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识研究所
" 环境真的很好,窗外是江景,海鲜有三文鱼,蛏子,花甲等,肉类有烤牛肉,香肠,鸡肉等,单个甜品的真的又好看又好吃 ",一位来自武汉的消费者直言,以 99 元 " 剩菜盲盒 " 的方式吃上了原价 398 元希尔顿酒店的自助餐。
首先科普一下," 剩菜盲盒 ",它不是吃剩的菜。
剩菜盲盒是商家未卖完食物包装成盲盒打折出售,而消费者能从盒中拆出什么,全凭商家当日销售状况。这种既有趣、省钱还环保的新消费模式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2025 年的中国消费市场," 剩菜盲盒 " 正开启一场魔幻剧情,中百罗森 7.9 元、today 便利店 9.9 元的面包和熟食盲盒几乎每天都售罄状态。连希尔顿、文璞、万达瑞华等五星级酒店都悄悄加入赛道。据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5 年国内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将达 401 亿元,其中 25-40 岁消费者占主要。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这样的 " 抢盒大战 " 每天都在上演。五星酒店剩菜盲盒话题在小红书、微博平台的热度一度飙升。既 "79 元吃回本 " 的狂喜晒单,也有 " 菜品油腻且冰冷 " 的 " 雷点 " 遭吐槽。曾经象征奢华的五星自助餐,如今正以 " 剩菜盲盒 " 的姿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流。
你以为的矛盾的消费现象,藏着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智慧:花三折的钱,享高端的味,还能顺便为环保打卡。一位不知名的大学生自白:" 以前舍不得买 10 元以上的面包,现在 11.9 元的盲盒能开三个 " 五星级 " 面包,并且平台还显示累计减碳数据,吃着都觉得有意义。"
五星级酒店大规模进入 " 剩菜盲盒 " 所求为何?
剩菜盲盒的风,吹进年轻人 " 心里 "
每逢月明之夜,月亮当空照,城市商圈总会出现一些神秘的身影。他们手握手机,神情专注,仿佛在等待某种重要信号。
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不是什么 " 地下交易 ",而是年轻人在抢购一种名为 " 剩菜盲盒 " 的新玩意儿,商家将当日未售出的食物组合成神秘包裹,以原价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
有人说 " 剩菜盲盒 " 走红靠的是噱头,但这并非全貌,而是说剩菜盲盒 " 踩 " 准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需求与价值追求。
性价比是首要吸引力。年轻人追求 " 花小钱享品质 ",例如百元内价格享受更高五星级酒店自助餐。这种正价三分之一的低价,让年轻人无需妥协品质,轻松降低生活成本。
对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这是 " 低成本改善生活 " 的捷径。未知的惊喜带来情感体验也不可欠缺,也不同于传统打折商品的 " 廉价感 ",盲盒现场体验感充满趣味,像 " 开奖 " 般上瘾又有仪式感。
" 线上预约 / 付款 + 线下自提 / 用餐 " 的模式,让盲盒成了都市人的 " 深夜补给站 "。打开 " 惜食魔法袋 "APP,附近一般会显示面包店、便利店的多,在搜索栏输入酒店,就会显示该地所有参与的酒店名称和价格,选择某家酒店并确认订单付款,就可直接前往所在地。
对商家来说,盲盒是 " 变废为宝 " 的生意经。例如,自推出盲盒模式以来,希尔顿将 " 夜间闲置时段 " 彻底盘活了,自助餐厅坪效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价值认同也正在形成。当 " 杜绝浪费 " 从一句苍白的口号,变成手中实实在在的、美味又实惠的食物时,环保不再遥不可及。
目前市面上主流 " 剩菜盲盒 " 的平台是惜食魔法袋,再者就是 " 米粒盒子 "、" 趣小袋 " 等,都是本着减少粮食浪费的理念去构建的平台,成为不少商家去库存的好渠道。
这样优雅地用餐,像在做公益。这种环保价值,也相当戳中现在年轻人的理念。
在 " 剩菜盲盒 " 的江湖里,永远不缺让人羡慕的 " 天选之子 "。南京网友晒出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 29.9 元的自助餐剩菜盲盒,原价 168 元一位的自助餐,并且有 " 打包自由 " 权。
五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卖 " 剩菜盲盒 ",是无奈之举还是精明算计?
向来高冷的五星级酒店,为何也会扎堆加入 " 剩菜盲盒 " 大军?
答案藏在残酷的数据里。
据 STR 资讯数据统计,中国酒店市场则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2025 年上半年整体 RevPAR(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产生的平均实际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双双下滑。
奢华与超高端酒店通过 " 以价换量 " 虽略有成效,入住率小幅提升,但由于平均房价下调,RevPAR 仍有 2%-4% 的下降。而高端及以下级别酒店受到新增供给带来的压力,面临 " 量价齐跌 " 的困境,RevPAR 降幅在 6%-8% 之间。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曾经不愁客源的五星酒店,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求生存。
对酒店而言," 剩菜盲盒 " 首先是本经济账。自助餐的浪费率向来不低,公开信息显示,高端酒店自助餐的食材损耗率通常在 15%-20% 之间,部分餐厅通过精细化管理可降至 10% 以下。这些当天未售完的食材,过去要么直接丢弃,要么内部消化,都造成了成本浪费。
现在通过盲盒低价出售,不仅能收回部分成本,还能减少浪费。" 惜食魔法袋 " 数据显示,每份盲盒可减少约 2.57kg 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相当于节约 250 多双一次性筷子。深圳龙华希尔顿、武汉世贸希尔顿等通过 " 惜食一小时 " 活动,每月可减少近百公斤食材浪费,同时增加数万元营收。
这些抢到盲盒的年轻人,往往会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形成二次传播。例如希尔顿酒店仅靠用户自发分享,就获得了更多曝光量,不少人因为盲盒第一次走进五星酒店。
如果从整个行业背景看,盲盒只是五星酒店 " 花式自救 " 的缩影。现在的高端酒店不再稀缺,如何吸引客源成了难题。" 剩菜盲盒 " 的走红,恰好证明了年轻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追求。
再者,现在部分高端酒店的自助餐业务也在慢慢拓展下沉市场。原因很简单,因为 " 平价自助 " 开始兴起,酒店推出自助餐早餐月卡、自助餐年卡等活动也是为此。
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2024 年自助餐的人均消费有下滑趋势。截至 2024 年,全国自助餐人均消费在 80 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 52.6%,比 2023 年提高了 1.9 个百分点;人均消费在 100 元及以下的门店数占比为 66.9%,比 2023 年提高了 2.4 个百分点。
实际上,五星级酒店押注且 " 剩菜盲盒 " 能走红,看似是偶然的消费潮流,实则是消费观念升级的结果。
写在最后
79 元、99 元的剩菜盲盒里,装的不仅是寿司和海鲜,更是年轻人对 " 精致生活 " 的向往。但要让这份美好持续下去,需要商家守住品质底线,平台筑牢监管防线,监管部门完善制度红线。
试想,当 " 剩菜盲盒 " 为商家带来稳定且可观的额外收入时,一种危险的诱惑会出现?商家是否会为了创造更多 " 剩菜 " 而故意扩大生产?原本旨在减少浪费的商业模式,可能异化为刺激过量生产的诱因。
这种 " 道德风险 " 将使环保初心荡然无存,甚至加剧食物浪费。同时,过度依赖盲盒收入可能扰乱商家正常的定价体系和销售节奏,导致常规顾客流失,形成不健康的经营依赖。
要知道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储存条件、制作时间等信息高度敏感。若商家在品控、包装或信息透明度上出现疏漏,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争议,摧毁整个模式的信任基础。
同时," 剩菜盲盒 " 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一方面,它可能助长 " 贪便宜 " 而非 " 按需购买 " 的心理,消费者可能因低价诱惑购买本不需要的食物,造成新的个人层面浪费。另一方面,当 " 以超低价享受品牌商品 " 成为一种常态预期,会对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认知和正常的价格体系产生冲击,挤压那些坚持品质定价、不参与此类活动的诚信商家的生存空间。
" 剩菜盲盒 " 是个好点子,也会持续的进行着,但它现在更像一个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它需要平台更严格的审核,需要监管部门更清晰的规则,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不是 " 盲盒 " 这个词被玩坏,而是它能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