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3分钟前

要想制造强,先要“母机”硬

一场产需对接会,签下 30 亿元大单,促成 80 多个合作项目!9 月 23 日,在 2025 工博会期间,作为配套活动的 2025" 工业母机 +" 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 ( 上海站 )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场汇聚 300 余位政企学研代表的活动,通过发布技术图谱、签约合作项目、成立创新联合体等务实举措,勾勒上海打造工业母机产业高地的清晰路径,展现这一制造业 " 命脉 " 产业的强劲活力。

工业母机是 " 造机器的机器 ",作为制造业的 " 压舱石 " 与 " 老底子 ",它有多重要呢?想象一下,锻造一把锋利耐用的菜刀,如果连锻造菜刀的铁锤和模具都不精密,那还能打造一把好刀吗?工业母机正是 " 锻造铁锤和模具 " 的核心装备,它决定了到底能造出多精密的芯片部件,多高效、多可靠的汽车、手机等各类产品,是从日常消费品到高端工业品生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根基。

同时,工业母机也是国家制造能力 " 天花板 " 的关键因素,它牵动着国家产业安全的 " 命门 "。最高端的工业母机就像国家的 " 重器 ",如若长期依赖进口,除了高昂成本,更在关键时刻可能面临 " 卡脖子 " 风险。如今,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工业母机结合,让它变得更 " 聪明 " 更 " 高效 ",这也将成为未来全球工业竞争的核心赛道。2025 工博会上,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作为展会的核心板块之一,以 "AI + 工业母机 " 为核心焦点,通过 "1+2+3+" 体系串联起工业母机全产业链资源,众多工业母机企业组团亮相,展示前沿技术与产品。

记者在活动中了解到,上海的工业母机产业近年来进步显著。创新能力更强了,产业链条更完整了。基于这些,上海提出 " 三项强化 ",强化产业创新质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格局,通过 " 工业母机 +" 专项行动加速标志性产品攻关;拥抱人工智能(AI),抢抓智能化机遇,推动智能数控机床研发应用迈上新台阶;强化产业生态构建,加大首台套应用推广,完善中试验证平台,培育复合型人才,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这些举措体现了上海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和打造全国领先工业母机产业高地的决心。

这一决心在产业布局中充分显现,活动现场,宝山区工业母机基地正式发布,为打造闵行、宝山南北两大基地注入新活力,形成空间集聚、资源集约的发展格局。"AI+ 工业母机 " 产融生态联合体也在现场成立,创新推出 " 产业 + 科技 + 金融 " 定制化产品,为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作为国企主力军和活动主办方,上海电气集团发挥 " 主机企业 + 应用场景 " 优势,将智能技术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为产业链的稳定畅通贡献力量。

为了让需求方更好地了解,活动现场首发《上海市工业母机产业能力手册》,相当于一份详细的 " 上海制造能力地图 "。对接环节更是干货满满,直接发布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多个热门领域等领域的 100 项需求清单与 200 项供给清单精准对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上海机床厂、宝钢股份、上海飞机制造等 12 家上下游企业当场签约,建立长期合作。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