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县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农业大县,培育成功一个新的超级产业,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有的人可能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也有的人可能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培育一个新的产业,都有一个过程,有的过程漫长一些,有的过程相对短一些。但既不可能遥遥无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国县级党政班子,一届任期为5年时间,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培育成功一个有影响力的产业,以产业发展促经济健康运行,这是全国所有县级单位的主官们最苦思冥想的一件事,也是绞尽脑汁最期待看到成效的一件事。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若较短时间培育成功一个产业,最短的三年内可成,一个任期内既见成效;再延长一点5至8年,两届班子接续奋斗,完全可以成为现实,且在第一届班子任期内,就已呈全面起势之态。
这篇文章,我们就从两个略偏小县的"新兴"超级产业,解析县域快速培育产业之道。
之所以说是两个略偏小县,因为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两个县,一个是山东省的曹县,一个是江苏省的灌云县,说偏远算不上,说显赫肯定不是,所以取其中,略偏。
曹县,位于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969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32.35万人;灌云县,位于苏北,总面积1528.54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70.73万人。
之所以说是"新兴"超级产业,是因为此"新兴"非彼新兴,平时我们常说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等,而这里说的"新兴",主要是指新近兴起的意思,也就是原来市场上没有、近几年内刚刚快速兴起发展起来的产业。
那么,这两个略偏小县的"新兴"产业是什么呢?一个,可能你已如雷灌耳——曹县汉服;另一个,也许你却闻所未闻——灌云情趣内衣。
曹县汉服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呢?截至目前,曹县汉服企业达2753家,网店15405家,汉服线下体验店224家,汉服从业者近10万人。
2024年,曹县汉服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突破120亿元;今年1至7月,销售额达67.3亿元,同比增长10.18%。
灌云县情趣内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截至目前,灌云县有超过500家情趣内衣生产厂家,情趣内衣从业者2万多人;产量占据全国60%以上(全国每卖出10件情趣内衣,就有6件产自灌云),淘宝系网店3000多家,出口占我国出口的50%(我国出口情趣内衣占全球的90%),每天有20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一年发货73亿次,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
眼尖的读者,从上面两段介绍曹县和灌云产业的文字中,或许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字:网店。
是的,曹县有网店15405家,灌云有网店3000多家。这是他们快速培育成功"新兴"超级产业的时代条件。
孕育
曹县汉服、灌云情趣内衣,其实都有他们的工业基础。
曹县汉服,得从演出服生产说起,而演出服,还得从更早的摄影服追溯。
上世纪90年代,很多县城里出现了比较豪华的影楼,人们到影楼里拍一张彩色照片成为一种流行,曹县是书画之乡,于是便有人画制拍摄照片的背景布,站在背景布前,穿什么衣服拍摄照片更漂亮呢?有智慧且手巧的农民便缝制拍照用的衣服,和背景布组合起来,肩挑人扛地进城售卖。
2009年,曹县大集镇丁楼村的任庆生、周爱华夫妇,一个偶然的机会,经人指点,花了1500块钱在还未通宽带的村里拉了一根专线,花1400块钱在二手市场组装了一台笨重的电脑,开起了网店,主要经营摄影服背景布等等。
几个月后,来自广东虎门的买家问他们有没有演出服,这是他们的网店第一单,夫妇二人立即对着对方发来的图片找布料、裁剪、缝纫,连夜加班缝制,36件演出服,总价1000多块钱,这基本等于他们种一年地的收入。
"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从丁楼村传遍了曹县。很快,在熟人社会里,村民们相互效仿、带动,从制版、印花,到裁剪、缝制,再到销售、物流,一条完整的演出服产业链在镇上形成了。
而灌云,则从2006年起,引入了第一家轻工纺织企业,通过不断招商引资,当地轻工纺织业逐渐发展壮大,目前拥有3400亩的纺织产业园,重点吸引高端纺织、成衣服装以及毛绒家纺等领域的企业。
通过建立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上下游衔接紧密且产业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涌现出了如鹰游新立成、恒邦纺织和国成功能服饰等一批具有特色的纺织服装企业,这些企业的主题服饰年销售额高达近50亿元。
所有成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因果的,曹县的演出服、灌云的纺织基础,早早为汉服和情趣内衣的爆单埋下了伏笔,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
脱胎
当电商广泛兴起,爆单的时间节点,便不期而至了。
在2019年之前,汉服还只是曹县生产的五花八门的演出服中的一个品类。
由于疫情,线下演出急剧减少,同时国潮兴起,一些商家便尝试大量生产汉服。
2020年初,为抗疫复工,全国很多县长为当地特产直播带货。时任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的梁惠民在直播间中穿上了汉服,向大家讲述不同时期汉服的样式,也介绍曹县汉服的特色及制作工艺:
"曹县汉服,承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是您最佳的选择!"
曹县汉服作为细分领域从演出服中横空出世。
县长带货后没多久,曹县一名网红在短视频中喊麦"山东菏泽曹县666我滴宝贝",洗脑效果强烈,引发效仿和讨论,与曹县有关的话题开始爆火。
2023年,疫情结束,文旅市场快速升温,加上传统文化复兴,也是年轻人发起的"汉服运动"二十年,穿着汉服簪着花的游客在著名景点随处可见,曹县汉服订单量出现"井喷",全年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尤其2024年春节期间,马面裙成为无数小姐姐们的"龙年战袍"。
曹县汉服,正式走向产业化。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灌云的情趣内衣"开山鼻祖"竟然是个90后的小伙子。
2006年,还是高中生的雷丛瑞因为玩游戏买装备成为淘宝用户,并建议母亲常红丽开一家淘宝店铺,主营安全套、化妆品、拖鞋等日用品。
2008年的一天,雷丛瑞做"客服"时偶遇一位顾客,咨询"有情趣内衣吗?"那时的雷丛瑞,还只是个17岁的孩子,属于未成年,对情趣内衣这样的名词,还很懵懂。
就想前文中记述的曹县的任庆生、周爱华夫妇,当面对"有无演出服"的咨询时,无论是有是无、知还是不知,作为一单生意,想都未想,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雷丛瑞也是如此,直接回复"有"。聪明的小雷同学,通过淘宝进了一批货,转手卖给对方,从中赚了15块钱,利润是拖鞋等产品的好多倍。
通过这单生意,雷丛瑞发现成年人的"娱乐"原来这么赚钱。
2009年时,他和母亲一块在淘宝上开了一家专做情趣内衣的门店。
母亲选品,他负责从广州、重庆等地进货,加之当时淘宝上做情趣内衣的店铺并不多,这个网店很快成为"头部",仅仅两年时间,他们就赚到了第一个100万。
尝到甜头的雷丛瑞母子,已不甘于只开网店了。因为灌云的纺织业发达,生产制作条件得天独厚,特别是他们算了这样一笔账:
情趣内衣以一款普通丁字裤为例:蕾丝面料每米5元,一件衣服用0.2米,加上松紧带、包装、人工,总成本约1.8元,批发价为8元/件,淘宝上能标价28元,卖到国外则超过50元,要是贴牌子的话,价格会更加高昂,利润当然也更丰厚。
2011年,雷丛瑞和母亲常红丽决定办厂,刚开始就是照着网上卖得好的产品设计生产,家庭小作坊式的制作;后来找了一批专业设计师,于2013年创办品牌"午夜魅力"。
情趣内衣这个行业不仅赚钱,而且市场还真大,在雷丛瑞的带动和影响下,他的几个阿姨、舅舅、表兄弟都加入到了情趣内衣行业中来,当地村民也陆续跟随加入,2015起,如雨后春笋般的情趣内衣企业集中涌现,进而形成了情趣内衣产业链。
灌云的情趣内衣产业,就这样慢慢地做出了影响。
碰撞
无论是代表了国潮的曹县汉服,还是非常前卫的灌云情趣内衣,都曾经历了观念的碰撞。
因为,缝制出汉服和情趣内衣的,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且本人也天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农村大妈们,一种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现实的碰撞,确实曾经让这两个县的农村妇女们迷茫了好一阵子。
曹县和灌云都是农业县。
截至2024年末,曹县常住人口132.3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0.38万人;灌云常住人口70.1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3.28万人。都是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
文章开头,我们说了,两个县所处位置又略偏,一个处于三省交界处,一个属于苏北的东北乡,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接受程度,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国潮,会表现出不自信;面对性感,会偏向保守。这个过程中,就有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曹县汉服产业的核心生产力正是当地中老年妇女群体,她们凭借数十年服装加工经验,从传统演出服制作无缝转型至汉服生产,成为支撑全国50%汉服市场份额的中坚力量。
2025年数据显示,曹县汉服从业者超10万人,50岁以上女性占比超六成,在缝制、钉扣、翻领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
比如,有关媒体报道中,就提到了这样三位女性长辈:
56岁王满荣,在家操作电动缝纫机,日产量数百件,兼顾自营网店与代加工;
90岁陈秀真,仍参与钉扣、翻领等基础工序,体现产业包容性;
48岁薛凤英,30年缝纫经验,日薪近200元,同时务农接送孩子。
这种就业模式,实现了留守妇女"务农+汉服"双收入。
2009年,周爱华夫妇开首家淘宝网店时,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自卑地认为"农民玩不转电脑",这是城里人的事情,怀疑电商是一种"诈骗"。
甚至还有的人认为,汉服是传统文化,这么高大上的商品,文化程度相对低甚至仍然有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真的干不了这个活,国潮,得那些高学历的大学生才得干。
但在月收入可达4000至6000元的利益面前,渐渐地,当地农村妇女的生活轨迹和思想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她们成为了缝纫、绣花等环节的主力,通过掌握直播销售等新技能,有的甚至成为了带货主播。如今,仅大集镇就有90%的妇女参与电商。
把镜头转向灌云。
灌云有2万从业者用缝纫机缝制情趣内衣——全县70万人,每35人就有1人靠这行吃饭;按乡村人口33万人计算的话,每16人就有1人从事情趣内衣生产,并且以中年以上农村妇女群体为主。
但产业发展伊始,中国人的保守观念让招工很难。"当年招工,得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这和做棉袄没区别。"有人这样回忆当初。
很多人特别是观念保守的农村妇女群体,认为从事情趣内衣生产,低俗、下流,干这个活丢人。那个时候,有的人勉强接受生产缝制了,但也是悄悄的,在外人面前从来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干这个活,觉得抬不起头、张不开口、见不得人。
更有甚者,有应聘者报警称工厂搞色情活动。警察冲进门时,只见一群大妈正严肃地给蕾丝包边,计件工资一毛钱一条。
所以当初有的老板就高薪聘请缝纫工,在其他纺织工厂,月薪1000多元,而在情趣内衣工厂,就可收入翻倍,达到2000多元。要知道,当年,灌云的房价每平方也就才2000多元。
在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面前,各方默契地低下多嘴多舌的头颅,摘下有色偏见的眼镜。不就是几块布料做的衣服嘛,又不是自己穿,做就做呗。加上一个月的工资抵得上在土里刨半年,大多数人很快就接受了。
东王集镇55岁的王阿姨边缝制"维多利亚的秘密"同款渔网袜边吐槽:"早些年儿子都不让我说做这个,现在他大学毕业回来开网店,倒管我叫‘供应链总监’。"
吐槽的语气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现在情况完全改变,缝纫机一开爱谁谁,蕾丝、雪纺就是布料,从20岁到60岁的女工面对女仆装、丁字裤、护士装……完全波澜不惊,熟练得跟包饺子一样。
"她们眼里只有缝纫机转速,哪管你做的是JK制服还是空姐装?"有人这样评价情趣内衣的从业者。
不少从事情趣内衣制作的农村大姐已能张口即来:中国年轻人喜欢黑色蕾丝,美国人偏爱荧光色,欧洲客户钟情复古宫廷风……
一针一线间,曹县和灌云的"她们"从田埂走向世界,用曾经摸惯了锄头的手,缝制出国潮、演绎出性感,诠释了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她力量"。
产业
产品化向产业化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扶持。非常有意思的是,曹县打造了"e裳小镇",而灌云则打造了"衣趣小镇",真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曹县为推动汉服产业做大做强,相继打造了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有爱共创直播基地、安蔡楼镇霍庄原创汉服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1+6"特色服饰产业区块,即以大集镇为核心,辐射原创汉服网销区、民族服饰区、祭祀服饰区等6个特色示范区,将汉服从设计到销售的周期缩短至7天。
曹县构建了"县级分拨中心、镇街物流配送站、农村服务站"三级物流体系,建成物流智能分拣中心,实现"储存立体化、装卸机械化、分拣电子化",快递物流价格与济南、郑州等省会城市持平。
此外,曹县还创新"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出"电商贷""协会贷"等金融产品,形成"三分钟申请、一秒钟到账、零人工干预"的"曹县310"模式,为汉服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针对小微企业原创能力不足的问题,曹县推出了专项政策和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引入新的智能化手段,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共享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集原创设计、知识产权交易、产业链数据共享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促成小单快返和私人定制,目前已入驻1100余家汉服上下游企业。
一件汉服爆款的流行期约为3个月,正常情况下,企业将设计文稿申请专利后再生产销售,等专利批复下来,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已经结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久前,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曹县成立了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汉服外观专利审批时间缩短至10天,企业能快速拿到专利并投入生产。
对于灌云来说,对情趣内衣产业的扶持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
2010年前,县政府开会讨论扶持政策时,领导们红着脸说"这产业拿不出手",7年后却豪掷32.5亿建"衣趣小镇"。
这两年灌云在情趣内衣界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广州、深圳等地的跨境电商卖家也在涌入这一行业,而且价格战越打越凶。
灌云县政府的具体策略是,2021年,灌云县政府出台了《灌云县特色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相当于政府认可了情趣内衣是当地一个正儿八经、合理合法的产业。
《方案》中,灌云县规划了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并在县内建立一个名为"衣趣小镇"的情趣内衣产业园。该产业园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3年6月起陆续入驻运营,形成了情趣内衣研发、制造、展示和交易的"一条龙"产业链。
据了解,"衣趣小镇"占地面积1696亩,投资32.5亿元建设"服装特色小镇",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研发智能发热内衣、可穿戴设备等新品类也已纳入计划。
灌云向在外地的本土年轻人发出回乡创业邀请,为情趣内衣产业链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同时鼓励当地人学习电子商务,每年有2000个免费名额,等等。
不过,这里面并没有直接出现"情趣内衣"四个字,而是用"特色服饰"加以代替。
还是有一点"欲说还羞"的内敛呵。
历史
汉服和情趣内衣,这两个"新兴"产业,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并不是一个纯粹新兴的产品。
汉服的历史,《春秋左传正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亦称华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既凝结染、织、绣之工,也承载礼仪之邦、衣冠上国、锦绣中华之意。
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汉服在历史长河中从未消失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地域的服饰形式有所差异。
曹县汉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时期,曹州将汉服作为官方礼仪服饰,规定官员必须穿着汉服进行朝拜和祭典。到了清朝,汉服被禁止穿着,只作为观赏服饰保存下来。
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曹县政府开始提倡汉服文化,将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进行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曹县政府再次重视汉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014年,曹县政府举办了首届曹县汉服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汉服爱好者前来参加。此后,曹县政府每年都会举办汉服文化节,推广汉服文化和传统文化。
曹县汉服不仅是一种传统服饰,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也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而情趣内衣的历史,据有关资料,多少有一点无据可查的调侃。据说,情趣内衣在中国的出现时间,比我们想象中还早,相关研究表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有史料记载,杨贵妃由于身材丰腴,难以忍受炎热,就命令宫女用丝绸剪成方巾,系在颈部和腰部,这就是肚兜的起源。
到了宋代,还出现了一种专门为女子设计的情趣内衣,也就是抹胸。
这肚兜和抹胸应该就是中国人最早的情趣创造吧。
不过,真正让情趣内衣从"不可说的秘密"变为"公开的潮流",还得是美国人。
1914年,一名纽约社交名媛穿着用两条手帕和粉色丝带自制的性感内衣登场舞会,由此开启了无背式胸罩的风潮,这也被视为情趣内衣的先驱。
上世纪90年代,情趣内衣刚进入中国时,完全是"男性视角"主导。当时的产品设计夸张又俗气,购买渠道也很隐蔽,要么是夫妻用品店昏暗的角落,要么是偷偷摸摸的地摊。
"买的时候脸红心跳,回家藏在衣柜最深处,穿一次还得鼓足勇气。"社交平台上,某70后如此回忆。
但现在不一样了。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情趣内衣消费者中,女性主动购买的比例超过65%;"悦己""舒适""好看"成为她们下单的主要理由。
小红书上,众多女生方分享自己的情趣内衣穿搭,大胆给出评价,"这件面料很舒服,平时在家穿也合适""这个设计太戳我,穿起来超有自信"。
如今的年轻女性,她们把情趣内衣当成"氛围感单品",就像口红、香水一样,是取悦自己的方式。
而这种从"取悦他人"到"自我满足"的转变,让情趣内衣彻底撕掉了"低俗"的标签。
曹县和灌云,都把并不是"新兴"的产品,通过线上拓市场、线下做实体,发展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这其中的学问,值得细细琢磨。
启示
作为县级单位,特别是农业县,如何更快地让群众致富增收?如何快速培育一个超级产业?曹县和灌云在汉服和情趣内衣方面给其他县市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
回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正是因为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汉服,是人民群众从摄影服、演出服中一步步摸索进化出来的;情趣内衣,是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发掘出的市场潜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是发展产业的重要方法。
遵循市场规律。我们平时常讲,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培育发展产业,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育发展什么。所有的产品,只有具备了现实广阔的市场或潜在发力的趋势,才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市场需求越大,产业培育就会越快。
当初,曹县人谁也想不到,汉服会这样火;灌云的情趣内衣企业老板也自己说,没想到当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竟然成为全县的一个支柱产业。而这个"想不到",就是当初没有预料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能否培育成功一个产业,市场说了算。
接受拥抱新生事物。汉服和情趣内衣这两个"新兴"产业,在短短几年内大获成功,很核心的一点在于曹县和灌云人善于接受新事物、使用新事物、拥抱新事物。
这两个产业发展之初,都是因为最早拥抱了电商的兴起,通过淘宝网店不经意看到了市场,从市场中看到了更大的商机,再加上直播带货广泛兴起,从而转为"线上找市场,线下做实体"的线上+线下模式。
那些偏面认为电商冲击了实体经济的认识,恰恰是因为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和拥抱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如何将线上的订单转为线下的工厂,缺乏深入探讨和扶持。在网络大潮中,流量更像是不可估量的海浪,其体量和威力有时超出想象。
优良的土壤是产业短平快成功的根本动因。无论发展什么产业,从宏观上讲,就是促进经济平衡健康运行;从微观上讲,就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发展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群众致富增收。
汉服和情趣内衣产业之所以快速成长,恰恰是因为契合了这一点,这种家庭作坊或者纺织工厂的模式,非常符合曹县和灌云的县域劳动力实际,曹县的"务农+汉服"、灌云的"务农+情趣内衣""大厂接单,家庭作坊加工"不失为一种恰当务实的"务农+第二职业"致富之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回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曹县的汉服产业、灌云的情趣内衣产业,是市场的选择、消费者的口碑,已经达到了超级产业的规模。
但是还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地域产业尚未IP化。IP化的本质,就是通过创造一个独特的、有吸引力的符号,在消费者的心智中,为城市框定一个专属的情绪价值,当消费者产生特定需要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这个独有的取向。
2004年,曹县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但对于汉服,虽然网络上有"中国汉服之乡""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的表述,但并没有查阅到授予机构。
灌云也是,网络上有"中国情趣内衣之都""中国性感之都""中国时尚之都"等等表述,也没有查阅到授予机构。尽快将这一产业IP化,向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申请相关称谓,应当尽快着手。
尽快参与有关标准制定,由代工向品牌升级。目前汉服也好,情趣内衣也好,还是以家庭作坊生产加工为主,虽然部分环节申请了专利,或者也已经涌现了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等,但目前还缺乏汉服、情趣内衣生产标准,这对规范化、规模化、全球化推进产业发展,是一个短板。
据相关数据显示,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传播,汉服甚至可以冲进全球市场,其产业规模在2027年预计达到241.8亿元。
而全球女士情趣内衣市场2024年规模达219.3亿美元,在Z世代年轻人注重个体表达、自信心提升以及性文化的逐步开放的种种复合因素下,预计2029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80.1亿美元。如此一片蓝海,标准化、品牌化是大势所趋。
我国现代历史上曾有三大纺织工业基地,被喻为"上青天",如今,这三大城市纺织产业的名号已不再响亮,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电商时代,在产业发展上,已没有一二三线城市的明确界限,偏小县城,也可以跻身一线,而一线大城,也照样可能寂寂无闻。
拥抱时代大潮,拥抱新生事物,拥抱发展趋势,拥抱全球市场,这才是产业发展的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1].《情趣内衣做成"土特产",这个小县城年入30亿,揭开性感的秘密?》2025年8月1日金融八卦女
[2].《世界情趣内衣之都:一个小县城的魔幻逆袭史》原创 王会长 2025年07月26日深悦讲坛
[3].《年销20亿的中国情趣内衣,在全球杀疯了》原创王晖2025年08月23日首席品牌观察
[4].《一条藏着无限商机的性感产业带,正在引领消费狂潮!》2025年09月08日万里汇外贸B2B
[5].《山东曹县:一条裙子带动的百亿产业链》2025年8月28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6].《曹县汉服的由来与发展》2023年11月10日菁莱依原创汉服
[7].《曹县的汉服春秋》2024年5月28日农民日报
[8].《菏泽曹县:汉服产业从"草根创业"到"国潮高地"的华丽蝶变》2025年4月23日感知山东
[9].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好文推荐:
排版| 小禾
编辑| 允允主编| 孙允广
明日发布,见证水行业新物种!
【金科环境水萝卜AI智能体1.0生态发布会】就在明天!
AI赋能水资源管理,开启节水增效新篇章!
9.16 北京,期待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