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博弈,作者丨绿海谣
最近一周,国际金价一路高歌猛进,上演 " 七连涨 " 行情,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根据各大品牌 9 月 3 日最新公开数据,周大福、六福珠宝、潮宏基等品牌足金首饰价格报 1053 元 / 克,周生生报 1056 元 / 克。
就在这番火热势头的当口,老铺黄金(6181.HK)宣布将上调产品价格。而不久前发布的 2025 年中期业绩公告,则为这份信心提供了最有力的注脚——一份堪称 " 炸裂 " 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老铺黄金 2025 年上半年(截至 6 月 30 日)营收高达 123.5 亿元,同比猛增 251.0%;期内利润更是达到 22.7 亿元,同比增长 285.8%。在金价单边上行的市场环境中,老铺黄金不仅完美受益于商品牛市,更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定位和运营效率,实现了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的优质增长,净利率进一步攀升至 19.0%。
老铺黄金的这份成绩单恰恰印证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并非简单地 " 靠金吃饭 "。老铺黄金的真正壁垒在于它跳出了传统黄金行业的逻辑。其他品牌在抢渠道、拼克重、打价格战时,它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用文化叙事和工艺打造品牌溢价,用顶级商圈背书树立奢侈品形象。但这条路还能走多久,未来该走向何处?
重新定义黄金消费
老铺黄金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极其亮眼、增长势头强劲的业绩答卷。几乎所有关键财务指标都实现了 200% 以上的同比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收入从 2024 年的 35.2 亿元飙升至 123.54 亿元,涨幅达 251.0%;毛利从 14.55 亿元增长到 47.05 亿元,同比增长 223.4%;除税前利润更是从 7.8 亿元跃升至 29.64 亿元,增幅高达 279.8%。期内利润和非 IFRS 调整净利润也分别实现了 285.8% 和 290.6% 的惊人增长,利润突破 22.7 亿元。尽管因金价上涨毛利率从招股时期(2023 年度约 41.0%)略有下滑至 38.1%,但净利率反而从 17.1% 提升至 19.0%。
与招股时期(2021-2023 年)的数据相比,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实现了数量级的飞跃。半年收入接近 2023 年全年的 4 倍,半年利润更是达到 2023 年全年的近 5 倍。门店数量从截至 2023 年底的 36 家平稳增长到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 41 家,而同店销售增长 200.8%,显示出单店效能的爆炸式提升。
运营效率也得到显著优化,存货周转天数从 2023 年的 195 天缩短至 2025 年中期的 150 天,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从 25 天降至 12 天。尽管为支持扩张银行借款增加使得资产负债率达到 43.1%,但仍处于健康水平。
此外,老铺黄金还展现出强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能力,IPO 募资基本按计划使用完毕后,2025 年 5 月又成功完成配售再融资约 27 亿港元。
老铺黄金的爆发,精准捕捉到了一个有趣的现代症候群——年轻人的 " 黄金焦虑症 "。曾几何时还在吐槽大金链子土气的年轻人,如今却在社交媒体上自嘲 " 黄金血脉觉醒 ",开始觉得黄金 " 真香 "。
以花丝镶嵌、錾刻等非遗工艺为核心,老铺黄金累计拥有近 2000 项原创设计和超 1300 项著作权。无论是融合花丝镶嵌、金胎烧蓝等非遗技艺的太阳图腾吊坠,还是致敬传统文化的七子葫芦系列,这些产品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以现代审美重新解构,让黄金不再是锁在保险箱里的传家宝,而是可以搭配牛仔、出入咖啡店的日常配饰。
老铺黄金让 " 买黄金 " 这件事变得很 " 酷 "。通过严格选址高端商场、与奢侈品牌毗邻的策略,它将黄金消费从 " 大妈行为 " 升级为 " 品味象征 "。它把店全都开在 SKP、万象城这类高端商场,而且店铺常常就在爱马仕、卡地亚旁边。
网上甚至出现了 " 老铺女孩 " 这样的称呼。她们买老铺黄金不只是买一件首饰,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认同。她们乐于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搭配心得,形成了很强的自发传播。
说到底,老铺黄金最厉害的地方,是让黄金这个古老的品类,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生活,讲出了新的故事。
老铺黄金的 " 东方珠宝 " 之路
这份亮眼业绩与年轻化破圈的背后,藏着老铺黄金一个反传统的选择——不做黄金对冲。就像奢侈品市场里,LV 的 PVC 老花包、潮牌的基础款卫衣,从不是靠材质本身溢价,而是靠品牌符号与用户认同支撑抢购热潮;老铺黄金的核心竞争力,也早已跳出 " 黄金克重 " 的局限,转向 " 文化工艺 + 情感价值 " 的溢价逻辑。
传统黄金品牌如周大福、老凤祥,习惯用期货锁成本、靠金融工具对冲存货贬值风险,本质是围绕 " 黄金金属价值 " 做文章。而老铺黄金 86.85 亿元的存货直接暴露在金价波动中,却能在 2023-2025 年金价累计上涨 38% 的周期里,既享存货自然增值红利,又靠 " 一口价 " 模式维持近 40% 的毛利率。
老铺黄金坚持这种模式的底气,来自对核心客群的判断。高净值人群购买黄金的核心诉求不是 " 金属保值 ",而是 " 身份象征 ",他们更看重产品的设计稀缺性和文化意义,对金价短期波动的敏感度较低,再加上老铺黄金通过 " 热门款每日限购 "" 会员专属抢购 " 等饥饿营销强化稀缺感,进一步弱化了客户对金价的关注。
老铺黄金大约有 48 万忠诚会员(至少消费过一次),主力顾客是居住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收入较高的中青年群体,其 77.3% 的顾客与爱马仕、卡地亚等奢侈品牌用户重合。以北京 SKP 老铺门店为例(海通证券调研数据),消费超过 50 万的黑金卡会员以 10% – 15% 的数量占比,贡献了约七成的销售额,可见这批高净值顾客的购买力之强。
不过,这种让消费者愿意为溢价买单的底气,并非短期客群积累就能建成。传统奢侈品牌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构建起强大的 " 信任缓冲 ",这种机制并非一朝一夕建成。爱马仕的故事始于 1837 年为马匹制造精美鞍具的工匠精神,其传奇的凯莉包与摩纳哥王妃格蕾丝 · 凯莉的轶事,不仅是营销话题,更是融入品牌血液的文化符号,使得它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
而被誉为 " 国王的珠宝商 " 的卡地亚,其档案中保存着为印度大君、温莎公爵等历史名流定制珍品的图纸与故事。该品牌 1847 年创立即成为玛蒂尔德公主的供应商,1904 年为飞行先驱山度士打造首款腕表,每个里程碑都让品牌成为历史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这种 " 历史在场感 " 正是老铺黄金需要补足的第一课。
梵克雅宝用一片四叶草讲述了半个多世纪的幸运故事,创始人家族中雅克雅宝在庭院采摘四叶草赠予员工的轶事,让幸运变得可触摸、可传承;当蒂芙尼蓝出现在婚礼现场或社交媒体时,无需 LOGO 就已完成品牌传播;宝格丽的蛇形图腾演绎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品牌与 " 无畏女性 " 形象深度绑定,完成从文化符号到人格象征的跨越。
这些故事赋予了品牌超越产品本身的光环。因此,即便出现个别问题,消费者也更容易在一个贯穿时代的品牌故事中找到谅解的理由,相信问题只是例外而非常态。
而老铺黄金的 " 文化故事 " 才刚开篇,若想成为 " 东方卡地亚 ",就不能只停留在非遗工艺的表层展示。老铺黄金坐拥花丝镶嵌这一 " 燕京八绝 " 技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当时的错金银工艺中脱胎而来。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宫廷造办处的核心技艺。但目前品牌仅将其作为工艺卖点,而非叙事主线。事实上,它完全可以让这一段工艺历史成为品牌的 " 精神故乡 "。
消费者对 LV 的核心认知是 " 奢侈生活方式的创新者 " ——从老花皮具、旅行箱到时装,故事始终围绕 " 旅行、自由、现代创新 " 展开,很容易让消费者觉得 " 这是 LV 的附属品,不是真正的珠宝 "。而买卡地亚的人,是想买珠宝,所以先想到卡地亚。这种心智不仅仅是品牌光环的偶然结果。
老铺黄金不需要成为 " 中国的卡地亚 ",而可以成为 " 世界的老铺黄金 "。
不久之前,历峰集团 CEO Nicolas Bos 曾在最新财报发表时公开表示:" 老铺黄金的成功与中国的文化自信深度绑定,该品牌吃到了很多东风 ",肯定了老铺黄金的战略道路。
而这份 " 东风 " 吹拂的成效,直接体现在了历峰的财报数据上。2025 财年第一财季,卡地亚与梵克雅宝母公司历峰集团珠宝板块亚太市场销售疲软,尤其是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 7%,延续了上一财年 23% 的大幅回落。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老铺黄金等本土品牌的崛起,已经开始重塑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格局。
而老铺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国内市场。今年 6 月,老铺黄金首家海外门店于新加坡开业,上半年境外收入因此同比增长 455.2%。它正尝试将中国的 " 文化溢价 " 输出海外,与西方珠宝巨头在其熟悉的全球市场上,展开一场正面对话。
下一步,在销售额快速上涨的同时,老铺黄金也应该慢下来:慢一点打磨工艺标准,慢一点沉淀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它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耐心把 " 东方珠宝 " 的故事,讲得更久、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