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心 编|刘双霞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关于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中国银行获准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 3.558% 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 1.617% 股权。
交易完成后,中国银行持股比例将提升至 47.98%,逼近 50% 的绝对控股线,进一步巩固其第一大股东地位。
批复文件显示,此次股权转让涉及两家投资机构: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分别出让 3.558% 和 1.617% 股权。
监管批复明确要求中银消费金融应 " 严格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完成股权变更事宜 ",并强调加强股权管理、优化股权结构、严控股东关联交易等核心要求。这反映出监管部门对消费金融公司治理水平持续关注。
今年 3 月,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在业绩发布会上宣布,2025 年将启动 " 万千百亿 " 惠民行动,计划投入百亿级消费补贴与减费让利。
该计划包括投放超万亿元贷款并创造千亿财产性收入,覆盖上亿境内外消费者。中银消费金融作为中国银行旗下专业消费金融平台,在此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全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 2010 年 6 月,初始注册资本 5 亿元。2019 年完成增资后,注册资本增至 15.14 亿元,净资产超过 80 亿元。
中国银行此次增持股权发生在消费金融行业转型关键期。随着行业分化加剧,持牌机构正通过股权优化、融资渠道拓展等方式提升竞争力。
中银消费金融作为 " 老四家 " 持牌消金之一,其发展轨迹颇具代表性。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7.58 亿元、78.56 亿元、75.47 亿元,净利润则从 6.32 亿元降至 0.6 亿元。2025 年上半年的盈利回升,预示着转型策略初显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达 817.03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5%;实现净利润 1.5 亿元,成功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 3.06 亿元)。
仅今年 7 月 31 日,中银消金就在银登网连续披露十余个不良资产包。而 5 月 19 日更是一次性上架 20 个不良资产包,部分项目遭遇流拍后重新挂牌,显示处置决心。
中银消金正从传统线下模式向 " 线上 + 线下 " 融合转型,近期公布的 40 家助贷合作机构名单中,包括蚂蚁、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招联消金、马上消费等头部同业机构。
中国银行持股比例逼近 50% 关口,为这家成立 15 年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注入新动能。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股东结构优化与线上转型加速,中银消金有望借势母行 " 百亿级消费补贴 " 资源,在消费金融市场新一轮竞争中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