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电宝质量安全事件不时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天起,依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将对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实施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根据规定,所有未取得 3C 认证的充电宝、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将不得继续生产、进口或销售。
与一个月前相比,现在华强北市场中虽然还能看到少量无 3C 标识的充电宝,但经过认证的 3C 充电宝已成为销售主流,50 — 100 元的产品销量大增,30 元以下的无 3C 充电宝明显减少。也有商家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已获 3C 认证的电芯供应偏紧,最近一些品牌 3C 充电宝还出现小幅涨价,以 10000Ah 时的充电宝为例,涨幅约 10 元左右。
商家表示,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需承担认证检测等合规成本,另一方面为满足安全标准,企业在电芯、电路板等核心部件上要采用更高质量的原材料。
对此,新版 CCC 认证规则对生产企业的关键工序提出了明确要求,涵盖了从正、负极等关键原材料筛选到成品组装的 20 多个环节,要求企业必须确保生产设备的适配性、工艺流程的科学性、原材料质量的可靠性,从源头上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新规还指出,认证委托人应当在产品本体的适当位置,或产品标牌上,加施标准规格认证标志,或自行印刷、模压认证标志,并确保认证标志的管理、使用符合《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及国家认监委有关文件的要求。
来源 /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