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我们要坚持下去,中国不能没有二维动画”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 10 亿元 新老动画人揭秘“上美影”传承路

累计票房突破 10 亿元,超《功夫熊猫 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谁能想到,没有炫酷特效与大 IP(指具有商业价值和可开发性的创意内容)、大制作的动画片《浪浪山小妖怪》成为今年暑期档最大黑马,甚至让沉寂近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久违的热潮。

从小以为自己是孙悟空的我们,长大后才发现可能就是无名小妖。困在一个名为 " 浪浪山 " 的方寸山坳里,一边抱怨这破差事,一边勤勤恳恳巡山,一边在关键时候背锅。偶尔抬头看夏天的流云,心想:什么是好的?是上学考公,是升职加薪,是功成名就,还是长生不老?

" 浪浪山代表一种人生困境,有时候我们突然想到,未来多少年都要继续这样吗?你有勇气改变吗?于是‘离开浪浪山’好像变成了一种生活与职场中的共鸣情绪。"《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於水表示。

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左)和导演、编剧於水(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 我们熟悉的上美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回来了!" 这句弹幕飘过时,该片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松了一口气。拙感的手绘线条、朦胧的水墨晕染,《浪浪山小妖怪》可以看到很多上美影的影子。某种程度上,它与当下主流的精密流畅、充满科技感的三维(3D)动画形成鲜明分野。

但正如上美影原厂长周克勤对《浪浪山小妖怪》的寄语:" 整个动画界对 3D 动画的投入越来越多,从事二维制作的人、优秀的原画师现在也不多了,二维制作现在碰到了很大困难但我们要把二维动画坚持下去!中国不能没有二维动画。"

这,也是一群中国动画人想要跨越的 " 浪浪山 "。

他们没有名字,他们更像我们每一个人

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电影中统称为 " 小妖怪 " 的这四个取经主角,始终没有明确的名字。

" 他们甚至是动画片里不常见的动物。" 陈廖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动画片的动物主角一般是猫狗,或者是可爱造型的动物。黄鼠狼和癞蛤蟆做主角的,确实少见。"

四个小妖怪和《西游记》中的 " 取经四人组 " 相对应:话痨、社恐、全村的骄傲、沉默的打工人 " 观众能在角色身上找到身边朋友的影子,谁像黄鼠狼,谁像小猪妖,每个人都能找到共鸣。" 陈廖宇说。

蛤蟆精的性格灵感源自短片中颇受欢迎的乌鸦怪,但乌鸦怪的造型特点不适合扮演唐僧,因此改用蛤蟆形象。於水坦言:" 蛤蟆精更投机、保守,希望稳稳当当,像现实中那些即使有理想冲动,最终还是选择安稳生活的人。"

蛤蟆精和小猪妖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猩猩怪的设定则走了逆转路线,颠覆了观众对孙悟空的既有印象——影片中他有社交恐惧、不爱说话,甚至有些胆小,颇为憨厚。陈廖宇认为,这种设定让他的成长更具现实感。猩猩怪从怯场和不自信,到敢喊出 " 我是齐天大圣 ",触动了许多因为不善表达而挣扎的人。

"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地球上大约有 1100 亿到 1200 亿人生活过,而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连 0.001% 都不到。" 陈廖宇认为," 真正构成世界意义的,正是这些绝大多数的不知名者 "。

关于名字的意义,他有更深的思考:" 名字其实很偶然。你生下来时父亲取了这个名字,如果当时换个念头,你的人生就会叫另一个名字。可无论叫什么,重要的是‘你’这个人本身。" 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理解和沟通,并非建立在名字、职业或头衔上,而是基于共同经历和共识。

这也正是《浪浪山小妖怪》选择让主角们无名的寓意所在。陈廖宇说:" 把焦点放在无名小妖身上,意味着他们既不缺名分,也不缺故事。反而因为没有名字,他们更像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能更自然地代入其中。"

并未刻意围绕 " 打工人 ",但处处让打工人 " 狠狠共情 "

" 我想要离开浪浪山,出去闯闯。" 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引发大量观众共鸣。

於水说,这句话其实是在创作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出现的,并未特意设计,却触动了许多人内心关于改变与勇气的情绪。" 浪浪山本身代表一种困境,不同人心中的浪浪山各不相同。有的是家乡,有的是职场舒适区,也有内心难以跨越的障碍。重要的是,面对困境是否有走出去的勇气,这一点能激起广泛共鸣。"

这种对现实内心挣扎的精准捕捉,正是影片能够打动年轻观众的原因之一。陈廖宇认为,影片能够触动年轻人,源自创作团队本身对年轻心态的认同感。" 我们没有刻意分析观众喜好,团队年轻化,加上我们自己心态也年轻,这让我们和观众在情感上无太大隔阂。"

而於水则更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打破年龄界限,做到各取所需:" 小孩看热闹、角色和动作戏,成人则能理解更深层情感,形成不同的收获。"

尽管电影并未刻意围绕 " 打工人 " 制作,但上映后这一话题迅速升温。角色设计的现代感是关键所在。角色表演邓久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享了几位主角的性格特质:" 小猪妖性格憨厚,蛤蟆精带有‘躺平’气质,黄鼠狼十分啰唆,猩猩怪则胆小内敛。" 於水也特别提到猩猩怪的细节设计:" 他那缩肩膀、八字眉、走路时紧缩的动作,都在展示他的胆怯与不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毕媛媛 摄

深入谈及角色背后的情感内核,於水表示:" 小妖怪们正处在困境中,责任感让他们挣扎不已。这很像当代年轻人面对职场和家庭的压力。" 这样的情感基调流露出来,使作品架起了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

陈廖宇进一步解释了这座桥梁的形成:" 观众产生共鸣,是因为大家在生活中体会到相似的感受。" 他也意识到 " 当代性 " 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只追逐流行的表面元素,作品会失去厚度。但缺少与当代生活契合的情感连接,又难以打动人心。"

上美影的价值追求、艺术风格,在这部影片中清晰可见

灯光亮起,电影结束,坐在电影院看完《浪浪山小妖怪》全片的常光希久久不能平静。" 身在其中,非常感动,作为一名观众很感动,作为一个老动画人更为感动。"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我已经 80 多岁了,但看完电影后,我还在想,应该活出我自己,真实的自己。"

常光希是动画导演、上美影原厂长、电影《浪浪山小妖怪》艺委会专家,他参与创作的众多里程碑式动画作品,早已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1999 年上映的电影《宝莲灯》,更是推动中国动画探索市场化路径的重要实践。

1962 年,和同学们一起创作了毕业作品《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常光希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幸运的他被分到《大闹天宫》剧组担任动画师,从此开启了与中国动画深度交织的创作人生。

" 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动画学派传承下去,这是上美影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坚持从未断过的文脉。" 常光希表示," 在创作上,我们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塑造具有当代性的新人物。无论是上美影的价值追求还是艺术风格,都能从《浪浪山小妖怪》这部影片中清晰可见 "。

2021 年《中国奇谭》系列制作期间,团队非常喜欢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认为它有开发成为长片的潜质,于是原班人马就已同步开启创作《浪浪山小妖怪》。包括短片与电影的艺术委员会(简称艺委会)的专家们,都参与到了小妖怪的两次 " 平行宇宙 " 冒险。

作为上美影的资深导演与原厂长,常光希参与创作了《没头脑和不高兴》、导演了《猴子捞月》、联合执导了《葫芦兄弟》,是二维动画薪火相传的精神标杆。

《浪浪山小妖怪》的剧本一开始就是小猪妖接着去寻找三个小伙伴,周克勤提出意见:为什么要放弃原来《小妖怪的夏天》" 刷锅 " 的情节?" 我给他们提出一个大结构的改变方向——影片还是要从小妖怪打工开始,打工中受到了压迫与欺诈,他们逃离了,逃离后去取经,获得新的成长和感悟。"

图片来源:片方供图

在周克勤看来,《浪浪山小妖怪》完整传承了上美影过去经典影片中的成功因素,体现了导演对二维动画美术风格的强烈追求。坦白说,二维动画式微已是全球电影工业的共同特点,优秀的二维动画原画师人才流失,二维动画的制作越来越难。

" 中国动画不能没有二维动画,这是中国动画学派表现力很强的一种形式,我希望坚持下去,并不断出现优秀的二维动画。" 周克勤说。

给四个小妖怪留下保命毫毛,不是为了过审才做此结局

《邋遢大王奇遇记》的编剧凌纾,六十年前刚加入上美影时,就去徐家汇藏书楼查 20 世纪 20 年代的《申报》。" 我想看看当时世界各国的动画电影是什么样的。" 凌纾回忆道," 当时的欧洲动画片是抽象派,色块线条飞舞。而我们中国动画当时的前辈,从一开始就是介入生活、介入人性 "。

作为《浪浪山小妖怪》艺委会成员之一,凌纾被这部影片的歌词打动。" 我们虽然很渺小,可我们也可以有光辉的未来,我们一个狭小的心可以有一个大的宇宙 "" 没取到经又怎样,取经本身就是目的。"

对于《浪浪山小妖怪》主创,二维动画之旅何尝不是一次 " 组团取经 "。导演於水先画出原画与分镜,角色设计师再用工业生产流程模仿导演的风格。团队尽量追求自然与灵活,但中国画的神韵很难把控,电影工业体系又需要非常准确。

找到工业化与人性化的平衡,就像按照中餐大厨说的 " 盐少许、炒一会儿 " 去开一百家出品标准与可控的餐厅。陈廖宇笑称,《浪浪山小妖怪》的四个主角就是生活中不起眼的 " 小人物 ",他们不像多数卡通人物那样线条光滑、平直对称。" 不同的画师之间要有平衡,既不能画得太不像一个风格,又不能太像机器做出来的,最后还要方便所有人都统一到这一标准上来,在制作初期真的很焦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