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兰杰
今年二季度,快手的可灵 AI 仍然很争气,实现了超 2.5 亿元的收入。对比之下,今年一季度其收入是 1.5 亿元。一个季度过去,可灵 AI 又多赚了 1 个亿。
这部分收入,主要是由专业用户贡献。
业绩会上,快手 CEO 程一笑表示,如今可灵 AI 的主要用户是对 AIGC 感兴趣的创作者、泛自媒体用户、设计及艺术家、电商广告行业从业者及影视制作工作者等专业创作者,其中,专业创作者是可灵 AI 的主要使用者。
可灵 AI 的路线已经很清晰,成为一个面向 B 端的专业化大模型。正如程一笑所言——未来希望随着模型综合性能的提升,让可灵 AI 逐步具备在游戏制作和专业影视制作等工业级场景的深度应用能力。
短剧是这一期望最合适的跳板,也是可灵 AI 商业化路上的重要推力。
近日,由快手可灵 AI 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的 AI 单元短剧《新世界加载中》已经收官。快手试图通过这部短剧,向行业内外展示可灵 AI 如今的能力。
相较于快手的首部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新世界加载中》在人物、场景的一致性,特写画面的精细度上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这部短剧的呈现,还难以与传统影视行业的出品相媲美,但不能否认的是,进步速度很惊人。
《新世界加载中》的承制团队异类曾向 36 氪表示,之所以可以有这样的呈现,原因之一是快手专注于基础模型的打造,这意味着其在视频生成的能力上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今年 7 月底,可灵 AI 还发布了新功能灵动画布,可以实现多人实时协作、智能辅助创作,以及无限可视化空间,由此进一步吸引 B 端用户。
短剧和 AI 一样,都是当下的风口,AI 短剧这一新事物,也正在成长为又一个极具潜力的新事物。这是可灵 AI 具有想象力的一部分——当 AI 渗透进短剧这个百亿规模的市场,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只是竞争也还在。在 36 氪与 AI 短剧从业人士的交流中,很少有团队只使用一种大模型,这是因为 AI 短剧的创作流程需要 " 各取所长 ",整合不同视频生成大模型的能力。
从这一方面来讲,可灵 AI 如果想占据更多的 B 端市场,就需要各方面能力都做到最好。
可灵 AI 是快手基本盘业务增速放缓之后的新希望,也影响着快手在资本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因此,过去一个季度,快手围绕 AI 的发力进一步加大。
在快手的各项支出中,研发投入的增长是最多的,同比增长了 21.2% 至 34 亿元,主要就是由于 AI 上的投入。对比之下,销售及营销开支和行政开支的同比增长分别 4.6% 和 13.3%。
8 月中旬,快手宣布高级副总裁、可灵 AI 事业部负责人兼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兼任可灵 AI 技术部负责人,继续向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汇报。
盖坤了解算法,是可灵 AI 团队的灵魂人物。因此,此次调整也被视为可灵 AI 之于快手的战略性地位的又一次验证。
伴随着投入的增加,投资人同时也在关心其对于整个集团利润率的影响。
对此,快手 CFO 金秉在业绩会上表示,可灵 2025 年全年收入预计比今年初目标翻倍。
" 在此之前,基于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在年中追加了可灵 AI 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投入,预计可灵 AI 相关的 2025 年 Capex 上的投入较年初预算也实现了翻倍。由于可灵 AI 已经在推理算力层面实现了毛利率的打正,且快手在保持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可灵 AI 在推理层面的毛利率依然相对稳定,因此推理算力的追加投入对集团利润的影响依然可控,影响仍然在 1-2 个百分点。" 金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