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乐怪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我一直是个 " 手写派 ",顾名思义,就是喜欢用手写方式去做一些文字上的事儿。工作方面,各种计划、时间安排、提纲、要点记录,我都会先在本子上搞好,再用电脑去写详细内容;生活方面,像是备忘提醒、日记、摘抄、同人活动,甚至买了新文具想划拉几笔,往往也是在实体笔记本上完成的。
倒不是说我拒绝用手机和电脑上的备忘录和规划 App,但有些时候,我还是觉得手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强记忆,或者帮助思考——写字有一部分 " 边写边思考 " 的空间,比打字花的时间更多,就不至于梦到哪句写哪句,一些简单的错别字、语病也更容易规避。不只如此,对于我来说,有些比较重要的内容,事后需要复盘的时候,我甚至能想起来它在笔记哪一页的哪一部分,非常方便,也十分有效。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有没有普遍性,或是用什么原理来解释,但从个人经验看,至少手机备忘录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当然,这样的习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手写,至少就需要纸和笔。大部分情况下,用来书写的工具是笔和本子。
这里面的门道和讲究就多了去了。经常做饭的朋友或许会被意大利面的类型搞到焦头烂额,而我们手写爱好者一不小心也会陷入笔和本子的海洋。就拿本子来举例,除了简单的定页(固定装订、内页不可更换)、活页(非固定装订,内页可更换)区别,还要分成不同尺寸,从常见的 A4、A5、A6、B5、B6、M5,到 Slim、Narrow 这种变体,一时列举不完。如果你在海外平台网购,还要看得懂 Personal、Pocket 等等外文词指的是哪种本子。
纸张不仅要分成不同版式——简单的有空白、横线、方格、点阵这几种,复杂的就太多了,这里不再赘述——还要分成不同质地,什么无酸纸、道林纸、巴川纸、暮霞纸……不同生产商推出的产品,名词更是花样繁多,我这个曾在出版社工作过的人,有时候都记不住这么多名目。在我看来,大家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到的、能与之 " 媲美 " 的大概就是机械键盘厂家给轴体起名的花样了。我还记得几年前看过一个笑话:某人向某家店买了一套轴体,名字叫作 " 蓝莓冰淇淋 ××× ",发货后不久,快递小哥就 " 体贴 " 地发消息说:" 放心,给您发的是冷链!"
本子和纸张如此,笔的复杂程度也不遑多让。钢笔、圆珠笔、中性笔、铅笔、多功能笔、荧光笔……每一个都能展开说出很大一套。我喜欢用钢笔,光是不同品牌、笔尖型号、尺寸、材质,墨水颜色、质地、是否带金粉等等区别,就研究了好久,花掉的 " 学费 " 也不是小数目。对了,同样用钢笔的朋友应该知道,钢笔是最 " 挑纸 " 的一类笔,要给手里的每一支钢笔找到薄厚适中、不洇不透、写字没有 " 毛刺 "、既不能太滑也不能太涩、最好还能让墨水颜色完美展现的纸,别提多困难了。
对于手写爱好者来说,类似的 " 考验 "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比如我,可能在 B 站或者小红书看到有人推荐新的本子、笔和墨水,就会买来试试。但如果说有什么 " 综合考察 ",那应该是 " 买新手帐 ":从每年的 8 月、9 月开始,国内外各文具品牌纷纷推出下一年的手帐,而人们要为自己明年的书写体系做出规划、挑选产品——这件事很有可能持续好几个月,一部分人也许直到下一年开始,也未必能下定决心。
我最近就是这样。前两年,我一直用的是一位海外博主设计的周计划本子,它的排版很符合我在工作上的需求,唯一的缺点是后半部分的空白页太多,用来记录杂事有些混乱,不用又有些浪费。因此,今年我想选择一款更轻便、不那么浪费的本子,但同时又要满足钢笔流畅书写、版式合理、功能齐全、尺寸合适等等需求,这真的很难——我甚至没有要求价格,但已经挑花了眼,而且一直难以做出决定购买哪一款。也许,在失去耐心之后,我也会像很多段子里的甲方那样," 就用第一版吧 ",然后再去买那位外国博主的 2026 年新品……
说了这么多,不少读者朋友可能已经觉得手写这件事很麻烦,对它望而却步了。但我想说的是,虽然 " 寻找适合自己的书写方式 " 是挺麻烦,但当你发现一款好用的笔、好写的纸、好看的墨水,并且用它们写下你想表达的内容时,那种仪式感和成就感也会让你发自内心地觉得满足。
更何况,书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这一点虽然不囿于形式,但 " 手写 " 能够额外提供一种 " 落在实处 " 的感觉,就像你的思绪真的在现实中有了可以触碰、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 " 形体 "。这种感觉甚至可以帮助你集中精神,开启思路,写出更好的东西——如果把手放在键盘上,我每隔一小会就会想干点别的,如果截稿日快到了,那真是抠手都比写稿有趣;但如果拿起钢笔,摊开本子,那么我会更想把眼前的空白用文字填满,不知不觉间,一篇稿子就这样完成了!
因此,我还是很愿意向朋友们推荐 " 手写 " 的。当然,你可以不用过于纠结外部条件,只要有了想提起笔的心,那么最简单的圆珠笔、A4 复印纸也可以拿起来就用。如果你有繁杂的想法需要整理,多样的事件需要记录,或是必须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纸和笔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在这个过程在也养成了 " 想随手写点什么 " 的习惯,那就更好了,你会发现生活中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比想象中多得多。
更重要的是," 用笔写下的东西 " 与发朋友圈、社交平台发帖不一样,你有很大概率更加珍视自己写下某件事时的心情与状态,日后回看时,能够唤起的回忆也会更多,更具体。
这也是我认为即使电子设备再发达、" 无纸化 " 贯彻得再彻底,书写这件事都不会真正消失的原因。此外,尽管我的字写得非常一般,但我内心 " 写一手好字 " 的理想还是始终存在的。都说用进废退,再不经常写写,岂不是连现在的丑字也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