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洞商业 11小时前

硬碰 Meta!这家中国创业公司淬炼智能眼镜爆款

如何让眼镜变得更有趣,领先者 Rokid 已经出线。

撰文 | 赵卫卫

北京眼镜城,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眼镜批发市场之一,最近闯入了一个「新生儿」。

络绎不绝的批发商和散客,驻足在眼镜店里体验最近刚开始发售的 Rokid Glasses。他们并非是科技行业的爱好者,但也被这款带显示的 AI 眼镜所吸引:

它可以接电话和听音乐,更可以语音交互或按一下镜腿上的按钮来拍照和录像,用语音唤醒「乐奇」之后,眼镜内的光波导显示出绿色字体,它变成你的贴身 AI 好友,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回答你的各种问题,还有实时翻译、演讲词提示器等功能。

轻按按钮就可以拍照和录像

就在 5 天前,Rokid Glasses 全网开启预售,5 天时间就售空了 4 万台。截至目前,Rokid Glasses 全部销售渠道均已售罄。

作为 Rokid Glasses 的代理商,8 号眼镜店老板拿出手机,熟练的为顾客展示这款产品的使用方法。她是江西鹰潭人,在传统的眼镜行业已经经营了 30 多年,但仍旧被她老乡创办企业—— Rokid 打动,投入到智能眼镜这个更具未来感的赛道中,「要不然,传统眼镜可能五年内就会被智能眼镜取代」。

眼镜城里藏着智能眼镜的海量目标用户,把他们带入智能眼镜的世界,意味着中国可能成为 AI 眼镜的第一大市场。而他们首先要的是日常佩戴的一副好眼镜,这是一个刚需,而不是一款玩具。

Rokid Glasses 重量仅 49 克,这与传统眼镜差别不大,它是一副可全天佩戴的时尚眼镜。只需要加装一副定制的近视镜片,Rokid Glasses 就不只是日常佩戴的工具,更是一个扩宽 AI 场景的智能产品。

眼镜的基础能力是舒适和美观,而 AI+ 显示能力带来的不基础,这代表着消费级智能眼镜赛道的商业化初探——一个小而美的创业公司积累了十年,开始规模化交付接受市场挑剔的检验,带显示的 AI 眼镜到底能赢得多大的市场共鸣?

传统眼镜过渡到 AI 眼镜,再进阶到带显示的 AI 眼镜,Rokid 开始让眼镜变得更有趣,这个「小而美」的创业公司唤起的共鸣也刚刚开始。

1

微观极致的软硬进化

千呼万唤,带显示的 AI 眼镜终于大规模面世。

眼镜最重要的就是「看」,显示功能是 Rokid Glasses 区别市场上一众对手最大的亮点之一,这是 Rokid 早已经预判的行业方向。

Rokid Glasses 在今年杭州的一次大会上已经火爆出圈,当时让外界关注的演讲词提示功能,是信息直接显示在眼镜中,而提示词翻页还需要搭配一款智能戒指才可以完成。

但如今 Rokid Glasses 正式上线发售的版本,比之前展示的更加智能,提词器告别了手动或依赖其他设备翻页的交互方式,不论网络状况如何,实现了基于声音自动识别的智能翻页,用户可以自定义显示的文本范围和字体大小,还可以无极调节字幕位置,滚动更及时,匹配更精准了。

功能背后,是复杂的软件系统工程升级,这种极致微观的产品打磨,贯穿了 Rokid Glasses 上线周期之中。

在相机功能上,Rokid Glasses 用 1200 万像素对标了行业巨头 Meta 的 AI 眼镜,但拍照的清晰度一直在迭代,最新的版本中,夜间环境和室外等环境中色彩和曝光能力都进一步提升,防抖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优化后的相机基本可以替代手机使用。

在翻译功能上,Rokid Glasses 也提升到了双向翻译,可以翻译对方语言,同时手机 App 会显示自己所说的语言,对方可以在手机上看到眼镜使用者的表达。

而且,自研的本地翻译已经可以实现不用网络,也可以提升实时翻译的准确度,这对出国旅游的用户来说,大大提升了智能眼镜使用体验。

使用 Rokid Glasses 翻译菜单

对产品负责,打磨好产品,这关系到智能眼镜行业突破量产难题,更关系到规模化交付后的市场信心。

除了软件层面,如今用户还会发现,实现真正规模化交付的 Rokid Glasses 中,眼镜片容易反光的光波导层已经不容易被发现,眼镜更好看了;为了更好戴,液态硅胶空气鼻托的设计细节,镜框也采用美铝合金的航空级材质,让用户不再感受到眼镜压鼻这个重量问题;为了保证续航,Rokid 也有自研的超级胶囊,这款不到 10 克的电池可以续航时间提升 3 倍。

好看的硬件是外表,好用的软件是里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够把一款带显示的全功能智能眼镜打造成行业标杆。

不论是与外国人实时交流,双向翻译的内容直接显示在眼镜中,还是在骑行过程中,导航直接把规划路线投影在眼镜上,Rokid Glasses 的显示功能大大拓展了智能眼镜的上限,它不再是一个只会拍照录像的 AI 眼镜,也不是一个耳机形态的音频眼镜,而是一个集合 AI 交互 + 拍摄 + 显示能力的眼镜,开始真正解放双手取代部分使用手机的场景。

Rokid Glasses 的居家对话场景

知难而上,把一系列复杂功能集成于 49g 的产品中,这是 Rokid 作为当下智能眼镜领头羊的勇气。

Rokid Glasses 采用自研的衍射光波导光学显示技术,实现了更轻薄的光学模组,但制造工艺非常复杂。这背后离不开 Rokid 过去 10 年在光学显示、软硬件以及空间计算等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 其过往的 AR lite 等产品沉淀让其在交互体验上保持着一贯水准,也让软硬件的调度实现功耗更低续航更长。

纵观整个行业,智能眼镜都面临着用户预期与产品能力之间的差距,如何把这种差距压缩到最小,需要未来行业持续的耕耘才能提升。

每一个微观极致的细节背后,都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也是对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因为眼镜是一个全天候佩戴的产品,它对美感、重量、功能和能耗等各方面都要求严格,用户体验成为 AI 眼镜厂商们决胜的关键,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闪失。

使用 Rokid Glasses 翻译国外节目

作为市面上唯一一款带显示的全功能智能眼镜,Rokid 用大规模交付开始验证市场对 AI 眼镜的信心,这让带显示的 AI 眼镜不再只是一个愿景或是实验室产品,更是一条清晰的 AI 眼镜技术路线,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指向真实的用户痛点,每一次体验优化都源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2

AI+AR 全球化时刻来临

就在 Rokid Glasses 全网开启预售的同时,Rokid Glasses 在海外市场也赢得了关注。

在 Kickstarter 平台上,Rokid 发起的众筹项目金额从 549 美元到 9180 美元不等,预计今年 11 月交付,目前累计的众筹金额,已经突破了 134 万美元。

这不是海外市场第一次对 Rokid 的认可,早在 2021 年和 2024 年,Rokid 就发起过 AIR 和 AR Lite 两款眼镜产品的众筹,金额分别超出目标金额的 3458% 和 6135%。

如同国内大模型厂商的模型能力要与国际大厂进行对比一样,Rokid Glasses 也要接受海外市场支持者们的挑剔眼光,它开始获得更国际化的认可,在 Meta 占据的市场优势规模下取得突围。

美国的科技博主们,都拿 Rokid Glasses 来与 Meta 的 AI 眼镜进行对比,一个是中国创业公司,一个是美国国际互联网巨头。Meta 与雷朋联名的 AI 眼镜主打的功能是拍摄、实时翻译、Meta 大模型语音交互等,「但 Rokid 比 Meta 做得更好,我愿意称之为终极智能眼镜,它才是真正的赢家」。

在美国科技博主的的测评中,Rokid Glasses 和 Meta AI 眼镜都有 1200 万的摄像头,在同等重量的前提下, Rokid 有更丰富的技术功能和更长时间的续航电池,而且单色光波导显示是它最大的杀手锏。

用 Rokid Glasses 剧场演讲

他们用第一视角展示了 Rokid 的阅读文稿、AI 对话、自行车导航和翻译的能力,甚至细心观察到 Rokid 的音效跟游戏《合金装备 5》一样生动。而且最重要的是,在 AI 能力上,Rokid 集成了 ChatGPT 的大模型,而 Meta AI 眼镜只能使用 Meta 的大模型能力。

「我们可以把 Rokid Glasses 看作是技术路线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是 Meta AI 眼镜的纯音频路线,一方面又是 EVEN G1 的 AR 纯视觉路线」,美国的科技博主们评价说,他们惊讶于一个中国科技创业公司在这一领域取得的优势。

更根本上,Rokid 抓住了智能眼镜国际市场的一个空窗期,而这个 AI+AR 技术能力代表着智能眼镜全球化的开启。

在国际市场,智能眼镜已经走出传统科技爱好者的范围,越来越深入普通用户的市场中,成为智能手机之外的新一代交互平台。在今年下半年,Meta 也将推出带有 AR 显示能力的智能眼镜,售价在 800 美元左右,而明年三星与谷歌联合开发的 AR 眼镜也将面世,搭载谷歌的 Gemini AI。

国际市场的 AI 眼镜将巨头林立,而国产 AI 眼镜公司闯入国际舞台,抢占先机才有更大的未来,Rokid 率先做到了这一点,它用极致的产品能力做出了领先的中国示范。

当 2025 年被视为 AI 眼镜的爆发元年,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将出现,据 IDC 预测,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1280 万台,同比增长 26%。

其中,中国市场将突破 275 万台,同比增长高达 107%,跃居全球第一大市场。而 AI 眼镜价格的下沉将加速市场的普及,据 Counterpoint 数据,若 AI 眼镜价格成功下探至 1500 元以内,中国市场规模或将激增 300%,达到 120 亿元级别。

什么才是智能眼镜未来?作为行业先行者的 Rokid 拿出的演化升级路径很清晰,在眼镜的续航和穿戴性上不断进化只是基础,而下一个阶段的竞争就是实现全彩显示,紧接着的竞争阶段是增强算力,让眼镜的智能化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惊喜。

所以,最重要的是技术迭代,在 AR 显示能力、续航和用户体验上的研发投入,智能眼镜终将全天候连接起虚拟和现实世界,让性能、续航、重量的平衡这个「不可能三角」不断被突破。

在这一点上,Rokid Glasses 已经做出了示范,这个赛道属于那些不断打破上限的创新者。

审校 | 陈秋霖

END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蓝洞商业

蓝洞商业

严肃、原创、深度的商业人物和热点事件报道,将价值写作进行到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