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38分钟前

从标配到取消,行政酒廊“不香”了么?

文 | 迈点

近期,有消息称希尔顿集团允许已开业酒店根据情况取消行政酒廊,对应时段的服务可改由大堂吧和餐厅提供,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公开确认。其实早几年开始,新开的希尔顿逸林酒店就基本不配备行政酒廊了,像郑州东区、四川广安的分店,即便设计时有酒廊规划,开业后也一直没启用。

另外,从今年 3 月起,万豪旗下的杭州钱江新城万怡酒店宣布永久关闭行政酒廊,且没有替代方案,之后新昌、成都的万怡酒店也陆续跟进,曾经为万怡加分的行政酒廊,如今成了成本削减中优先被舍弃的部分。

这些现象不禁引发人们的疑问:行政酒廊是否已经不再被酒店市场所需要?

01 行政酒廊漂洋过海的来时路

行政酒廊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真正要说出它具体的作用,很多人恐怕犯了难。

事实上,酒店中的 " 行政酒廊 "(Executive Lounge)是专为入住酒店行政楼层(或高端房型)的宾客提供的专属服务区域,体现酒店高端服务,核心是通过私密、便捷的附加服务提升体验,如提供早午茶、傍晚简餐酒水,配备商务设备及协助预订等。

1954 年,希尔顿集团首次提出行政酒廊概念,当时他们将旗下芝加哥希尔顿酒店的第 19 层改造为行政楼层,行政酒廊作为其中一部分,为高端商务宾客提供尊贵便利体验,此后其逐渐成为全球高端酒店重要设施。

20 世纪 80 年代末,随着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行政楼层及行政酒廊概念被引入。中国部分星级酒店开始设立行政楼层,行政酒廊起初功能单一,主要为商务旅客提供办公、休憩空间及简单餐饮。后来,随着住客群体多元化,行政酒廊进化为集办公、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专属区域,各大酒店集团还为其赋予特色名称以突出尊贵属性。

02 行政酒廊 " 失宠 ",是谁的问题?

既然行政酒廊象征着尊贵,为何如今会在中国部分酒店被撤销呢?

第一,国际酒店在华面临的经营压力日益增大。

据 2025 年第二季度国际酒店集团财报显示,全球市场稳跑,而大中华区业绩有下滑趋势。以希尔顿集团为例,二季度,希尔顿集团全球范围内酒店营收同比增长 6%,但亚太复苏进程缓慢,中国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万豪国际集团也是如此,全球范围内酒店营收同比增长 5% 至 67.4 亿美元,仅大中华区的 RevPAR 和 ADR 同比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下滑,近两年,国际酒店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经营压力下,从降本增效的角度出发,撤除酒店行政酒廊成为优化运营的务实选择。

行政酒廊的日常运营堪称 " 成本黑洞 "。按照品牌标准每日运营 16 小时,至少需要 2.5 名员工轮班值守,开餐时段还得调用其他部门人力支援,人力成本不断累积。且行政楼层出租率常年比普通客房低 20%,即便单价略高,其创造的收益也难以覆盖专属服务、设施维护等固定成本,反而成为拖累整体利润的 " 包袱 "。

第二,酒店客群发生变化," 象征尊贵 " 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诉求了。

中国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认知逐渐成熟," 身份符号 " 所带来的溢价开始失效。无论是新一代商务客人还是家庭客人,其消费习惯和喜好都在改变。

在西方语境中,行政酒廊是商务洽谈的私密空间,是精英阶层的社交场,安静、私密、轻量化服务是其核心特质。但对多数中国顾客而言,更愿意选择在大堂吧与朋友热闹小聚;商务客人则更喜欢直接回房间处理事务。此外,行政酒廊的服务时段也与中国顾客的生活节奏存在错位。多数行政酒廊的 " 欢乐时光 " 设定在傍晚 5 点至 7 点,恰好与中国人的晚餐时间重叠。国人更重视正餐,家庭出行的客人倾向于和家人前往专门的餐厅享用热菜热饭,而非在酒廊对付一份冷热拼盘。商务客人可能在这个时段仍在会议室开会。这种时间与需求的错配,让行政酒廊的核心服务未达预期。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行政酒廊有其存在的深层意义,在特定客群中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诸多酒店里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那些追求高品质商务体验的精英人士而言,行政酒廊是他们出行中的 " 专属领地 "。比如,一位经常往返于不同城市的企业高管,入住某国际品牌酒店的行政楼层时,行政酒廊便是他高效处理工作与短暂休憩的理想场所。

再看高端家庭客群中的部分群体,行政酒廊也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有些家庭在旅行时,父母希望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稍作放松,而孩子在酒廊的专属儿童区域玩耍,既安全又能让父母随时照看。

此外,在一些定位高端、主打奢华体验的酒店,行政酒廊更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03撤廊不是减法,是酒店换了 " 玩法 "

撤廊是根据实际情况做下的取舍,不代表忽略客人的权益。

对于部分取消行政酒廊的酒店来说,通常会通过服务替代、体验升级等方式,确保原行政楼层客人的权益不受明显影响。

一方面,以餐饮替代保障基础权益。

多数酒店会将原行政酒廊的免费餐饮服务转移至大堂吧、自助餐厅等公共区域,例如为行政客人提供专属餐券,可在指定餐厅享用同等标准的早餐、下午茶或晚间简餐;部分酒店还会推出 " 客房送餐礼遇 ",让客人无需外出即可享受便捷餐饮,弥补酒廊取消后的餐饮缺口。

另一方面,通过专属服务强化体验感。

酒店可能会为行政客人升级其他专属权益,比如提供快速入住 / 退房通道、延迟退房至更晚时间、免费使用会议室或办公空间等,以替代原酒廊的私密办公功能;部分酒店还会增加个性化服务,如免费洗衣、机场接送折扣等,通过差异化服务维系高端客人的认同感。

此外,借助空间复用提升便捷性。

一些酒店会将原行政酒廊区域改造为小型会议室、商务中心或专属休息区,仅对行政客人开放,既保留私密空间属性,又能更精准地满足商务需求;同时,通过优化大堂等公共区域的分区设计,设置安静的工作角、洽谈区,间接替代酒廊的功能场景。

这些调整既能降低运营成本,又能通过更灵活的服务形式,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维持对高端客人的吸引力,实现服务与效益的平衡。

除去这些撤掉行政酒廊的酒店,国内也有不少行政酒廊表现出色。比如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行政酒廊设计古雅,其五餐供应融入北京传统文化元素,调酒师还为宾客特调带老北京茉莉花茶特色的鸡尾酒。天津丽思卡尔顿行政酒廊基于住宅式理念,划分为开放式厨房等多个区域,并定期举办剪纸艺术等天津特色文化体验活动。这些特色行政酒廊都为酒店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和口碑。

04 写在最后

回归开头的那个问题,行政酒廊在部分酒店被撤销,是否表明它已经不被酒店市场需要?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行政酒廊的存在与取消,从来不是简单的 " 需要 " 或 " 不需要 " 的二元命题,而是酒店在市场变化中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与服务模式的缩影。它曾以 " 尊贵专属 " 的标签成为高端酒店的标配,见证了国际酒店品牌在华扩张的黄金时代;如今在成本压力与消费变迁的双重作用下,部分酒店选择与之告别,转而用更灵活的服务组合回应市场需求。

但那些保留行政酒廊的酒店,也通过新尝试让这一传统设施焕发新的生命力。这意味着,行政酒廊的价值从未消失,只是其存在形式与服务逻辑正在重构。对于住客而言,无论行政酒廊是否存在,对 " 优质体验 " 的追求,始终是选择酒店时不变的核心。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