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美术馆的展览现场,50 幅抗战题材漫画作品反映了丰子恺的抗战艺术。其中,有直面战争的惨烈:《仓皇》中,炮火追着逃难的一家人,老人负重、孩童攥手,硝烟里满是慌乱与悲戚;《小主人的腿》里,一只狗叼着断腿,周围是落下的炸弹,殷红血迹斑斑;《轰炸》系列中,哺乳的母亲头颅已被炸飞,怀中婴儿却仍在吮吸;奔逃躲避空袭的母亲身后,背上的孩子早已没了头颅。有对抗战必胜的信念:《战场之春》里,一棵小草在冰冷铁丝网边昂首向天,寥寥数笔尽显生机;《兵气销得日月光》以简笔勾勒战后景象,硝烟渐散,阳光重洒大地;《大树怒抽条》一画中大树老干虽残损,但粗壮昂扬,新枝蓬勃向上,用笔简洁爽利,充满力量 …… 展览中有一本名为 " 大树画册 " 的 20 开册页尤为珍贵。这本册页宛如一部抗战漫画史诗,汇集了所有丰子恺先生抗战题材的作品。册页曾于 2018 年在中国美术馆首展,此次是时隔 7 年再度公开展出。
在西迁途中,丰子恺画抗战宣传漫画,发表抗战檄文,创作抗战歌曲,正如作家柯灵在《抗战中的丰子恺先生》一文中的评价:" 虽然不免老朽,不曾上前线杀敌,但已经是一位民族统一战线中可敬的战士。"
" 西行 " 途中的贵州三年
" 避寇西行 " 途中,自 1939 年 12 月至 1942 年 11 月,丰子恺先生有三年时间是在贵州度过的。
丰子恺与贵州的结缘,起于浙江大学。1939 年 4 月,他在广西宜山应国立浙江大学之聘,担任 " 艺术欣赏 " 课教学。同年 8 月,日军攻陷广西南宁,浙大师生向贵州西迁。1940 年元旦,丰家 11 人在贵州都匀团聚," 老幼各俱无恙,大家笑得合不拢嘴来 "。丰子恺在《艺术的逃难》一文中写道:" 正是‘人世难逢开口笑,茅台须饮两千杯’,这晚上十一人在中华饭店聚餐,我饮茅台酒大醉。"
一个月后,丰子恺带了从一岁到七十二岁的眷属十人,和行李十余件,随浙江大学迁入遵义。浙大史地研究所教授兼系主任张其昀教授先到,笑着对丰子恺说:" 听说你这次逃难很是‘艺术’的。" 丰子恺默然而笑。
在遵义期间,张其昀教授主持编写《遵义新志》,参编的学者们留意古播州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并实地探访了遵义沙滩。在沙滩,大家惊奇地发现,自乾嘉至清末民初的一百多年间,沙滩涌现了几十位学者、诗人、作家,人各有集,各类著作百多部几百卷,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我国文学史、学术史、外交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引领一代风骚。随后成书的《遵义新志》,把遵义两千多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划分为九个时期,从夜郎期、牂牁期、播州期、杨保期到新城期等,其间第八期为沙滩期。书中写道:" 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有清中叶曾为一全国知名之文化区 "。由此,以黎氏家族为主体,郑、莫两家族为羽翼的 " 沙滩文化 " 开始为学界所瞩目。1941 年春,丰子恺、赵乃康等六位名士相约结伴,前往子午山拜谒郑、莫、黎三贤。在为期五天四夜的 " 子午山之游 " 中,六名士一行访禹门寺,经琴洲(沙滩),登子午山,谒郑莫黎三先生墓,感寺观之兴废,叹陵谷之迁变。在 " 子午山雅集 " 中,丰子恺除赋诗 3 首,作漫画 13 幅,还作画郑莫黎像各 1 幅、郑莫黎墓地像各 1 幅、《郑墓原状想象图》1 幅、众人诗作配画 6 幅。此外还应节孝寺僧人之请,画佛像相赠,作画时 " 每一笔一呼佛,百八笔而佛成 "。
" 子午山雅集 " 诸人诗文画作辑为《子午山纪游册》出版,是为黔北沙滩文化与浙大西迁文化相交集后形成的文艺成果。
在遵义时期,丰子恺一家先在客栈暂住,不久寄居城北松子坎大财主罗徽五庄园数月,后于 1941 年早春迁至城南狮子桥南头附近南坛巷,租住一熊姓人家的新宅,取名 " 星汉楼 "。丰子恺仍在浙大任教兼全校艺术指导,课余时间用于画彩色漫画。这项工作始于桂林,而在星汉楼里达到高峰,大批彩色绘画在这里完成。
从在遵义定居开始,生活不再惊心动魄而是相对安逸平静,丰子恺又操心起孩子们的教育。关于这段生活,丰子恺幼女丰一吟曾写道:" 我们家到了遵义后,没再受日寇骚扰,生活比较安定。在罗庄时,爸爸每周六晚上召集我们六个孩子开一次家庭学习会。会上有爸爸买回来的糕点果品给我们吃。起初每次买五元,他便定名此会为‘和谐会’。用石门话来说,‘和谐’二字的发音与‘五元’近似。后来物价涨了,爸爸就买十元,并把这学习会改名为‘慈贤会’。‘慈贤’二字在石门话里读音与‘十元’近似。从这两个名称看,爸爸即使在战乱时期,追求的还是‘和谐’和‘慈贤’。"
这时,丰子恺的子女丰陈宝、丰宁馨、丰华瞻都已达报考大学的年龄,其即送他们到贵阳中学插班读高三的下学期。学期结束,这几个孩子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读浙江大学。
丰子恺在遵义租住的熊家新屋,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窗前便可眺望湘江。傍晚丰子恺临窗独酌吟诗,当吟唱到苏东坡《洞仙歌》里 " 时见疏星渡河汉 " 时,顿觉眼前窗外的景色与苏东坡的诗意相映成趣,便给这栋新屋冠上了 " 星汉楼 " 的楼名,并欣然提笔写下楼名,装裱后挂在前房。" 星汉楼 " 是丰家继家乡石门镇的 " 惇德堂 "" 缘缘堂 " 和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 " 小杨柳屋 " 后第四个堂名。1942 年 11 月,丰子恺应邀赴战时陪都重庆,在国立艺专任教授兼教务主任。
郑文丰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