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市场,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过去几年,中国一级市场经历了一段漫长的 " 退潮期 "。募资难、退出难、领投难,成为投资人反复面对的关键词。市场在谨慎中自我校准,资本在困顿中重新定位,宏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深水化交织,使每一个科技投资者都发现,自己正站在一个选择的渡口。
" 旧潮 " 正在悄然退去。旧的估值体系逐渐失效,传统的募资路径愈发狭窄,曾经奏效的投资逻辑,在变化的世界中显得愈加沉重。然而,也正是在潮水退去的时刻,我们得以看清——谁在裸泳,谁又真正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与此同时," 新岸 " 也已浮现。港股市场回暖,为部分硬科技企业打开了退出通道;新一代本土科技公司开始反哺产业,踏上 LP 之路;地方政府持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的同时,市场化资金也在结构调整中重新寻找 " 锚点 ";国际环境的微妙变化下,新的资金通道、合作机制与估值体系或正悄然重构。
2025 年的全球资本市场,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港股以 1071 亿港元的 IPO 募资总额重登全球榜首,A 股科创板迎来半导体设备龙头 685 亿市值的华丽亮相,而智元机器人对上市公司的跨界收购则开创了 " 具身智能 + 材料科技 " 的协同范式。宁德时代港股较 A 股溢价 30% 的估值分化与屹唐股份上市首日 174.56% 的涨幅共同描绘出资本信心的回归。
这是一个分化、重构、重估、重生的渡口。
在这轮结构性复苏中,赛道分化极其显著。具身智能已成为最强风口,2025 上半年,该产业链融资超 140 起,金额高达 195 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红杉中国、锦秋基金、高瓴创投等头部机构纷纷加码,宁德时代更以 11 亿元领投银河通用,创下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与此同时,AI 领域," 大模型 " 的热潮渐渐淡去,"AI Agent" 的蓄势升温。投资机构的目光已迅速转向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应用场景和更快商业化潜力的 AI Agent 赛道。
我们站在周期的转折点,回望旧航线,眺望新大陆。这既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选择时刻,也是孕育全新秩序的重构时刻。
" 旧潮与新岸 " 不仅是一种对现实的诚实观察,更是一种穿越周期的自我召唤。
我们需要直面困境,也要重新想象:
在新的技术周期中,科技资本应如何重构自身?
在不再确定的未来中,我们该如何共识新的确定性?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我们相信,答案就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与求索之中。
为此,2025 年 8 月 21 日,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将在北京举办「渡口—— 2025甲子引力X 中国科技产业投资大会」。携手一线投资机构共同探讨未来科技投资的方向与答案。
看点 1:《2025 中国科技投资:痛点、趋势与展望》重磅发布
在本次大会上,甲子光年创始人兼 CEO 张一甲将重磅发布甲子光年智库趋势报告:《2025 中国科技投资:痛点、趋势与展望》,解析当前市场 " 止跌回暖、堵点仍存 " 的复杂局面,并前瞻性地提出 2025 年中国科技投资的 N 个趋势,助您洞察先机。
看点 2:巅峰对话,探究资本如何押注颠覆性创新
本次大会,「甲子光年」将邀请恒旭资本董事长陆永涛、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等科技投资领域顶级大咖进行深度对话,从不同视角出发,给观众呈现一场《技术奇点与产业拐点:资本如何押注颠覆性创新》的巅峰对话,探讨在颠覆性技术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资本如何精准判断、果断出手。
看点 3:五大圆桌聚焦核心赛道,规划驶向新岸的航线
除巅峰论坛外,大会还精心设置了五场产业圆桌对话,将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芯片半导体、智能制造以及医疗健康五大核心赛道。届时,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投资人将围绕各赛道在新周期下的风险应对、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估值逻辑与多元化退出策略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与会者清晰勾勒出驶向 " 新岸 " 的产业航线图。
看点 4:榜单发布,致敬周期的穿越者
一直以来,「甲子光年」深耕硬科技、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化转型,跟踪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独立输出有价值的产业观点。我们借助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疗健康、企业服务、新能源六大赛道的投资机构进行多维评判和综合研判。在潮水退去的时刻,谁在裸泳,谁又真正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甲子光年」将在大会现场隆重揭晓「渡口」系列年度榜单。榜单覆盖机构、个人及企业,旨在树立行业标杆,致敬每一个穿越周期的同行者。
周期的每一次轮转,都是挑战的开始,也是筛选的过程——筛选出真正具备核心价值的企业、真正具备长期眼光的资本、真正具备韧性的创业者。
期待与每一位立于潮头的同行者相聚。让我们一起,辨析航向,共赴新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