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刚刚

2025 WRC 观察:工业巨头“跨界”人形赛道,算法企业纷纷“造身”

图源:WRC 2025 官方图片

蓝鲸新闻 8 月 11 日讯(记者 翟智超)十天前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的余音尚未消散,备受关注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便于 8 月 8 日至 12 日在北京亦庄接踵而至。

在 " 具身智能 " 赛道持续火热的背景下,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展会,本届 WRC 人气远超预期:三大展馆汇聚超过 1500 件展品,其中首发新品超 100 款,更有创纪录的 50 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

与 WAIC 2025 机器人展区还掺杂着 AR 眼镜、AI 玩具等展台不同,WRC 2025 显然更为垂直。人形机器人成了绝对主角,某人形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 本届 WRC 吸引了大量人形机器人企业,许多原本专注于协作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的厂商也带来了人形机器人新品,这在 WRC 2024 上是不曾见到的现象。"

蓝鲸科技记者观察到,除跨界企业涌入外,另一个明显变化是:此前深耕人工智能算法的具身智能企业,正纷纷展示其自主研发的实体机器人产品。同时," 构建产品生态 " 成为新趋势。一位连续参加五届 WRC 的业内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 今年不少具身智能企业展示了覆盖轮式、双足、四足,以及全尺寸到迷你型的完整产品矩阵,这俨然是在布局自身的产品生态。"

工业机器人巨头跨界 " 人形 "

在 WRC 2025 现场,蓝鲸科技记者观察到,以越疆科技、新松机器人和节卡机器人为代表传统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正不约而同地集体向人形机器人领域 " 跨界 " 延伸。

据了解,越疆科技在大会期间发布了新一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 Ⅱ,目标直指工业、商业与家庭场景的深度适配。蓝鲸科技记者在其工业制造区目睹了它的操作:DOBOT Atom Ⅱ左手以 0.1 毫米公差旋紧机械臂轴承,与此同时,右手精准同步地将不同规格零件分拣至六宫格料箱,实现双脑决策 + 双臂协同。

图源:受访企业提供

在 " 接打爆米花 " 高动态任务中,DOBOT Atom Ⅱ展现出了灵活上下肢协同控制能力与瞬时反应速度,除了能够在狭窄的操作台之间灵活转身,平稳精准地将爆米花倒入盒中递给观众,还能快速回应观众挥手、比心、鼓掌等互动需求。

谈及布局人形领域的举动,越疆科技首席科学家郎需林告诉蓝鲸科技记者:" 越疆虽在 2023 年才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但很早就在进行底层技术的储备。从控制器、驱动器到关节模组的全栈自研能力,为我们铺设了人形机器人的底层‘脊椎’。"他特别强调了技术突破的关键作用," 更重要的是,AI 模型的涌现带来了控制、认知与交互能力的革命性进步,使得‘人形’不再停留于外形模仿,而是真正朝着‘人类行为的具身再现’这一本质目标迈进。"

而新松机器人在 WRC 上展示了其具身智能全系列产品,包括双臂平台 " 新松智能类人 "、轮式人形 " 松羿 " 及双足人形 " 松行 "。其技术人员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 市场对机器人智能化、多功能化的需求日益迫切,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广阔前景已清晰可见。"我们在高精度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节卡机器人则依托其在协作机器人本体领域的独特优势,重点展示了具身智能家族的最新成果。其中,双臂人形机器人 JAKA K1 等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应用场景覆盖从即时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商业服务到非结构化工业环境和移动作业等广泛领域。

图源:企业提供

对于上述跨界现象,机器人研究员李雄安向蓝鲸科技记者指出," 具身智能赛道非常热门,这些大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场景理解,具备快速切入新赛道的优势。但更关键的是商业逻辑:他们敏锐地洞察到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第二增长曲线’的巨大潜力。"

具身智能企业掀起 " 造身 " 运动

与往届展会算法模型唱主角不同,今年 WRC 还有一个明显趋势正在浮现:一批原本深耕人工智能算法的企业,正纷纷展示其自主研发的实体机器人产品。

在灵初智能的展台,三个实机演示场景——机器人娴熟打麻将、自主打包电商包裹、精准配送衣物等柔性物体——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并非单纯的炫技,其核心在于将算法能力置于零售物流、泛工业与展示娱乐等真实物理环境中进行具象化呈现。据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种方式,灵初试图证明其算法在复杂、非结构化现实场景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在银河通用的展区,具身大模型机器人 Galbot 成为全场焦点。从序厅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技术实景演示,到自主展位覆盖商业、工业及城市服务的全场景应用,Galbot 全程无遥操、高效运行。

这种从虚拟到实体的延伸,在初创公司自变量机器人身上尤为突出。这家 2023 年成立即专注于端到端通用具身大模型(WALL-A 模型)研发的企业,本届 WRC 却推出了自研的 " 量子 2 号 " 具身机器人。

据自变量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全身具备最多 62 个自由度,操作灵活,能满足服务、家庭、工业等多类复杂场景中对灵活操作的诉求。基于 WALL-A 模型和行业首创 " 仿人机械臂 + 高自由度灵巧手 " 一体化全身遥操方案,量子二号不仅在硬件展示区和观众一一互动,还展示通用深度清洁的能力。

对于从专研软件到硬件开发的转变,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王潜告诉蓝鲸科技记者," 我们现在走的是软硬一体的路径,直接面向终端提供完整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而非单独出售模型。机器人相对特殊,无法形成像 Windows 或 Android 这样的商业模式,机器人需软硬件高度耦合,软硬一体是最合理的商业模式。"

行业分析师刘淼向蓝鲸科技记者指出," 具身智能企业集体转向本体制造,也是对‘技术黑箱’的反抗。当算法无法再通过单纯的参数优化突破物理世界的束缚,掌控硬件就成了打开真实场景大门的钥匙。另外,这些研究机器人‘大脑’的企业,实际上也需要机器人本体来验证其大模型水平,所以接下来会有更多具身大脑企业投身机器人本体的研发。"

产品生态体系构建在加速

走进优必选的展台可以看到,其携五大人形机器人亮相,包括全球首个可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 Walker S2、全尺寸通用轮式人形机器人 Cruzr S2、" 入职 " 全球最多工厂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1、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首个具身智能 " 导览大使 "Walker C、全尺寸科研级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并通过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科研教育、娱乐陪伴等丰富的应用场景演示。

其中,Cruzr S2 是优必选在展会期间发布的全新产品。据优必选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在复杂环境中高效稳定穿行,还可与无人物流车 " 赤兔 " 协同作业,在分拣、搬运、装配、转运及迎宾导览等场景中自如切换多任务、多角色。" 我们发布这些产品,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产品间的协同,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该工作人员强调。

魔法原子,则实现了四足与人形双品类产品的全家族覆盖。他们展示了全尺寸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 " 小麦 "、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 MagicBot Z1、消费级四足机器人 MagicDog、轮式四足机器人 MagicDog-W 以及首次亮相的工业四足机器人 MagicDog Y1。魔法原子相关人士向蓝鲸科技表示:" 完善产品矩阵不仅是为了加速商业落地,更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产品生态,让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协同发挥更大价值。"

云迹科技以 "YUNI'S HAPPYLAND" 为主题,打造了全球首个 " 机器人主题乐园式展区 ",通过六大沉浸式体验场景,向世界展示了 AI 智能体如何以群体协作的方式。据了解,云迹科技核心产品复合多态机器人 UP,凭借模块化设计,实现了 " 一机多能、分时复用 " 的创新。通过全球首创的 "1+N+AIoT" 模块化架构,UP 机器人支持秒级功能切换,其自主研发的通用底盘可适配多种功能上仓,灵活覆盖各类服务场景。

为何这些具身智能企业集体发力构建生态?某具身企业产品总监告诉蓝鲸科技," 首先,场景需求复杂化,单一机器人难满足,生态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次,技术需协同,不同机器人优势互补可提升整体能力;最后,生态有助于扩大覆盖、降低风险、创造更大商业价值,且政策支持强化了可行性。"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