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4分钟前

毛利率四连降、研发人员锐减超 3 成,掉队的汇宇制药何解?

(图片系 AI 生成)

4 月 " 关税劫 " 后走出翻倍行情的汇宇制药 -W(688553.SH),终未能在中期业绩上也实现翻盘。此前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4.53 亿元,同比减少 14.86%;归母净利润 -8072.05 万元,同比下降 223.78%,延续 Q1 的亏损态势。

复盘其业绩亏损,虽主要是持有的同源康医药 -B(02410.HK)公允价值变动所致,但集采带来的影响也明显压缩了公司盈利空间。在 9 月 8 日举办的 2025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的亏损、集采、毛利率下降等问题为投资者重点关注。

另外,观察君注意到,自称为研发驱动型制药企业的汇宇制药,近几年来的研发投入却持续递减。针对研发人员锐减的问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兆避而不谈,只是回复观察君称," 研发费用的投入与研发项目进度息息相关,随着研发项目的持续推进,预计未来公司研发投入会大幅增长。"

" 预计集采对毛利率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

汇宇制药是一家主营肿瘤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的研发、生产和国内外销售的综合制药企业,最早凭借一款国内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2018 年 6 月)的仿制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产品迎来发展,并于 2021 年 10 月 26 日成功登陆科创板。

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国内新增仿制药上市产品 5 个,累计上市产品数量达到 43 个,其中肿瘤治疗领域 24 个,其他治疗领域 19 个;在海外累计已有 25 个产品获批上市,且在 68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

不过,在仿制药领域,新增上市的品种数量并不一定与业绩正相关,尤其在集采常态化下,竞争日趋白热,汇宇制药正面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困境。

比如,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上市后,汇宇制药曾快速凭借低价优势中标集采,击败原研厂商礼来(LLY.US),抢占市场,并在 2017 年 -2021 年实现营收、净利润的狂飙。但随着齐鲁制药、奥赛康(002755.SZ)等越来越多公司的培美曲塞二钠上市、过评抢夺市场,公司不得不降价以应对。但最终的结果是,毛利率和收入的双降。

(汇宇制药业绩变动情况)

观察君梳理发现,2021 年达到顶峰后,汇宇制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营收快速锐减,已经从 2021 年的 14.47 亿元降至 2024 年的 2.11 亿元;毛利率也从 93.19% 降至去年的 88.26%。

今年上半年,公司未详细披露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具体的营收和毛利率情况,但公司在中报中提到的 " 公司境内销售商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降价 " 来看,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当然了,不仅是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毛利率在降,汇宇制药整体毛利率也在下降。数据显示,2021 年 -2024 年、2025 H1,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91.36%、88.20%、85.94%、83.36% 和 79.60%。

"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下降主要受集采产品价格下调影响。" 丁兆回复观察君关于集采对毛利率影响时表示,随着集采产品占比逐步降低,预计集采对毛利率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的亏损除了主营盈利能力下降外,更主要的是公司投资的同源康医药股价大跌。

公开资料显示,2022 年 1 月,汇宇制药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四川汇宇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以 5000 万元投资株洲市文周君喆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 以下简称 " 文周君喆 " ) ,而文周君喆的基金管理人是上海文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以下简 称 " 文周投资 " ) ,公司监事王曙光担任文周投资董事长,构成关联交易。彼时,文周君喆就已投资了包括同源康医药在内的多个项目。截至今年 6 月末,汇宇制药持有同源康医药 H 股 1046.86 万股。

2024 年 8 月 20 日,同源康医药登陆港股,上市当年的涨幅高达 225.62%;然而,2024 年末开始,该股走势掉头向下,2025 上半年累计下挫 53.98%。这也就直接导致汇宇制药上半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 -1.46 亿元。

研发人员持续 " 削减 "

" 未来,公司将加快推进高壁垒仿制药的研发,其中蔗糖铁、羧基麦芽糖铁、兰瑞肽、紫杉醇白蛋白等复杂注射剂已申报生产注册,戈舍瑞林、两性霉素脂质体等品种也在有序研发中。" 在回复观察君如何对冲集采带来的风险时,丁兆谈到,公司将积极拓展仿制药出海业务,重点布局欧美及新兴市场。创新药方面,目前已有 14 款创新药管线及 5 个改良型新药项目在推进。

如是所言,汇宇制药近来在发力药品出海,2021 年 -2024 年、2025H1,公司境外收入分别为 6729.16 万元、5792.73 万元、8389.20 万元、1.60 亿元和 9091.35 万元。但就营收贡献来看,境外收入仍难对冲国内市场的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在中报称,汇宇制药正处于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 " 以仿养创、仿创结合 " 的发展阶段,且多次强调其为研发驱动型的制药企业。但观察君梳理来看,在公司上市次年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达到巅峰后,就开始 " 削减 " 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尤其是研发人员,已经从 2022 年的 743 人减至今年 6 月末的 478 人,2 年半的时间减少了 36%。也即,当前的研发人员已经少于上市前的水平。

类比四川本地的药企和同行来看,百利天恒、康弘药业、科伦药业、恒瑞药业最近两年的研发费用均在递增,研发人员数量也呈增加状态。比如:2023 年、2024 年、2025H1,同属四川的百利天恒研发费用分别为 7.46 亿元、14.43 亿元、10.39 亿元,研发人员 738 人、1112 人和 1360 人。

为什么要削减研发费用和人员?持续削减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的情况下,公司如何保持竞争力?

对于研发人员减少的问题,丁兆避而不谈,针对研发投入则从费用率来回复观察君。其称,"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16,382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36.15%。2025 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上年同期增加 6.28%,体现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

其还表示,公司会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持续高比例的进行研发投入。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苏启桃)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