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财经 曾树佳
美团在鄂州设立了一家公司,又引起了外界对其在医药领域布局的猜想。
9 月 2 日,鄂州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为 1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魏凯,经营范畴包括食品销售、保健食品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等。
它由美团旗下北京三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 三快网络 ")全资持股。
不过,瑞财经查阅获悉,带有 " 美团大药房 " 字眼的公司,除了上述提及的鄂州公司之外,还有另外 4 家。
广东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天津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广州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湖北美团大药房有限公司,分别设立于 2021 年 5 月、2022 年 5 月、2022 年 10 月、2023 年 6 月。
这四家公司,与鄂州美团大药房公司,有着许多共同点。它们的注册资本均为 1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均为魏凯。
在过往的报道中,曾出现过 " 负责美团智慧药房硬件解决方案的技术专家魏凯 " 的表述,上述几家公司的法人,与他同名。
多家类似公司的成立,或许与美团自营药房的布局息息相关。
比如,2022 年 5 月,天保控股所属航空物流发展公司,与美团公司正式完成自营大药房项目合同签约,美团自营大药房项目落户位于保税区的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
上述提及的天津美团大药房公司,便是为此而设立的。
该公司将租用大通关基地 1 万平方米厂房,并进行智能化改造,投入运营后将全面承接北方医药电商零售业务。项目计划 6 月上旬完成场地改造,后续正式开仓运营。
据悉,美团自营大药房是 B2C 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部分药品的需求,补充连锁药店线上药品缺少的品类。
不过,这并不等同于美团想在线下布局实体药店。
事实上,早在 2021 年西普会上,彼时担任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的王莆中就曾表示," 美团不生产任何一个药,也不开自己的线下药店,美团致力助推医药产业更好地迎接数字化浪潮。"
今年 5 月 7 日,美团医药健康即时零售业务部负责人王丹,也对外表示,美团不会开线下实体药店,美团的定位是坚持做生态伙伴数字化小帮手。
目前,美团医药的业务是赋能药企、美团大药房网上药店的数字化转型。
说到底,美团还是更倾向于推行 O2O 模式。相比于 B2C,O2O 模式的配送速度更快,属于即时零售的范畴。
十年前的 2015 年,美团就开始试水 " 上门送药 " 的服务模式,在 APP 在外卖选项中加入了 " 药品 " 的板块。拿出现成的外卖团队资源,为入驻的线下药店进行导流和即时配送。
此后,美团与线下药店开启了深度合作,通过补贴方式鼓励更多线下药店入驻平台,医药 O2O 业务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
2020 年,互联网医疗赛道被热捧之际," 美团买药 " 作为独立业务品牌发布。
去年 10 月,美团宣布组织架构调整,医药事业部与到综事业部旗下的医美医疗业务合并,成立 " 核心本地商业 / 医药健康事业部 ",旨在通过资源整合,补充更多医疗消费场景,构建一个全面的健康产业生态。
而新成立的 " 核心本地商业 / 医药健康事业部 ",由李晓辉担任负责人。上述提及的三快网络,其法定代表人,也是李晓辉。
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团买药 GMV 增长至 450 亿元,增速为 45%;2024 年美团买药业务 GMV,已超 500 亿元规模。
此前,外卖大战的硝烟,也蔓延到了医药领域。
京东并不满足于京东健康的业务布局,今年,在大力加码外卖业务的背景下,京东 APP 首页突出显示 " 秒送外卖 " 标签,"24h 送药 " 也出现在 " 秒送外卖 " 频道的显眼位置。
同理,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 " 小时达 " 升级为 " 淘宝闪购 ",淘宝 APP 首页设置了 " 闪购外卖 " 标签,其五大品类中,也包括 " 看病买药 "。
身处即时零售的下半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美团也只能打起精神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