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盒马为什么学不会山姆?

文 | 定焦 One,作者 | 李梦冉,编辑 | 魏佳

曾被视为 " 对标山姆 " 的盒马 X 会员店,最终走向全面关停。

最新消息显示,最后一家盒马 X 会员店将于 8 月 31 日停业,宣告着自 2020 年启动的仓储式会员店模式正式退场。此后,盒马只保留 " 盒马鲜生会员店 " 和主打社区折扣的 " 盒马 NB" 两大业态。盒马内部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盒马在业务上进一步聚焦。

与此同时,盒马仍未放弃对高质量用户的争夺。淘宝 88VIP 近期新增一项会员权益:用户可领取一张有效期为 90 天的盒马 X 会员体验卡。这是淘宝 88VIP 首次与盒马会员体系打通,有望为盒马鲜生业务带来更多优质用户。

近年来,国内零售市场 " 会员制 " 升温,不少传统零售商都有过试水,然而会员店高门槛的 " 先付费 " 机制,极其考验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建设难、周期长等难题也不止困扰盒马一家。只是,盒马的知难而退,不仅与仓储式会员店业态有关,也和它的盈利压力有关。

从阿里独立出来后,盒马一边压缩非核心业态,一边优化组织架构和门店模型,希望靠着做减法瘦身提效。此次 X 会员店的落幕,或许标志着盒马业务发展重心正从主攻中产转向争夺更广泛的大众,从高线城市转向下沉市场。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行业中,盒马能否跑出新局面?

从 " 对标山姆 " 到 " 全面关停 "

7 月 31 日,上海盒马 X 会员森兰商都店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线下门店将于 2025 年 8 月 31 日起停止营业。而原有的 X 会员卡,盒马称相关权益不受影响,仍可在盒马鲜生门店继续使用。

作为首家开业也是最后一家仍在运营的盒马 X 会员店,上海森兰商都店的即将关停,意味着盒马将彻底告别仓储式会员店这一业态。

盒马 X 会员店起步于 2020 年,截至 2023 年底共开出 10 家门店,位于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一二线城市。这一业态主打 " 品质商品 + 会员服务 ",设置黄金会员和钻石会员两档,收费标准分别为 258 元 / 年和 658 元 / 年,试图通过会员费形式来增加用户黏性、提升消费频次。

当时,正赶上仓储式会员店在国内走红。2019 年,美国会员制超市 Costco(开市客)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首店,生意火爆,还带动一众本土零售企业跟风试水这一模式。盒马也希望通过 X 会员店切入中产人群,复制 Costco 的成功路径。

在开店初期,X 会员店曾展现出一定潜力,首店在开业两个月内便实现盈利。叠加 " 消费升级 " 的背景,X 会员店一度被视为盒马探索新增长空间的重要尝试。

但从近两年的调整来看,盒马对该业务的收缩早已有迹可循。

一是门店层面,去年 3 月,上海真如店宣布停业,成为盒马 X 会员店闭店的起点,此后北京、南京等多地 8 家门店相继关停。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关店是基于公司整体的业务规划,只是受各店租约等其他因素影响,才会有关店时间不一的情况。

二是战略方向上,盒马新任 CEO 严筱磊于 2024 年 3 月上任后,在去年年底的全员信中提出聚焦 " 盒马鲜生 " 大店和 " 盒马 NB" 超市两大核心业态战略,未提及盒马 X 会员店业态。这一信号,也印证着管理层对该业态态度的根本转变。

虽然关停动作并不突然,但在 X 会员店曾被寄予厚望、试图对标 Costco 和山姆会员店的背景下,这一转折依然引人关注。

有从业者表示,X 会员店的关停,并不意味着仓储式会员店模式本身的失败,营收问题才是导致该业务停摆的关键。

首先,X 会员店难以匹配盒马的 GMV 增长目标。晚点 LatePost 曾报道,截至 2023 年,X 会员店对盒马整体的销售额贡献占比不到 10%。虽然这其中受 X 会员门店数量占比过低的情况影响,但是会员店建设周期长,和严筱磊上任后提出的 " 三年 1000 亿 GMV" 目标节奏不相符。

其次,投入成本高、资源重叠也是一大问题。上述知情人士称,盒马 X 会员店数量虽少,但依然需要投入人力、物流等成本。从盒马整体业务而言,盒马鲜生和盒马 X 会员店业务有一定重合,例如会员卡通用、X 会员店中 60% 的商品与盒马鲜生重合等,砍掉 X 会员店能更加聚焦核心业务。

从 " 业态赛马 " 到 " 持续瘦身 "

对于盒马而言,这并非第一次 " 瘦身 "。

盒马鲜生于 2016 年 1 月在上海开出首店,作为此前阿里在 " 新零售 " 的主战场,盒马在 2018 年前后一度发展迅速,GMV 突破 140 亿元,门店数超 100 家。

但 2019 年起,盒马进入摇摆期,先后尝试了十多种业态,包括定位新零售商超的盒马鲜生、便利店盒马 F2、社区超市盒马 MINI、数字化购物中心盒马里、前置仓盒马小站、社区菜市场盒马菜市、智能取餐柜盒马 Pick'n Go、会员超市盒马 X 会员店、邻里商业盒马 NB、折扣超市盒马奥莱。

可以说,从高线市场到下沉市场,从社区团购到会员制超市,从大店到小店,盒马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零售业态。然而,由于资源分散、投入产出不一,多数新业态未能形成规模效应,频繁试错也导致亏损加剧。

放大视角来看,盒马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阿里整体战略的影响。

2021 年阿里宣布盒马启动独立上市计划,并将其升级为独立事业群,意味着它需要自负盈亏。该年底盒马开始收缩战线,将战略重心明确为盒马鲜生、盒马邻里(NB 前身)和 X 会员店三大主力业态。

到 2023 年下半年,盒马启动大规模促销活动,包括打出 " 移山价 " 策略,对标山姆的网红爆品发起价格战;同时,盒马鲜生大范围推进折扣化改造,意图以提效和性价比吸引更广泛的消费人群,这也被看作是盒马走向折扣化的开端。

但这一轮进攻最终未能如愿。2023 年 11 月,阿里在财报中宣布暂缓盒马上市计划,随后创始人侯毅退休,由 CFO 严筱磊接任 CEO,自 2019 年开始的战略摇摆期在该年底迎来转向,盒马步入新一轮调整期。

严筱磊上任后,首先是对盒马业务结构进一步瘦身,将战略聚焦于盒马鲜生和盒马 NB 两大核心业态。

在定位上,盒马鲜生提供全品类商品和即时配送服务;盒马 NB 则侧重 " 硬折扣 " 与社区触达。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解释,一个覆盖中高消费群体,一个覆盖中低消费群体,从理论上来讲,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市场的全覆盖。

在商品上,盒马也持续推进自有品牌,试图打造差异化。鲍跃忠认为,这几年盒马发力产品的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地域上,盒马打法显现出下沉趋势:2024 年盒马新开 72 家盒马鲜生店,其中 30% 位于二、三线城市及县域市场;2025 年计划新开近 100 家盒马鲜生店,进入几十个新城市,如泰兴、宿州、镇江等高线城市的周边区域。

这一系列调整取得初步成效,2025 财年盒马 GMV 达到 750 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而从业务的收缩和盈利的回馈,可以看出盒马正逐步回归零售本质。

会员店向左,折扣店向右

盒马叫停的 X 会员店和继续押注的盒马 NB,分别代表了当下零售行业两种主流模式——会员店与折扣店,也引发着行业人士对于零售行业转型的思考。

先来看会员店模式。

与传统零售主要靠商品溢价的盈利模式不同,会员店的核心盈利来源是会员费。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会员店对于供应链的管理和运营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极致的性价比,也要求符合会员对于独特性的心理需求。

以山姆为例,其母公司沃尔玛的 2024 财年数据显示,山姆中国整体销售额已突破 1000 亿元,会员数超过 500 万,年费收入超 13 亿元。中国会员费占总营收(山姆中国)的 15%,其中高端卓越会员(年费 680 元)续卡率达 92%,他们贡献的销售额占到总营收的 60%。这意味着,只有在高续费率的基础上,会员店模式才能真正跑通。

但这一模式的复制,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普遍。

庄帅称,会员店业态目前仅在德国(麦德龙)和美国(山姆和 Costco)获得规模化(百店数量)发展,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中国,并没有规模化的会员店业态。

在中国市场,国外巨头也经历了一轮本土化改变。麦德龙进入中国后,由会员制转向非会员制;Costco 拓店节奏谨慎,截至 2024 年底在大陆仅开店七家;山姆虽然扩店飞速,但为了适配本土情况,也从原有高线市场定位逐渐向低线城市渗透。此外,前段时间 " 好丽友 "" 溜溜梅 " 事件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盈利跟不上扩店野心,想从这些常规品牌中换取高利润。

而 Fudi、M 会员店等本土品牌,要么发展中低线城市,要么开店进程缓慢,整体步伐趋于保守。

鲍跃忠告诉「定焦 One」,会员店的模式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愿意长期投入。它对于国内零售行业来说的确有想象力,但也意味着需要更长周期来搭建成熟的供应链和运营能力。对于当前更强调盈利与效率的盒马来说,这种模式显然面临压力。

而另一边的折扣店,核心在于通过控制租金、人力甚至供应链环节的成本压缩,带来商品终端价格的下降,主要面向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与下沉市场。

对于盒马来说,折扣店模式更加符合其迫切盈利的需求。

一是投入成本较低。有业内人士计算,盒马 X 会员店单店年租金和人力成本每年近 5000 万元,毛利率在 10%-1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按此粗略计算,单店年销售额需达 3 亿元才能打平,但在实际运营中,多数门店销售额在 1.5-2 亿元。盒马 NB 定位社区折扣小店,发力低线城市,在租金成本等方面远不及 X 会员店的投入。

二是回报周期更短。2023 年初,盒马邻里与盒马奥莱合并为 " 盒马 NB 事业部 ",从原有盒马奥莱清尾货的软折扣模式向 " 硬折扣 + 社区店 " 转型,这次转向让盒马尝到了甜头:当年年中,盒马 NB 上海试点门店实现日销 15 万元、毛利率 15%。

不过,折扣店也并非绝对 " 安全区 "。下沉市场竞争激烈,老牌商超和电商巨头纷纷入局。如永辉增设 " 店中店 " 模式推进折扣化、物美加速布局 " 物美超值 "、中百开设硬折扣店 " 小百惠 ",就连京东都加码硬折扣布局,据最新消息,京东折扣超市在北京试点一年后,将在江苏、河北等地连开五店。

无论是会员店还是折扣店,盒马的选择不能代表行业的主流趋势,但对于严筱磊提出的 " 聚焦主业、盈利优先 " 目标而言,这种回归基本盘的方向,或许是更现实也更迫切的选项。接下来,盒马能否在零售这门苦生意中持续守住利润、跑出效率,仍待检验。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