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方网 1小时前

“十四五”时期 红桥区顺利实现多重预期目标

天津北方网讯:9 月 28 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红桥区专场)。会上,红桥区委书记、区长陈宇介绍了该区高质量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的有关情况。

据介绍," 十四五 " 时期,红桥区全面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推动站产城融合发展,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绿色生态、民生福祉等多重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 " 前四年,红桥区经济运行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5.27%,其中,2023、2024 连续两年增速全市第 1。

五年来,主动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红桥区坚持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充分挖掘、释放天津西站高铁站点的枢纽通道作用,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全力打造我市服务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新门户。2023 年 7 月,市政府批复《天津西站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 一核两带三组团 " 发展布局纳入《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天津市 " 一基地三区 " 功能定位大格局。

目前,京津冀同城商务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方案、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按计划已经全面完成。天津西站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西站周边交通体系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投入使用。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加快一体推进,西站南 " 站产城 " 融合示范区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区新设机构超 200 家。

五年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聚新动能

红桥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依托京津同城的辐射效应,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51 项科技成果荣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和科学进步奖;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360 亿元,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72.24 件,在全市排名第 3;加快光荣道科技产业园、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园等科创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与河北工业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天津商业大学合力打造天商数字商务科创园;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在建及运行的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达到 10 家,中试平台 4 家;成立水泥行业绿色生态与低碳零碳、海洋资源利用绿色技术与智能装备两个创新联合体;在能源绿色低碳、洗煤选煤智能化建设、化工新材料、水处理、工业软件研发、工业互联网运用等领域正在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态势。

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红桥区坚持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打通瓶颈制约、拓展更广空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出清低效无效企业 31 家,3 家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全部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名单;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推进 " 大思政课 " 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 区管校聘 "" 九年一贯制 " 试点稳步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全国医改评价结果在天津市中心城区排名第 1;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深化," 高效办成一件事 " 重点事项办理 1.2 万余件,与京冀多地 " 跨省通办 " 事项超 1500 项;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 49.7%,中心城区排名第 1。

五年来,城市高效能治理展现新面貌

红桥区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深化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市容市貌持续改善,提升改造罗浮路、跤场等口袋公园,新增公园面积 3 万平方米,子牙河(红桥区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城市更新 " 换档加速 ",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周边片区等 5 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实施,19 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受益居民 9400 余户,西关北街等 12 条道路实现通车;全面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完成全区重点积水片区和居民小区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更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 69 公里;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践行和发展新时代 " 枫桥经验 ",创新成立全市首家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红桥区荣获 "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 等荣誉称号。

五年来,人民高品质生活实现新提升

红桥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用心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增城镇就业超 5 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累计改扩建学校、幼儿园 23 所,新增学位 4745 个;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市人民医院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基地、红桥中医院、区妇幼保健中心新院区等建成投入使用;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 5 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强化体育设施供给,完成 92 个健身园、10 条健身步道改造更新,新建 17 个户外微场地、3 个全民健身中心。(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摄影 刘乃文)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