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正和岛 46分钟前

贾国龙大战罗永浩:别让认真做事的企业家寒了心

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 ( ID:zhenghedao)

贾国龙大战罗永浩

贾国龙,向罗永浩 " 宣战 " 了 !

就在昨天晚间,贾国龙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宣布从 9 月 12 日起,370 家西贝门店将全部开放后厨,并直言:" 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此外,贾国龙表示,西贝全国所有门店将会上架 " 罗永浩同款菜单 "。

面对贾国龙的表态,罗永浩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回应,不仅没有丝毫退让,反而采取更加主动、更具攻击性的回应——直接发布 10 万元悬赏公告,公开向外界征集能证明西贝使用预制菜的 " 真实证据 ",让这场围绕预制菜的争议从 " 口头对峙 " 推向 " 证据博弈 " 阶段。

整场大战还在持续胶着和升级中,尚未有个定论。

我们可以再简要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事件的起因是 9 月 10 日,罗永浩通过社交平台发文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罗永浩表示:"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 月 11 日晚间,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回应争议时明确表态,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同时直指罗永浩此前的相关言论已对西贝的品牌声誉与经营造成极大伤害。

当晚,对于贾国龙要起诉的言论,罗永浩在微博上连发上十条推文进行回应。罗永浩在微博中表示:" 好,来吧,如果不是预制菜,那就太牛逼了。能不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

随后,罗永浩更是发布 10 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 " 真凭实据 "。

9 月 12 日下午,西贝发布了致顾客的一封信,并公布了 13 道菜品的具体制作过程,罗永浩也在下午发文将直播谈论这件事情,显然这场大战不会就此结束。

而在西贝贾国龙与罗永浩的 " 恩怨争执 " 持续升级的背后,也无疑引来了外界的诸多关注和好奇:

贾国龙与罗永浩争论的预制菜话题背后,更深层次争得究竟是什么?罗永浩此举对西贝以及整个餐饮行业又可能造成什么影响?回到大战本身来看,作为大众又应该如何看待整场大战?

贾国龙与罗永浩之争,争得究竟是什么?

关于西贝贾国龙与罗永浩的整场大战,舆论场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两个,其一便是对于 " 预制菜 " 的争论。

事实上,过去几年,有关预制菜的食品安全、添加剂、进入校园等事件就接连引发过热议," 预制菜 " 的话题隔段时间就得登上热搜,且基本都是与负面新闻挂钩。

在 2024 年 "315" 晚会上更是曝光部分企业用淋巴肉、腺体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对预制菜的 " 围剿 " 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在很长一段时间,谈 " 预制菜 " 色变的氛围都笼罩在中国餐饮界。

直到今天,大众对预制菜的认知也基本是抱着负面刻板的印象。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的 " 预制菜 " 都是 " 科技与狠活 " 造就的?或者说围绕着 " 预制菜 " 这个表象概念背后,大众关心的究竟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再了解下预制菜到底是什么?

在 2024 年 3 月 21 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

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这是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定义。

在这之下,从行业视角和大众视角对预制菜又有不同的理解。

从餐饮行业视角来看,尤其是各式各样的中餐厅,对于制造周期长,制作难度大,不能适应快餐出餐需求的菜,预处理实际上是符合逻辑的做法,

这里笔者引用一下刘润对行业视角 " 预制菜 " 定义的解读:

行业按照预加工的程度,把菜分为 " 即配、即烹、即热、即食 "。

即配:鱼洗干净,配点蔬菜,再加把葱,放在盒子里。这叫即配。盒马工坊。叮咚快手菜,都是这类。

即烹:有些菜需要深度预处理。不然现场很花时间。比如排骨要先压,红烧肉要先炖,臭桂鱼要先臭着。送到门店下锅。这是即烹。肯德基麦当劳,和大多数你知道的连锁餐厅,都是这类。

即热:工厂把菜做到可以直接吃的地步。然后常温或者急冻。通过渠道卖给你。你热一下就行。比如盘点美味。

即食:盐水鸭、鸭脖、卤四件。都是这类。周黑鸭,久久鸭,还有超市的小包装鸡爪。

从餐饮行业视角来看,所谓的 " 预制 " 其实应该是一个大的门类," 预制 " 的最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让来到餐厅的消费者能够最快享用到食物,而不是等上一两个小时,菜依旧没有上齐全,而预制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对食材和食物的口感造成影响,如何在兼顾效率的同时,让食物以一个最美味的状态提供给消费者,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各显神通了。

所以,对于餐饮商家而言,预制其实与安全无关,预制不代表不安全,不预制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健康安全。

但从大众视角来看,对于预制菜的认识其实更多来自于网上的关于预制菜的诸多负面报道,还有比如一些无量外卖商家长期使用低价劣质的预制菜包,带来的 " 劣币驱逐良币 " 效应。

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系列原因,最终产生了刻板印象,预制菜就是 " 科技与狠活 "。

贾国龙与罗永浩大战带来的争议其实也正是源于此,且这种争议在短时间里难以解决。

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 预制 " 作为后工业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所有餐饮人和公众都避不开的命题,需要持续去思考和叩问。

让子弹再飞一会,让真理越辩越明

再来看贾国龙与罗永浩大战发生后,舆论场上的第二个焦点:

网上有一些网友直接指出来,罗永浩做流量可谓是手拿把掐,无论是前段时间做的十字路口访谈,还是泡面营销事件,都是如此,而这次事件同样存在故意找话题,挑起争端是非的嫌疑。

这背后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是罗永浩在与贾国龙的大战中是否超越了一个消费者批评的尺度,作为一个意见领袖不可避免地影响整个舆论场的走向。

客观上讲,真理越辩越明,罗永浩与贾国龙的这场大战,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是能够进一步推动大众对预制菜的认识以及餐饮行业在 " 预制 " 方面的进一步规范化和透明化。

但是反过来看,罗永浩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也对一家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罗永浩,就像半佛公众号《不理解西贝招惹罗永浩干嘛?》中讲到的,罗永浩论创业水准是行业冥灯,但论对线水准那是旋风冲锋龙卷风。

在西贝贾国龙通过媒体做出回应后,罗永浩发布上十条微博,接连回应贾国龙。

作为舆论上的强者方,不可否认,舆论场其实会更容易偏向于罗永浩,以及存在进一步加重大众对 " 预制菜 " 污名化认知的可能性。

也因此,站在一个意见领袖的视角,对罗永浩如何进行回应,使正常的言论自由和监督批评不沦为纯粹的流量狂欢和对企业的网络暴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也就在 9 月 12 日下午,胖东来 CEO 于东来对于这场争议也特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

" 任何事没有完美 ...... 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

之后,于东来还在评论区发文称,因为正义,因为做一个不错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队付出的心血太不容易了!可建议、可以理解、可以促使企业改进完善、但不能让企业家灰了心!

今年上半年,于东来本人就遭遇过大规模的网络舆论事件,想来对于网络舆论风暴带来的影响也是感同身受。

实际上,言论自由不等于恶意引流,监督批评也是有底线和边界的,在舆论场中,用情绪化的表达炒作问题、混淆视听,往往容易让舆论之火伤及无辜。

中国的民营企业不易,尤其是在当下经济环境下,更可谓是体现了担当精神。

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绝不能让敢做事、认真做事的企业家寒了心。

企业家是现实中的 " 强者 ",但却是舆论场中的 " 弱者 "。这次是贾国龙站了出来,于东来等一批企业家力挺,"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未来也期待更多企业家勇于向不公平说 " 不 "。

希望这次事件,能良性转化。

期待罗永浩能 " 理性表达 ",借机向大众普及预制菜究竟是怎么回事?

也期待贾国龙能借助这次机会,让大众更进一步了解西贝,让企业更透明、更健康。

希望正气、向善的商业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常识。

好文推荐:

排版 | 小元

编辑 | 微澜 主编 | 孙允广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