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闫晓寒
石家庄医药巨头传统业务或正经历阵痛期。8 月 22 日,石药集团(01093.HK)发布 2025 年半年报,当期公司营收 132.73 亿元,同比下降 18.5%;公司股东应占呈报溢利为 25.48 亿元,同比下降 15.6%。
2022 年以来,石药集团旗下多美素、津优力等核心产品价格相继大幅调整,其成药业务收入阶段性承压。上半年,石药集团成药业务收入为 102.48 亿元,同比下降 24.4%。而在去年,石药集团成药业务收入已同比下滑 7.4%。
传统业务承压,石药集团正不断加大对创新药的投入力度。今年以来,石药集团在创新药领域十分活跃,上半年已经达成 4 笔对外授权交易,累计合同金额达 97.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 700 亿元。
处于 " 新老交替 " 阶段的石药集团,接下来或需要创新药真正为其撑起营收增长。
截至 8 月 22 日收盘,石药集团股价报 10.51 港元 / 股,涨 0.19%,总市值为 1210.96 亿港元。
抗肿瘤领域收入下滑超六成
当前石药集团成药业务仍面临一定压力。
分治疗领域来看,成药业务中神经系统、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呼吸系统和消化代谢六大领域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神经系统收入同比下滑 28.3%;抗肿瘤领域收入下滑幅度最大,降幅为 60.8%。
神经系统上半年为石药集团贡献 37.55 亿元收入,该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恩必普、舒安灵、明复乐等。
上述三大药品中只有明复乐在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大幅上升,这源于该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适应证进入医保目录,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而恩必普和舒安灵在上半年销售收入下滑。恩必普是石药集团的大单品,用于缺血性卒中及相关疾病的治疗;舒安灵是一种非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多重作用机制改善微循环。
抗肿瘤领域是石药集团成药业务的第三大收入来源,上半年收入为 10.51 亿元。该领域主要产品有不少大单品,包括津优力、多美素等。
津优力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长效升白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患者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引起的感染和发热;多美素是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首个抗肿瘤脂质体新药,两款抗肿瘤药均在 2011 年获批上市。
此前,上述两款产品曾快速增长。根据财报,2021 年多美素和津优力销售收入分别增长 24.0%、13.1%。但 2022 年,多美素销售收入有所下跌,津优力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石药集团在最新财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多美素销售价格大幅降低,津优力销售收入有所下降。
根据 2024 年报,津优力和多美素两款产品的价格在京津冀「3+N」联盟药品集采中分别下调约 58% 和 23%,并于 2024 年 3 月开始陆续在各个相关省份执行。受此影响,石药集团抗肿瘤药物在去年收入同比下滑近三成。
石药集团是国采中选 " 大户 ",去年年底举行的第十批国采中,石药集团有 15 款产品入选,其中就包括多美素,当时该药品中标价格进一步大幅降低至 98 元 / 支,较第十批国采限价下降约 89%。
创新药何时撑起营收?
石药集团是河北省老牌药企,经历了原料药、仿制药发展阶段,当下,公司正处在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关键时期,上述提到的重磅单品恩必普增长势头正在放缓,津优力和多美素也面临集采挑战。
传统业务承压之下,业绩增长的重担或落在了其布局多年的创新药身上。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石药对创新药重视程度的提升—— 2019 年到 2024 年,石药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20 亿元、28.9 亿元、34.3 亿元、39.9 亿元、48.3 亿元、51.9 亿元。今年上半年,石药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5.5% 至 26.83 亿元,占成药业务收入 26.2%。
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有 3 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改善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善泽平、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疼痛的美洛泰,以及恩益坦今年新增治疗中度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的适应证。同时,也有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 5 款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除了等待创新药上市,手握在研管线的药企还有另一条路可走,即对外授权。创新药研发需要持续大量研发投入,国内药企将药品授权给跨国药企,不仅能补充现金流,也意味着获得了跨国药企对其研发能力、对药品临床价值及商业化潜力的认可。
目前,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已经开始为石药集团带来直接营收贡献,上半年成药业务的营收中包括 10.75 亿元授权费收入,一部分抵消了成效业务收入的下滑。
在创新药商业化方面,上半年石药集团完成了 4 项对外授权项目。
今年 2 月,石药集团宣布将抗癌药物 SYS6005 独家授权给 Radiance Biopharma,后者获得该药品在美国等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交易总金额超 12 亿美元。5 月,石药集团与 Cipla USA 签订独家授权协议,向其售出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在美国的商业化权利,总交易金额超过 10 亿美元。
同样在 5 月,石药集团发布 BD 预告称,公司即将完成三项 BD 合作,每项潜在交易总金额接近 50 亿美元。
公告发布后不久,6 月,石药集团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战略研究合作,聚焦 AI 驱动的新型口服药物开发,潜在交易总额超过 53 亿美元。这并非石药集团首次牵手阿斯利康,去年 10 月,石药就与阿斯利康达成协议,将一款临床前阶段的 Lpa 小分子抑制剂的全球权益授权给阿斯利康,总价约 20.2 亿美元。
7 月 30 日,石药与制药公司 Madrigal 就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 SYH2086 达成全球授权,总交易额为 20.75 亿美元。
从在研产品来看,石药集团旗下有不少潜力产品,覆盖 ADC、GLP-1 以及 CAR-T 等多个热门领域。财报显示,石药的在研创新药和创新制剂 200 余项,160 余个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三期临床试验近 60 项。" 预计到 2028 年底,将有 50 多款新药或新适应证申报上市。" 石药集团在财报中表示。
8 月 23 日,时代周报记者就接下来新药进展等问题联系石药集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