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挺好,就她格格不入 "
还被罗列出「23 宗罪」,来坐实她的格格不入。
坦白说,体力不佳、格外注重保养、行为节奏慢,这些饱受诟病的 " 罪状 " 并非凭空捏造。
爬山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休息,
不想让这份脆弱被察觉,怕被觉得太麻烦,对于团队的感情也夹杂着一份愧疚。
她提前预判风险,精细管理身体,在饮食、休息、穿衣、行动上都格外细致讲究。
只是这种看似无比冷静的自我保全,在追求快节奏的综艺叙事里显得格格不入,过度的自我关注在强调无私的集体中也演变成了自私和利己。
受寒导致身体不适后拔掉空调插头的行为,加剧了她自私的观感。
和她同屋的那英,面对空调插头被拔的无所适从,也成了坐实陈数只关注自己的铁证。
直到随着节目进程的更新,陈数那些滞后的 " 利他性 " 得以显现,才逐渐扭转了舆论。
可以明显察觉的是,陈数很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过去累积的病痛同样难以被忽视。
比如无法参加集体晚餐,需要休息。
及时喝热水;
而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陈数除了对自己的身体格外上心和担心之外,整个过程中她其实并不扫兴。
会认真倾听导游龚俊安排的行程,第一个附和。
倒好后挨个端过去叮嘱大家喝,
讲究和精致的部分,某种程度上也滋养了团队。
由于之前的节目中,几乎每一季都有行李超重的问题,这回陈数带了个秤。
节目里有一个很可爱的细节是姐姐妹妹们在秤完行李后发现没有超重,一起用手舞足蹈的方式庆祝,对屋内情况不知情的陈数察觉这种热闹的氛围后,毫不犹豫加入了她们。
在旅行的过程中,还能看到陈数对于「边界」的看重。
她非常注重自我的边界感,有自己的处事方式,这也是节目开播初期让她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内敛不外放的性格,温吞甚至有些疏离的节奏,在需要快速热络、制造戏剧张力的真人秀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节目中也能窥见她 " 不合群 " 的时刻,
比如对于流行音乐不够熟悉,在大合唱环节只能悻悻地说一句 " 我不会这首歌 "。
坚持保留一块名为「自己」的自留地,边界感似乎强到有些固执。
陈数说:" 这个旅程当中,我允许你做你,也请你允许我做我自己,但是我们要彼此走近,我觉得这是建立友谊和相处最重要的一个健康的模式。"
会关心张晚意的状态,但不会在对方提出需要前过度插手,
因为在她看来对于张晚意来说,自己做了功课心里才踏实,而这种踏实比一切代劳都重要。
加上自我优先即时可见,而利他行为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大多延迟出现,造成了评判上的偏差。
甚至出现了 " 低能量 i 人不适合出现在旅行综艺 " 里的言论,却忽略了不同性格和生活方式的碰撞会产生何种火花,本身就是节目的初衷。
节目需要外放的性格来制造看点,同样也需要那份内敛的细腻。
真正的和谐未必是整齐划一,而是和而不同。
在彼此的尊重中,同伴们会考虑到陈数的状况,改变一些行为。
陈数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把大家纳入自己的边界范围。
节目里还不会唱的流行乐,陪看时已经可以跟唱。
出发前收拾行李,她考虑到了自己在旅行过程中的舒适度,但同时也考虑到了如何不给他人带来麻烦。
抛掉了大众印象里精致优雅,选择了便携、轻盈、用处大的服装,把行李重量减到最轻。
甚至设想过民宿可能会没有电梯自己又无法把行李箱扛上去的情况,于是准备了一个软包,要把行李分装在小袋子里再搬运,而不是借他人之力给旁人增添负担。
高要求只对自己,并不会施加在他人身上。
会被如此审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节目前期留下了低精力的印象。
只是 " 低能量老鼠人 " 的状态在自嘲中是安全的,当它由一个公众人物在需要高能量的真人秀场域中呈现时,就成了一种原罪,无可避免遭到审判。
忽略了长达 20+ 小时的舟车劳顿、年龄和身体素质带来的困扰。
即使做到了主流声音中我本位且没有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还是会因为 " 特殊 " 遭到非议和攻击。
抛掉了旧脚本里必须通过自我牺牲来实现的利他性,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仍被粗暴归类为了自私。
这是陈数个人遭遇的注脚,或许也是女性在践行新活法时所面临的普遍性困境。
会赞美 " 自我 ",又会在面对 " 我本位 " 时感到不适;
厌弃 " 自我牺牲 " 的绑架,却又本能地质疑一种不具悲情色彩的付出。
总有一种矛盾的期待。
陈数的 " 罪状 " 与其说是她的行为失当,不如说是目前仍存在着对女性样态的误读。
是准备好了做自己、爱自己的口号,但尚未完全准备好接纳这种形式的活法。
呼吁女性重获人生的主导权,却未曾拆除那套固有的审判装置。
最后一句
没有刻意制造虚假团圆,而是在被动的安排中主动靠近彼此消解其中的陌生感,同样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