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类啊,总是矛盾的。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这其实算是我观察了很久才能够大胆做出的判断。
什么家长自己熬夜刷手机,却指责孩子晚睡 " 不自律 " 啊;堵车时骂交警 " 不作为 ",自己闯红灯喊 " 特殊情况 " 啊,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总会驱使着我们以自我为中心衡量对错。
消费电子,自然也是如此。
我们一边享受着手机、电脑带来的乐趣,一边又在那里摆出一副非常关心眼部健康的姿态,买个手机不仅要关心屏幕调光方式如何,有没有硬件低蓝光,频闪抑制和亮度适配做得咋样,甚至还会时不时祭出这句终极暴论:
" 感觉… OLED 屏幕不如 LCD 屏幕啊。"
什么?在 OLED 已经用上亿色彩、2K 分辨率和 LTPO 自适应刷新率,把手机做得比纸还薄的今天,居然还有人怀念那个需要背光板、漏光是家常便饭、下巴能停航母的 LCD?
这不,最近科技圈就出了这么一桩奇闻。一群自称 "OLED 受害者 " 的用户,因为无法忍受频闪,自发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LCD 自救签名运动 ",他们建群、拉人、填问卷,准备拿着几千人的签名,去跟手机厂商们 " 请愿 "。
而他们想要的,是厂商们能够为他们再造一台属于 LCD 党的旗舰手机。
整件事情,其实是从一个不知名网友渣哥开始的。
8 月 11 日,这位名为渣哥的网友在 bilibili 上面发布了一个视频,他自称每天都用 3 部手机同时工作,给各家厂商打了上千通电话,只为了打动手机厂商,给自己一丝众筹 LCD 旗舰手机的希望。
按照他的设想,这款产品应该搭载天玑 8400/ 天玑 9300,搭配华星定制的 6.78 寸 LCD 屏。如果真的落地,那就是目前市面上最高配的 LCD 机型。
在渣哥的发起下,LCD 党开始在各大 Q 群、B 站、贴吧等社交媒体上收集 LCD 设备使用者签名。
事情的发酵速度超乎想象,截至 8 月 17 日,在不到五天时间里,"LCD 自救签名运动 " 的 QQ 群里便已经聚集了 2000+ 使用 LCD 屏手机的网友,以及 3600 多份填写的调查问卷,他们真心希望这些数据能够证明自身群体的存在和需求的真实性。
很可惜,答案是不能。
有消息称,TCL 手机方面表示有了解的意愿,可以帮他们在旧产线的基础上定制换芯换屏版的 TCL P10 手机,但是要求定制数量至少达到 5000 台,而且不能走这种众筹流程,需要在官网直接付款给 TCL。
这个唯一的官方渠道,因为 LCD 用户群体内部出现矛盾和内部人士的否认,最终也没了下文。
这里就该介绍一下闲鱼上的一门独特生意:为全新 OLED 旗舰机,强行换上一块第三方的 LCD 屏幕。
带着好奇,我联系了闲鱼上几位提供换屏服务的商家。结果令人意外,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对 " 护眼 " 这个话题并不感冒。
一位卖家坦白地解释,旗舰手机原装 OLED 屏幕的维修成本极高,动辄上千,而用一块成本低得多的国产 LCD 屏去替换,不仅能解决碎屏问题,还能赚取可观的差价,这就是一笔纯粹的经济账罢了。
换言之,即便在他们看来," 护眼 " 也只是顺带的营销说辞,真正的驱动力是低成本维修方案带来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换上 LCD 屏可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除了 BUG 偏多的 iQOO 12 外,包括 iQOO 12 Pro 在内的很多产品,更换 LCD 后都会出现分辨率下降的问题,此外不少可更换的 LCD 屏幕都是 60Hz 刷新率 +120Hz 采样率,距离感应、双击亮屏和屏下指纹也会失灵。
只能说,即便牺牲掉官方保修和部分功能,这种换屏手术依然是部分用户保留旗舰性能的唯一途径。
回首三年前,那是"LCD 永不为奴 "的最后一段时光。
尽管当时的旗舰手机已经普遍转向 OLED 屏幕,但是 LCD 屏幕依然是当时中低端机型的一种选择,红米甚至打出过 " 重振 LCD 荣光,Redmi 义不容辞 " 的 Slogan,专门花重金开了一条屏幕产线,算是对这个细分品类寄予了厚望。
结果呢,Note 11T Pro 销量暴死,到了第二年,厂商们发布的 LCD 手机里,就只有 iQOO Z8 还有 Note 12T Pro 这两台机子还能看了。
到了 2025 年,市面上更是只剩下 vivo Y50 5G 这种换皮产品。
在商言商,手机厂商的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对成本、技术、供应链和市场营销的综合考量。
在我看来,LCD 从旗舰市场的全面溃退,并非偶然。
首先是供应链和成本的结构性变化。
随着苹果、三星、华为等头部厂商全面转向 OLED,整个高端手机供应链也随之倾斜,几乎所有的顶级屏幕供应商(如三星、华星、京东方)都将研发和产能重心都放在了 OLED 上。
规模化采购 OLED 的成本,已经显著低于小批量定制顶级 LCD 的成本。
其次是产品定义和营销困境。
在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中,OLED 已经和高端、旗舰深度绑定,其自发光的特性带来了纯粹的黑色和更高的亮度、更广的色域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这些都是营销宣传中的绝佳卖点。
现代智能手机追求的轻薄化、高屏占比,与 LCD 的物理结构存在天然矛盾。
最后是用户需求的严重不足。
不可否认,LCD 用户的真实需求量并不足以支撑一款产品。Redmi Note 11T Pro 虽在圈内有一定声量,但其销量远不及同系列的 OLED 主流机型;而 iQOO Z 系列在坚持了多代 LCD 屏幕后,其换代产品 iQOO Z9 还是毅然决然地转向了 OLED。
主流厂商们用产品迭代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块细分市场的商业价值有限,无法支撑其持续投入。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也能理解部分 LCD 用户的 " 坚守 "。
虽然 LCD 相比 OLED,在对比度还有可视角度上没啥优势,但它好就好在护眼而且还不会烧屏。部分真实频闪敏感用户,在使用个别 OLED 手机的时候,眼睛确实会更容易疲惫。
问题在于,这样的群体实在太小众了,就连互联网上这群 LCD 党里也不一定有多少真实频闪敏感用户,而这些大谈护眼的人给大众和厂商留下的印象,反而是贴吧、酷安里头那些买台千元机挑剔得像是在买首饰一样的偏执消费者。
当他们能为了一点小毛病,买十台手机退九台的时候,就别指望厂商能给啥好脸色了。
好消息是,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
当初 OLED 被诟病的烧屏和频闪问题,如今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常见的屏幕调光频率,已经从几百 Hz 卷到了 1920Hz、2160Hz,甚至更高;部分厂商先后推出绿洲护眼、明眸护眼等方案,把低蓝光、类自然光和环境光自适应都捡了起来。
虽然材质还是 OLED,原理仍是 PWM,但更高的频率已经远超人眼的感知范围,极大地降低了频闪带来的不适感,对绝大多数敏感用户已经足够友好。
可以预见接下来推出的新机,势必也会在护眼这块花更多心思,Real-RGB OLED 屏幕距离我们也不远了。
这么看来的话,虽然 LCD 手机正在逐渐走向没落,但是那些为了护眼而坚守 LCD 的等等党们,只要能够摆脱自己对于材质本身的执念,或许他们已经等来了下一个春天。
9 月 5 日 -9 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 IFA2025 在柏林盛大举办。
雷科技派出了史上最大规模海外报道团 " 雷科技 IFA25 报道团 " 飞赴柏林,对 IFA2025 进行现场、立体、一手报道。共输出 40+ 内容,在雷科技 300 万微信粉丝矩阵、1000 万新媒体矩阵传播,全网阅读量 / 播放量预估超 500 万。我们对 IFA2025 的报道,再一次得到了 DeepSeek 的 AI 认证 " 全网最强 "。
期待 26 年 1 月 CES,我们拉斯维加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