法律上,贪腐的本质在于滥用职权、破坏规则,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而非仅仅看金额大小。
金额的多少主要影响后续的定罪量刑标准。
而且你要说他是清官,那清官必须做到表里如一、严守纪律底线,他做到了吗?
而你的底线又为啥可以无限向下,低下去吗?
只能说阴谋论总是容易流行得到,毕竟阴谋论可以让头脑简单的人觉得自己头脑不简单。
当然,网友这种 " 小贪即清官 " 的逻辑,多少还有点调侃意思,但如果某些官员也认为 " 小贪即清官 " 的话,那就荒谬了。
有句话说的很对。
反腐倡廉的胜利不只是在媒体上看到某某老虎被抓,某某苍蝇被打,而是让老百姓真真实实感受到社会上每一处都是公平正义的。
关键词是公平正义,关键词也是每一处。
所以,对小贪的打击,不是在诉诸正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