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中国网财经 18小时前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以“真金白银”促消费

中国网财经 8 月 13 日讯 8 月 12 日,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发布之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快速响应,发布关于落实贷款贴息政策工作的公告。业内专家表示,通过财政贴息,一方面将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改善生活的意愿和能力;一方面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和鼓励经营主体保持生产经营持续性,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 8 月 13 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2025 年 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 "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2025 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牵头制定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于 7 月 31 日经国务院第 65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财政贴息政策为贷款主体提供 " 真金白银 " 的支持,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2025 年 9 月 1 日至 2026 年 8 月 31 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 不含信用卡业务 ) 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 5 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 5 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 5 万元以上的消费,以 5 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贴息标准来看,年贴息比例为 1 个百分点 ( 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 ,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 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 90%、1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

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 3000 元 (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 30 万元 ) ,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 5 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 1000 元 ( 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 10 万元 ) 。

" 对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是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联动协同作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对稳定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在直接降低个人消费贷款成本的同时,有助于扩大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消费贷款需求,并且降低居民贷款成本的过程中没有增大银行业净息差下行压力,从而更好的稳定银行业经营,让银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更好发挥。" 邮储银行研究员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到。

就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来看,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一是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 8 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二是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 ( 2025 年 3 月 16 日 ) 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三是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贴息标准为,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 1 年,年贴息比例为 1 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 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 100 万元。

记者注意到,两项政策的经办机构有所不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经办机构包括三类,分别为 6 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5 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中央财政给予贴息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经办银行为 21 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 6 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 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 这两项政策到期后,我们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廖岷在 8 月 13 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

多家银行快速响应、有序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发布之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快速响应,发布落实贷款贴息工作的公告。

工商银行公告显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该行依据相关要求,正在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邮储银行公告提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该行正积极组织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实施工作,扎实推动政策传导落地。

农业银行关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的公告提到,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 8 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于 2025 年 3 月 16 日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期间与该行签订贷款合同,并获取的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贷款,进行贴息支持。

建设银行公告显示,该行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关于印发的通知》 ( 财金〔2025〕80 号 ) ,有序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相关工作。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对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此外,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公告也提到,自 2025 年 9 月 1 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提示,办理上述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请广大客户谨防各种形式的诈骗,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官网、营业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布。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对居民而言,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要到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贴息政策红利;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申请消费贷款,量力而行、合理适度。经营主体要确保将贷款资金用于开展合规经营活动,居民申请消费贷款应用于合理消费,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等用途。

" 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完善风控模型和算法,根据消费者职业、收入、负债、信用状况等准确判断还款能力,提升风险防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对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的管控,确保相关贷款不被挪用,贴息资金不被套取。" 董希淼称。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