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车圈或者说投资圈最大的事情,应该就是宁德时代在江西宜春的锂矿停产了。
8 月 11 号宁德时代坐实消息,第二天碳酸锂期货的价格原地飙升,无数锂矿、动力电池有关的股票纷纷涨停,各路媒体分析表示新能源行业要变天了,电车涨价已经是板上钉钉。
但事实上,这事儿如果摆到台面上看其实算不上个大事儿。甚至从长期看,对锂矿相关的产业都几乎没啥影响。
之所以会在短时间掀起这么大的波澜,是因为它给所有人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说影响之前,咱们还是先来快速过一下宁德时代停产这事儿到底是个啥情况。
前天也就是 8 月 11 日,宁德时代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自家在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因为许可证到期的关系,已经暂停了开采作业。目前还在申请采矿证的延期,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复产。
产出的主要是一种名叫锂云母的矿石。经过浮选和冶炼之后,就能做出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碳酸锂。
锂云母和碳酸锂
而宁德时代之于宜春,则是妥妥的地头蛇级别。宜春每个月 1.6 万吨的碳酸锂产量里头,光是宁德时代在枧下窝的三家冶炼厂就能贡献其中的约 1 万吨。
2024 年国内碳酸锂区域产量占比
最直接的原因,是咱们国家新版《矿产资源法》的生效。里头规定,伴生矿氧化锂品位 ≥ 0.4% 才能单独开采,并且需要自然资源部审批。
而宁德时代在宜春的枧下窝锂矿,氧化锂的平均品位只有 0.27 % 左右,达不到单独作为锂矿开采的门槛,只能暂时停工停产。
并且你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宁德时代竞标枧下窝锂矿的时候是用的是陶瓷土的名义么,这是因为如果是按锂矿单独开采申报,开采的资源税就需要交销售额的 15% 。但如果按陶瓷土矿申报,需要交的资源税就只有销售额的 3.25-6.5 %。
省钱小妙招了属于是。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宁德时代的锂矿虽然是国产碳酸锂的重要来源,也是锂云母提锂的绝对主力。但咱们国内用到的锂矿其实进口占多数,而且锂云母这个矿产,也不是碳酸锂的主要来源。
说白了就是,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的产出,只占了国内和全球锂矿产量的很小一部分。
整点数据大伙应该能更有感觉,据统计,去年全球一共产出了大约 123 万吨的碳酸锂。其中从锂云母中提炼加工,也就是用了宁德时代同款工艺的占比只有 10% 左右,并且绝大部份来自前面提到的江西宜春。
剩下的九成里头,有 51% 是来自锂辉石提锂,产地主要是澳大利亚和非洲;另外 39% 则是来自盐湖提锂,主要来自南美的 " 锂三角 " ( 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 ),以及国内的青海和西藏。
储量大但进口多,这里头其实有很多门道和上层考量。比如环保,比如战略资源储备等等。另一个锂资源储存大国美国,也只有一个内华达州的盐水提取项目在运行,也是类似的道理。
篇幅原因这一趴就不过多展开,咱们只需要知道在锂矿主要靠进口、锂云母矿不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宁德时代关停的这个锂矿满打满算,只能影响到全球 3-5% 的锂矿产出。
就算停了,也不是啥太大的缺口。
时间一长,只要海外的锂矿们增加点产量,或者有更多的新锂矿被发现,这 3-5% 的产量缺失其实很容易就能被填平。真不至于说一关门,整的大伙就供不应求纷纷涨价。
大伙喜闻乐见的电车价格暴涨,我估计也不太会出现了。
那这时候就得回到文章开头我的观点了,虽然这次锂矿停产从产量数据上看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比较有限,但里头传递出的信号其实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
因为它可能标志着咱们 " 反内卷 " 的倡导已经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要让各个行业实实在在的变天了。
从去年 7 月份开始,许多高规格部门开了无数高规格的会议,多次强调咱们接下来的发展重心,应该是 " 反内卷 "、" 稳增长 ",保证高质量的发展,让落后的生产有序的退出。
期间包括钢铁、化工、水泥以及光伏等行业都受到了新政策的影响,也有许多企业宣布减产。
而只要你有看过咱们之前的推文应该就能知道,如今国内的汽车行业,早就已经是内卷风气的重灾区了。
比如很多车企为了降低成本开始在车身用料上缩水,带来了很多健康和安全的隐患。还有车企为了保证自己现金流的健康,开始拖欠或者强行削减供应商们应该拿到的款项。导致很多供应商被迫使用质量更差的零件,或者直接生存不下去了。
甚至还有车企定出来的价格压根就不挣钱,定的很低只是为了抢住市场,把竞品的路子堵上。
回过头看这次关停的宁德时代锂矿,其实也是类似的内卷状态。
要知道,在 2022 年宁德时代接手这个锂矿时,当时的碳酸锂价格是每吨接近 60 万元。然而仅仅 3 年之后,碳酸锂因为产量暴涨的关系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吨 8 万元左右。甚至还在今年的六月底跌到了 6 万元以下。
这也就意味着和一些车企选择亏本造车一样,这个矿也是宁德时代在亏着钱挖的。
又不挣钱,还占着锂云母矿的国内产出大头,或许也并不能让国内的锂矿产业变得更好。
更重要的是,现在国内甚至是全球的市场,其实压根也用不上这么多的锂矿。
比如根据五矿期货分析研究显示,2024 年全球有约 15.6 万吨的碳酸锂过剩,比 2023 年增加了约 7 万吨。
到了今年情况就更是离谱,一份四月份的统计就表示,单是中国国内现在的碳酸锂库存,每周就会增长 585 吨,总量更是到了 13.2 万吨,基本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结果等到现在大家都开始出货,却发现甭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储能增长都变慢了,供大于求,产出来的锂矿没人用,自然就过剩了。
这也是为啥根据能源资源咨询服务机构 Wood Mackenzie 的预测,锂市场的供应过剩可能将持续至 2029 年。
于是各种因素加起来,宁德时代这个枧下窝锂矿的停产,或许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了。
虽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暂时不算很大,但几家因为价格战正掐的火热的车企,应该能从这回锂矿停产里头嗅到一丝端倪。
因为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上就是锂矿行业的翻版。
月月有新车,家家破纪录,而这里头,又有多少企业是真的在用好产品,而不是更低的价格在做健康的扩张呢?
繁荣的背后同样有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包括吉利的老板李书福以及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在内的诸多大佬,都曾公开表示过国内的汽车工业存在着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这可能会让今后的新车们小幅度的涨价一波,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一分钱一分货,用稍高的车价换来更可靠的产品质量和更健康的市场环境,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拒绝吧?
撰文:致命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