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年,柯达实验室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一个足以改变未来的发明。但柯达高层没有庆祝,反而将其雪藏,因为他们担心这项新技术会冲击公司赖以生存的胶卷业务。最终,这家曾经的影像巨头在数码浪潮中轰然倒塌,成为商学院里最经典的反面案例。
真正的陷阱,不是落后,而是领先带来的盲目自信与路径依赖。
时间快进到 2025 年,当生成式 AI 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科技版图时,手握游戏、社交两大 " 印钞机 " 的腾讯,正面临同样的局面。最丰厚的利润来源,也可能成为最沉重的转型枷锁。
腾讯选择的不是保守防御,而是一场从内部开始的自我革命。在 9 月 16 日至 17 日,在深圳举办的 2025 年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它试图回答一个所有巨头都绕不过的问题:如何亲手打破自己的金饭碗,去寻找下一片大陆?
从 " 研发成本 " 到 " 增长理由 "
这场革命的成效,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得到了初步印证。
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总收入达到 1845 亿元,同比增长 15%,净利润为 556 亿元,同比增加 17%。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一条关键曲线愈发陡峭: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达到 555 亿元,同比增长 10%。
财报特别点明,其增长的关键动力,来自 AI。
这意味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过去,AI 在腾讯的故事里更多是 " 研发成本 ",需要昂贵的 GPU、顶尖的算法人才和漫长的模型训练。如今,它第一次堂堂正正地成为了 " 增长理由 "。从 GPU 租赁、API 调用,到为 AI 工具支付技术服务费,企业客户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AI 开始真正成为营收的来源。
更重要的是,AI 的引擎不仅点燃了 ToB 业务,也重新擦亮了腾讯两台最强的 C 端现金牛:广告和游戏。
广告板块收入增长 20%,达到 358 亿元。在 AI 加持下,视频号、小程序等流量入口变得前所未有的 " 懂用户 "。AI 能在几秒钟内生成海量创意素材,并精准匹配给潜在用户,让广告主的投放效率和转化率显著提升。
游戏的数字则更直观。《三角洲行动》在 7 月的平均日活跃账户跻身行业前五,流水冲进前三。Supercell 旗下的《皇室战争》也实现了七年来的月流水新高。
在试图解决 " 创新者的窘境 " 前,腾讯选择先拿自己开刀。和柯达把数码相机锁进抽屉不同,腾讯的逻辑是:只有让 AI 在自家最复杂、最庞大的业务体系里跑通,才能证明它真的好用。
根据腾讯副总裁汤道生在主峰会的介绍,腾讯这场内部试验首先从研发环节开始。2025 年,AI 开发工具 CodeBuddy 在腾讯内部全面铺开,超过九成的工程师都在使用。它不仅能自动生成代码,更能覆盖从设计到部署的全链路,将新增代码的 AI 生成率提升到 40% 以上,整体研发效率提高了 16%。这让腾讯第一次看到 AI 对核心业务逻辑的改写:开发流程从传统的 " 瀑布流 " 变成了高效的 " 并行流 "。
在内部协作上,腾讯乐享升级为智能知识库,让数万名员工能通过 AI 问答,在浩如烟海的文档中秒速找到答案,打破部门间的 " 信息孤岛 "。
在 C 端产品上,腾讯元宝上线一年多,已跻身国内 DAU 前三的 AI 原生应用;QQ 浏览器引入 AI 功能后,月活用户较 4 月增长了 17.8 倍;连腾讯会议也加入 AI 纪要和 AI 托管功能,AI 功能用户量同比增长超过 150%。
这些实验的共同点是:AI 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直接嵌入核心流程,带来可量化提升的生产力。
正如汤道生在采访中所强调的," 我们希望做的 AI,都是为人服务的。比如大家使用元宝,会比较习惯用语音和它互动,我们帮助人用最舒服的方式获取知识。这就是以人为本的 AI。"
当 AI 在腾讯内部最复杂的流程里被验证后,下一步便是将这些能力释放出来。腾讯选择的路径,是通过腾讯云,把跑通的 AI 模块和场景,转化为标准化的产品与平台。这并非简单的 " 技术输出 ",而是带着内部实践的经验。
开放的价值很快在千行百业的落地中得到体现。零售业的绝味食品,用 AI 智能体驱动会员营销,点击率和转化率显著提升。汽车行业的广汽集团,在腾讯云支持下,仅用三个月就完成泰国车联网系统量 - 产部署,远快于传统周期。酒店业的华住集团,依靠 " 华小 AI" 将宾客请求的响应时间压缩到五秒内。医疗场景中,阿斯利康与腾讯共建的 " 健康药箱 " 互动平台,已服务超过九百万用户。
如果说内部试炼让 AI 变得 " 可用 ",行业共享让 AI 变得 " 可复制 ",那么国际化则是腾讯把 AI 推向未来的第三步。在全球市场,腾讯不仅要面对跨文化的挑战,更要直面 AWS、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的正面竞争。
过去三年,腾讯云国际业务保持高双位数增长,到 2025 年第二季度,海外客户规模在一年内翻了一番。数字背后,是腾讯独特的出海策略。与 AWS 等巨头提供相对标准化的基础设施服务不同,腾讯云出海更侧重于输出一套 " 经过验证的操作系统 "。
这套系统融合了腾讯在社交、支付、内容、游戏等领域的复杂生态运营经验。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如杨国福麻辣烫,可以通过腾讯乐享搭建的 " 全球知识库 ",将七千家门店的管理标准同步更新;对于海外本土客户,如印尼的 GoTo 集团和阿联酋电信,腾讯提供的则是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捷径。
结语
柯达的故事反复提醒人们:技术领先从来不是胜利的保证,真正的危险,是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选择停滞。
腾讯的路径恰好相反。它先用 AI 给自己动刀,再把刀柄交给行业,最后将这套方法论带向全球。这是一条从 " 研发成本 " 到 " 增长理由 " 的转型之路,也是一条从 " 自用 " 到 " 共享 " 再到 " 全球复制 " 的扩张路径。
换句话说,腾讯并不是靠 AI 守住旧有的现金牛,而是尝试用 AI 开辟第二条、甚至第三条增长曲线。在生成式 AI 时代,一家公司的边界不再由其主营业务定义,而是由其赋能的生态范围决定。
腾讯证明了最坚固的护城河不是封闭,而是一个开放、共享、共同进化的生态。 这或许不仅仅是腾讯的生存法则,也是所有巨头在 AI 时代必须回答的终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