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智能清洁赛道最大的黑马,可能是大疆?
或许你会很诧异,好好的一家无人机大厂为什么要搞智能清洁。实际上,在大疆刚发布的第一款扫地机器人 ROMO 上,能看到许多源自大疆无人机当中的关键技术——电机、感知系统以及 AI 避障算法。再具体一点说,DJI ROMO 系列所采用的避障算法,便是旗舰无人机 DJI Mavic 4 Pro 的同款。
通过 " 技术复利 " 这种方式跨界,是今年行业头部玩家的主要玩法。大疆进入智能清洁赛道,智能清洁厂商却在跨界其他领域。比如追觅、石头科技、添可就已不满足于原有的智能清洁业务。今年 3 月份的 AWE 展会上,雷科技看到了,追觅跨界推出的全套高端智能厨电、洗衣机、空调等;添可的食万具身智能烹饪机器人、石头科技的洗衣机 ...... 比起智能清洁,他们可能更希望用现有的技术储备和产品思考,向全生态品类家电的方向发展。
有些扯远了,让我们将目光扫回到扫地机器人身上,为了这一次跨界,家电网曾报道,大疆已准备五年,应该是带着相当的决心和信心来的。ROMO S 的价格来到 4699 元(水箱版),最高配的 ROMO P 已经去到了 6799 元(水箱版),这个价格随便放在一家扫地机器人头部品牌里,都能买到旗舰级的产品。这款产品雷科技也已提前拿到并体验多日,欢迎大家全网搜索查看。
那么,一位半途杀进智能清洁的 " 新人 ",就敢叫板行业的旗舰产品,还被行业称为智能清洁 " 年度黑马 ",除了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外,大疆 ROMO 系列凭什么呢?
大疆的第一款扫地机器人 ROMO,雷科技已经在两个月前就开始体验了,并输出了相关的首发深度体验内容,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翻看《DJI ROMO P 首发评测:全能扫地机器人,也是地面飞行器》这篇。
具体的体验内容在这里就不再展开,雷科技在这篇文章主要想进一步探讨的,是大疆携 ROMO 系列入局扫地机器人赛道,到底带来了哪些行业不曾有的差异化价值和值得借鉴的领先部分。
首先,大疆 ROMO 系列很大胆地采用了十分少见的透明外壳设计,软件交互做得十分用心,扫地机器人最核心的清洁能力说不上遥遥领先,至少没什么犯错的地方,也尽可能地减少了人工维护的次数,这是雷科技这么长时间接触大疆 ROMO 系列的简短总结。
这些只是大疆作为智能清洁后来者拿出来的一些必备的竞争配置,而给雷科技印象最深的,莫过于 ROMO 的 AI 避障能力和路线规划能力。配置快速带过:ROMO 全系标配两颗鱼眼摄像头和三颗 270 ° 固态激光雷达硬件,并且前面提到,它的避障算法源自自家旗舰无人机 Mavic 4 Pro。
面对不规则的复杂地形或者光线不佳的工作环境,大疆 ROMO 都可以借助自身的传感器和补光灯,在不碰到障碍物的前提下快速通过。另外,ROMO 能够发现行动路径上十分细小的障碍物,这是行业中不少扫地机器人所不具备的感知精度。
而在多代无人机当中累积下来的路线规划能力,也让大疆 ROMO 具备十分高效的行动效率,优先选择 " 最高效 ",而非 " 最短距离 "。即便路线上有障碍物挡住去路,ROMO 也会借助极强的路线规划能力绕行,并不是简单丢下一句 " 干不了 "。
说到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大疆 ROMO 最核心的地方并不是清洁力,而是作为 " 机器人 " 的自主决策能力。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看似毫无关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但关键的技术底层,两者都需要电机驱动,都需要精准的路线规划和避障模块,而后者正好是扫地机器人行业尚未被彻底解决的痛点,也是扫地机器人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重要一步。
说白了,扫地机器人高度内卷,已经变成一片红海。在 2025 年这个节点选择杀入红海的新玩家,在雷科技看来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来改写行业游戏规则的,第二种就是来补上行业长期缺失的拼图的,而大疆 ROMO 更像是第二种。
半年内,我们目睹了多家行业内的头部玩家跨界,其中大疆和追觅最具代表性,雷科技认为,它们是头部玩家当中,将 " 技术复利 " 运用得比较极致的,就此举例,大疆 ROMO 充分运用了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电机、避障、路径规划能力;追觅则凭借 AI 和高转速驱动电机上的优势," 顺势 " 走到了高端大家电领域。
再举个例子,追觅的双机械臂空调 X-Wind 就通过两条机械臂和 AI 自动调整送风角度,智能规避直吹,用新思路冲击现有的空调产品。
但很显然,这些玩家跨界入局是带有目的性的,最主要的还是带动品牌增长。
以大疆为例,其 2024 年营收突破 800 亿元,同比增长 35%,净利润达 120 亿元,无人机全球市占率超过 70%。
然而无人机赛道的增长逐渐见顶,摄影师、旅行者、科技爱好者等潜在的无人机消费群体基本被挖掘完毕。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无人机本质上属于 " 非刚需、高决策门槛、低复购率 " 的品类。更何况,运动相机等品类还有影石来争夺市场,难以支撑大疆的增长曲线。
这并不意味着扫地机器人行业在 " 原地踏步 ",从玩法上看,追觅、石头等头部玩家在不断拓展扫地机器人的能力边界。
一个最显著的趋势就是,在 AI 技术、图像识别、高集成电机等加持下,扫地机器人的形态和能力维度开始进化,比如 " 长出 " 一根机械臂。我们在今年的 AWE 现场,目睹了追觅带机械臂扫地机器人的全面展示,除了完成扫地机器人该做的清洁任务之外,结合具身智能大模型技术,机械臂能够识别并对地面的物品 / 柜子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大疆 ROMO 的出现,让行业看到路线规划、避障能力上的跃升空间。不过在雷科技看来,除去这些,大疆 ROMO 本质上还是一款相对传统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只是技术路线和结构设计上和主流的产品不太一样,并没有做形态上的激进创新,功能上还是大差不差。
扫地机器人也在与时俱进,正如追觅所说,扫地机器人正从感知革命的 2.0 时代,向主动改造环境的 3.0 时代进发。而大疆的第一款扫地机器人 ROMO,更多的还是在 2.0 时代层面停留。
放眼扫地机市场,群雄割据,人多肉少,不能说大疆 ROMO 的到来能改写扫地机器人的游戏规则,至少会让竞争进一步加剧。
根据 IDC 报告,2024 年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出货量 2060.3 万台。
2025 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 509.6 万台,同比增长 11.9%,出货量增长率连续两个季度超过 20%。其中石头科技、科沃斯、追觅、小米、Irobot 霸占出货排名 TOP5,加起来出货已占 63.4%,而前四名均为中国厂商,联手拿下了过半的市场份额。
那么大疆是今年扫地机的一匹 " 黑马 " 吗?ROMO 的入局在雷科技看来,不完全是,至少短期内这样的市场格局不会被改变。原因是,无人机和扫地机器人的消费群体完全是两拨人,大疆在扫地机市场的影响力并未建立起来,好还是不好需要时间去验证。
另一方面,大疆避障和路线规划做到了更好的水平,客观上对于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说是体验层面的 " 微创新 ",并没有带来足以颠覆赛道的新东西,但足以让行业和企业看到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对促进竞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往好的方向去想,大疆可以凭借全球影响力,用 ROMO 争夺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而非仅专注国内。再加上,线下销售渠道,大疆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些只是大疆作为一个大品牌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而扫地机的竞争和内卷更考验企业的定力和技术力。
ROMO 一旦成功,大概也会给到大疆充分的信心去深入挖掘家庭空间智能产品,或者是智能清洁。ROMO 的定价虽高,至少不会给人配不上价位的感受,产品力和特点还是有的。
或许,大疆 ROMO 赶上了好时代,智能清洁设备正在适应 AI 时代的变革,并从单纯意义上的 " 清洁机器日 " 向 " 家庭服务机器人 " 进发,正是企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能否从红海中杀出一条生路,成为 " 地面强者 ",大疆需要这样的表现机会。
而这些面向 AI 时代的进化,我们至少要在下一代产品当中,才能看出一些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