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锋网 11分钟前

手机战苹果、汽车挑特斯拉:小米「硬核」的底气来自哪里?

手机正面迎战 iPhone,汽车对标特斯拉,这是最刚的小米,也是最有底气的小米。从被质疑「组装厂」,到成为一家硬科技公司,小米用了 15 年。

五年前,小米成为了最年轻的世界 500 强公司。过去五年,小米朝着高端化持续迈进,研发投入从 2020 年的 93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241 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从 2020 年的 10401,翻倍增长到 22641 人。

结果是,小米芯片、汽车、手机全面开花,「高端」正在成为小米的标签之一。

01、正面迎战 iPhone17,小米 17 开售即破纪录

「开售五分钟,打破 2025 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 。」这是小米 17 系列开启首销后的成绩。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据小米集团合伙人卢伟冰透露,小米 17 Pro Max 单款机型在小米 17 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 50%,同样打破今年国产手机首销全天销量和销售额纪录。小米 17 Pro Max 的畅销,展示出小米在高端化的布局成效。

雷峰网了解到,小米 17 系列发布日当晚的销量约为 50 万台,截止 27 日的销量超 80 万台。作为对比,苹果 17 系列在中国区首周激活约 100 万台。

9 月 25 日晚间,雷军在国家会议中心发表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 " 改变 "。雷军分享了过去几年,小米造车、造芯的故事,同时带来业内期待已久的年度新品:小米 17 系列。

发布会前,雷军以及小米就多次强调,小米 17 全面对标 iPhone17,产品力跨代升级,是小米高端化的蜕变之作。

尽管小米在发布会前对小米 17 预告不少,等到雷军发布时,台下欢呼声仍然不断,而小米 17 所展示出的硬实力,也的确值得这样的兴奋和成绩。

相比过往系列,小米 17 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妙享背屏的设计。

折叠屏出现后,手机屏幕已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大的创新。小米推出妙享背屏,不仅是给用户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而且是真正有用的第二块屏幕,是真正从用户角度看到的需求。

通过妙享背屏,用户可以设置各种有趣时钟,可以实时查看航班信息、外卖进度等重要状态;更可以一改过去自拍痛点,能够用主摄实现超高画质自拍。

实际上,如果有读者对小米足够了解,可能还记得四年前,小米曾发布一款被誉为颜值高,摄像顶尖的手机,但却因芯片发热备受争议,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意难平。那款手机是小米 11Ultral,背屏支持自定义图片、拍照等功能。

小米没有因为 11Ultra 遭遇的争议,放弃背屏探索,而是在几年时间里默默探索,终于在五代骁龙 8 芯片加持下,拿出一款丝滑体验、超长续航能力的小米 17Pro。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采用最新第三代 3nm 工艺制程,确保了小米 17PRO 的流畅体验。同时,

搭载小米金沙江电池,含硅量 16%,采用异形叠片电池技术,大幅度提升电池容量,这是一项目前只有苹果在用的技术。

从续航能力来看,小米 17 电池容量做到了惊人的 7000mAh,加上小米使用的新技术,实现了 894Wh/L 的超高能量密度,同时支持超强低温续航。小米 17ProMax 更是搭载 7500mAh 大电池,比 iPhone 全系列续航更长,支持 100W 有线充电、50W 无线充电、100W PPS 通用快充协议,使用其它品牌的充电器也可以快速补电。

「对比 iPhone 17 标准版,无论是长时间游戏还是高强度多任务,小米 17 的性能和温度表现都更加优秀。」雷军在演讲中表示。

影像方面,小米 17 搭载徕卡 Summilux 影像系统,采用 5000 万像素光影猎人 950 传感器,光影猎人 950L。对不少用户而言,逆光拍摄,也能实现非常出色的效果。

四年前,小米 11Ultra 前瞻性推出背屏,引发市场关注,但终成意难平。如今,小米再次充满信心推出小米 17Pro 版,妙享背屏收到的更多是用户追捧,开售 5 分钟创造行业纪录,更是用数据说明小米在技术和产品能力的全面升级。

2021 年底,小米首次宣布在产品上对标苹果、学习苹果。经过几年的长期探索,以小米 17 系列为起点,小米从过去的对标苹果,跨越到全面迎战苹果,迈向手机高端化的新阶段。

02、穿越至暗时刻,技术积累的量变到质变

技术的积累与升级,从来不是一朝一夕。

满打满算,小米至今创业不过十五载。过去十五年,小米的成长让人艳羡,但小米从没有骄傲于已取得的成绩。

2020 年,小米成立九年,年营收突破 2000 亿,跻身 " 世界 500 强 ",是其中最年轻的公司。但也面临网上无数质疑、批评、攻击,执拗地认为 " 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 "。

雷军说,那时的他,陷入严重内耗。挣扎过后,雷军下定决心直面问题,逆天改命。这也是雷军第六次年度演讲的主题:改变。

在这场长达两个多小时演讲中,雷军回顾了过往五年,小米所经历的焦虑、反思、复盘,到之后的逆天改命。

创业的第一个十年,雷军以及小米,用小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了制造业,小米手机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手机品牌之一,是全球 TOP5 手机制造商。

小米的初心是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改造制造业。从这个角度看,彼时的小米已经足够成功,拥有无数米粉拥趸,在普及智能手机这件事上,小米的贡献显而易见。

但与此同时,小米也被冠以 " 便宜 "" 低端 " 的标签。半年间,小米内部进行了近五十次复盘,坚定了下个阶段的发展道路: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 " 硬核科技公司 "。计划未来 5 年,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投入 1000 亿元。

从先前的年研发投入 75 亿,到五年投入 1000 亿,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小米,从没有选择退缩。过去的五年,小米过得并不容易,同时押注芯片、汽车两个超高投入赛道,中间还一度遭遇美国制裁。

小米造芯,最早始于 2014 年,全资成立子公司松果电子,自研手机芯片。三年后,," 小米澎湃 S1" 正式发布,搭载在一款中端机上,当年就卖了 60 万台。

但雷军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遂在 2018 年,停掉手机 SoC 芯片的研发,队伍缩编,继续做一些小芯片,保留火种。复盘会上,小米花了很长时间研讨松果的失败,认为自研手机 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2021 年初,小米下定决心重启芯片。项目重启一年多后,小米就遭遇了重大危机,面临巨大挑战。2022 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影响,小米业务大幅滑坡,营收极为罕见地骤降 15%,这是小米成立十余年的第一次。

而此时,小米正同时供着 " 两个孩子上大学 " ——造车、芯片。那个时候,小米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芯片项目才重启一年多。每个都是需要投入五六百亿的大项目。

之后的 2023 年,芯片行业经历了一轮巨变,某手机厂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三千多人的芯片团队就解散了。

雷军马上安排了芯片团队全员会,以稳定团队信心,表明小米在芯片上的坚定投入。2024 年初,小米芯片按计划投片了,采用了最先进 3nm 工艺制程,投片费超过两千万美元。5 月份,第一批芯片回来,小米芯片的工程师们,焦急地等待着测试结果,一旦失败,丢掉的不仅是 2000 万美元,还有至少 6 个月的项目推迟。

所幸,小米成功了,所有模块都调通了……一年后,搭载玄戒 O1 的小米 15S Pro 上市 。

从去年的勇气,到今年的改变,每一次不同主题演讲的背后,贯穿的是小米不变的坚定。当我们看到,小米手机、芯片取得的成绩时,也渐渐看到,小米为此所付出的数百亿学费代价,和整个过程里,无数场反思会。

站在今天的节点,小米的高端化才刚刚开始,手机全面迎战苹果,汽车更是才渐露头角。

03、小米的新五年:沿着高端化砥砺前行

造车,是小米这几年最受关注的事情。

故事始于 2021 年 3 月,小米首次对外官宣造车,投入 100 亿美元,雷军亲自带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平台,满屏弹幕都是干翻特斯拉。

2021 年 9 月,小米汽车首次全员会,宣布了一个宏大计划: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同时,小米坚持不启用独立品牌,使用小米汽车品牌。坚持用小米汽车原有品牌,既是小米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是小米押注汽车的决心。

但造车是一个巨大投入,且充满未知的事情。雷军曾经说,小米造车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押上了自己人生中所有的战绩和声誉。

2022 年春节后,小米 SU7 开发到了最关键的阶段,面临能力和资源严重不足。小米内部开了长达 21 天会议,只得忍痛暂时停下 Ultra 项目,确保 SU7 成功。之后的 5 月,Ultra 项目又被重新捞回来。

重启的会议是线上召开,雷军给每位同事寄了瓶红酒。有工程师举着酒杯提议:" 保时捷是我们心中的神,我们能不能造辆车,在纽北赛道上直接挑战呢?"

几年后,小米汽车上市,雷军带队小米汽车征战纽北赛道,跑出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绩,一举打破全球最快四门车圈速纪录,并在 2025 年再次刷新,震撼整个汽车工业界。

一位熟悉小米的人曾告诉雷峰网,很早以前,雷总以及小米就期望小米汽车能解决三个问题:一、高端化;二、女性用户;三、线下渠道。如今看来,小米的这些目标基本都已经达成。

从松果计划,到玄戒 O1;从小米 11Ultra,到如今的小米 17;从小米 SU7,到小米 YU7,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一波五折,但小米从未放弃,这需要无比的勇气,更需要敢于改变的决心。

过去五年,小米投入 1020 亿用于底层核心技术研发;技术人员从 10401 到 22641,翻倍增长,全球授权专利数量从 2020 年底 1.6 万件,增加到 2025 年 Q2 的 4.3 万件。

五年前,小米决定高端化路线时,雷军已经 50 岁,赌上毕生声誉造车;五年后,小米已然迈进高端化品牌行列,雷军说,55 岁,正是闯的年纪。

一切过往,皆是序章。小米的高端化之路,才刚刚起步。

从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汽车,到米家冰箱、米家三区洗衣机等,小米正形成一个完整的人车家生态。翻遍整个行业,我们都很难找到一家拥有如此完整产业链条的公司,它身处数个万亿赛道,并且在每一个赛道都取得了让人钦佩的成绩。

小米已经彻底摆脱低端的标签,从一家互联网公司,升级成为一家硬科技公司。未来五年,小米瞄准超高端、全品类高端、全球化方向全面突破。

在第六次年度演讲的最后,雷军宣布推出定制服务,目前支持 YU7Max、SU7 Ultra 车型,希望让更多人能体验到百万豪车才有的服务。这是过往只有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超豪车品牌提供的服务。

55 岁的雷军,正在闯的年纪。期待小米能够在高端化的路上,带给我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