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新周刊 16小时前

从管住嘴、迈开腿到一天一片药:一段人类与肥胖的斗争简史

肥胖,早已不是一个审美问题,而是一场席卷全民的健康危机。

等待一个答案

29 岁的利明(化名)* 身高 185,体重 200 斤,肥胖像一张网,给他带来了 " 三高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每周,他都会注射一次 GLP-1 受体激动剂药物。对于有些 " 晕针 " 的他来说,每次目视针头垂直进针都是一次不小的心理挑战。此外,针剂必须严格冷藏,若在途中温度失控,则整周剂量报废。

2 型糖尿病患者阿文(化名)* 的不便,则来自于另一种束缚。她每天早上都要被闹钟吵醒,空腹状态下服药,等待 30 分钟后的第二个闹钟响起,才喝水、吃饭,正式开始一天的生活。

利明和阿文面临的困境,是中国大量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的缩影。而他们的希望,出现在今年 4 月 17 日。

越来越多人被体重问题困扰。(图 / 图虫创意)

那天傍晚,礼来公司发布了首个小分子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药物 orforglipron 针对 2 型糖尿病患者 3 期临床研究成功的消息,其中公布的关键数据令人振奋:orforglipron 各剂量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降幅为 1.3% 至 1.6%。这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数字。研究中,超过 65% 的患者接受高剂量的 orforglipron 后糖化血红蛋白值降至≤ 6.5%,优于疾病指南所建议的达标率(HbA1c<7.0%)。在安全性上,orforglipron 与已上市的注射型 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保持一致。

利明和阿文都关注到了这篇文章,反复确认后,转发给了几个相熟的糖友——他们看到了终结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的曙光。

目前,中国超重与肥胖人口已超 5 亿。这意味着,几乎每两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被体重问题所困扰。

庞大的人群基数,叠加社交媒体日益普及的科学知识,让曾经遥远的生物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健康,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然而,当下的热议并非终点。在现有治疗方案中,依然忍受着 " 不便 " 的亲历者们未被满足的需求,构成了对下一代革命性药物最强烈的市场呼唤——一个便捷兼具疗效、更少束缚的口服疗法。

那把开锁的 " 小钥匙 "

2023 年之前,中国正式获批的减肥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有限的药物治疗选择,又因效果有限且副作用令患者往往望而却步。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管住嘴、迈开腿 " 几乎是医生能给出的唯一建议,而减重也因此成了一场只能依靠个人意志与生理本能的艰难战斗。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出现,则如同一支装备精良的 " 军队 ",改写了减肥的叙事,为仅靠意志力战斗时代的终结带来了曙光。短短两年间,我们见证了一个产业的井喷式成长,一个有 " 科学武器 " 可用的新时代轰然到来。

事实上,早在 7 年前,当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市场还远未像今天这样火热时,礼来就已投资了一款 GLP-1 受体激动剂口服小分子化合物—— orforglipron。礼来对它的期望,是解决一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如何让注射针剂变成可以轻松服用的口服药?

肠促胰素类注射药物,其核心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 " 肽类 "),口服会被胃蛋白酶及其他消化酶轻易分解,从而失效。因此,科学家们必须找到 " 伪装者 ",一种足够坚固、能在胃肠道中幸存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时又能像一把特制钥匙,精准地开启体内的 GLP-1 受体,下达 " 饱了 " 的指令。orforglipron 就是这把神奇的 " 钥匙 "。

2022 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orforglipron 的 1 期数据首秀,展现出安全有效降糖和显著减重有效性,正式宣告了这场变革的可能。

彼时,全球多位专家表示:此前的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获批剂量无法达到与使用注射液所观察到的降糖及减重效果相当而所需的较高的药物暴露量。另外,由于药物吸收受胃中食物和液体的影响显著,口服给药对患者有一定限制,需要患者遵循多个步骤,包括服药时饮水不超过 120ml(约半杯水),给药后至少 30 分钟内不得进食、饮用液体或其他口服药物。这样的繁琐要求对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对‘便捷’的追求,在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礼来集团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德赫兰在接受新周刊的采访中表示。在她看来,一款有效且便捷的口服药,其重要意义在于为 " 早期干预 " 这一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了可能。她强调," 因为有些患者会等到肥胖更严重时才愿意接受注射治疗,而新型的便捷解决方案可以降低部分害怕针剂人群的心理门槛,促使他们在肥胖的早期阶段就采取行动。"

新型的便捷解决方案可以降低部分害怕针剂人群的心理门槛。(图 / 图虫创意)

这种对 " 便利性 " 的强调,背后是基于长期实践的临床洞察。

" 这种偏好在临床上非常明显,"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资深内分泌科专家(应要求匿名)的观点与德赫兰不谋而合," 我们谈论慢性病管理,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就是‘患者依从性’。注射剂无论是一周一次还是一天一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注射门槛’。很多患者会因为对注射制剂的排斥心理、用药操作过程的相对复杂、注射疼痛或是注射皮肤部位的不良反应等原因,导致中断或延迟 , 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一款高效、安全且没有特殊服用限制的口服药,其意义远不止于 " 方便 "。它真正降低了患者开始并坚持治疗的心理和行为成本。这意味着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更有可能被患者执行下去。

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

正如先前所预告的,礼来于 8 月 7 日公布了 orforglipron 3 期临床研究 ATTAIN-1 的积极顶线结果。

这是一项全球性研究,覆盖了 3127 名肥胖或至少伴有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超重但无糖尿病的成人,旨在评估 orforglipron 在减重方面的潜力,其中中国人群入组 380 名患者。随着中国患者群体的纳入,可以更广泛地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并在延长的研究时间中进一步证实和探索其安全性。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关键数据上:orforglipron 36mg(该临床研究高剂量)平均减重 12.4kg(12.4%),以及与注射类 GLP-1 受体激动剂药物一致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一临床研究的结果,在业内引发了一些讨论。在当前减重药物疗效数据不断提升的背景下,orforglipron 这一结果虽然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却并未成为所谓的 " 新记录 "。

然而,从药物研发的科学视角来看,衡量成功的标尺并非只有 " 峰值减重疗效 " 一个维度。礼来的研发理念似乎更为清晰:重要的不仅是创造一个疗效最高的 " 奇迹 ",更是潜在为患者群体提供一个有效、安全且能可持续便捷融入日常生活的治疗选择,满足千千万万像阿文和利明一样的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把由礼来递出的 " 新钥匙 ",能否真正开启一个便捷、高效的治疗新时代?

礼来全球高级副总裁、礼来中国药物开发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还介绍了该药物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案的潜力:"orforglipron 在体重管理之外,还展现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潜力。我们观察到,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参与者,其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甘油三酯、收缩压以及炎症标志物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对于真正身处困境的患者而言,外界关于 " 是否破纪录 " 的讨论显得有些遥远。患者们最关心的是这个药物能否真正帮助到自己,方便且安全。

药物是否方便、安全、能帮助到自己,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图 / 图虫创意)

为了验证 orforglipron 是否可以适应更广的人群,礼来专门针对合并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设计了 ATTAIN-2 研究。在这项同样有大量中国患者入组的、针对肥胖或超重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于 8 月 26 日公布顶线数据,orforglipron 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取得了全面成功。

通常而言,肥胖或超重合并 2 型糖尿病的患者,更难实现减重。但研究参与者每日一次口服 orforglipron 36mg(该临床研究中最高剂量)72 周后,体重平均下降 10.4 公斤(10.5%),糖化血红蛋白(A1C)平均降低 1.8%。

这一结果不仅再次提升了人们对药物的期待与信心,更让大众对 orforglipron 在复杂患者群体中的治疗潜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 ATTAIN-1 的扎实有效,到 ATTAIN-2 的惊艳表现,清晰地勾勒出了礼来的研发路径:重要的不是在某一次冲刺中赢得喝彩,而是耐心地跑一场用严谨科学证据为不同患者群体描绘完整治疗图景的马拉松。

"orforglipron 的价值始终清晰:把一款方便服用、易量产、人人可及、减重效果媲美注射类 GLP-1 的口服药物带到市场。" 德赫兰强调," 在冷链受限、基层医疗薄弱的地区,这一点尤其关键——让每个患者都用得上,是医药创新的应有之义。"

几年前,我们几乎没有安全有效的减肥药;而今天,讨论的焦点已经转向不同创新药物之间的细微差异。这种讨论本身,已经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显著进步。

医学的进步

正在消除减重之路上的 " 噪音 "

1923 年,礼来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业化胰岛素,让糖尿病从绝症变为可管理疾病。一百多年后,从每周使用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到即将到来的、首个不受饮食和水服用限制的口服药 orforglipron,礼来一直致力于让慢性病的管理,变得既高效,又更轻松,也更具自主性。

如今,礼来在内分泌与代谢领域积累的百年经验,正应用于中国这一需求迫切的市场。

关于中国研发的进度,王莉博士分享道:" 该研究广泛纳入了中国患者,是中国同步研发的体现。" 礼来中国团队正在持续打破 " 上市时差 ",积极为该药的中国新药申请做准备。

谈及此,德赫兰特别指出了中国目前营造的良好环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体重管理年’倡议为正视超重与肥胖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并积极推动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的建立。通过将这些原则制度化,中国在推动体重管理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将帮助我们比以往更快触达患者。"

医院门诊。(图 / 图虫创意)

一位参与研究的患者描述了他个人的感受:" 我一生中脑海里关于食物的‘噪音’都消失了,我感觉自己终于正常了。"

长期关注 orforglipron 研发进度的一位中国专家(应要求匿名)表示,这款具备良好疗效、安全性及便捷性的口服药物,将有望为千千万万个中国患者拓展新的治疗选择,并最终改善健康结局。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科学地认识肥胖,并与有效的治疗工具结伴,或将帮助患者开启一场可以被科学管理的健康旅程,让他们在这条通往更健康身体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更笃定,也更有希望。

PP-MG-CN-4094

* 如想了解更多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本内容由礼来中国提供支持。文中提到 orforglipron 为研究中的药品,尚未在中国获批,礼来不推荐任何未获批的药品 / 适应症使用。

[1]礼来官方数据:

https://www.lilly.com.cn/index.html#/?path=new_release&aid=392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 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 2024 版 ) [ J ]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4,40 ( 7 ) :545-564

[3]姬秋和,等 . 2 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 [ J ]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42 ( 1 ) :78-86.

[4]Kawai T, Sun B, Yoshino H,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GLP-1 receptor activation by LY3502970, an oraly active nonpeptide agonist [ J ]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0,117 ( 47 ) :29959-29967.

[5]Hedrington MS, Davis SN. Oral semaglu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 J ] .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9,20 ( 2 ) :133-141.

[6]礼来官方数据:

https://www.lilly.com.cn/index.html#/?path=new_release&aid=413

作者:小红

校对:遇见

排版:小野

封面:图虫创意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