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48分钟前

ST 巨额亏损,模拟芯片仍藏隐忧

文 | 半导体产业纵横

模拟芯片市场的萎靡,已经长达两年之余。

2024 年,去库存是模拟芯片大厂的主旋律,随着时间来到 2025 年下半年,模拟芯片市场市况如何了?

近日全球模拟芯片龙头 ST 与 TI 均发布财报,解读财报信息可以发现,上半年,模拟芯片市场依旧过的比较难,但已有起色。

模拟龙头,ST 最惨

对于 ST 来说,今年上半年可谓是愁云惨淡。

ST 意法半导体

7 月 24 日,ST 公布 2025 年 Q2 的财务报告。该季度,ST 营收 27.7 亿美元,同比下滑 14.4%,毛利润为 9.26 亿美元,同比下降 28.5%,运营亏损 1.33 亿美元,其中包括 1.9 亿美元的减值和重组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 ST 自 2013 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受此消息影响,其当日股价单日暴跌 15.86%,创下近一年来最大跌幅。

具体到模拟芯片业务营收,Q2 模拟产品、MEMS 与传感器 ( AM&S ) 子产品部营收下降 15.2%,主要原因是模拟产品销售下降。营业利润 8,500 万美元,下降 55.9%。

TI 德州仪器

TI Q2 营收 44.5 亿美元,环比增长 9%,同比增长 16%;毛利润 26 亿美元,毛利率 58%,环比增长 110 个基点;净利润 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从具体业务来看,德州仪器模拟芯片业务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18%,达 35 亿美元,嵌入式处理业务同比增长 10%;其他业务同比增长 14%。

ADI 亚德诺

ADI Q2(截至 2025 年 5 月 3 日)营收达到 26.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这一增长不仅高于华尔街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也表明模拟芯片行业正逐步摆脱低谷,进入复苏周期。

NXP 恩智浦

NXP Q2 营收同比下滑 6%,达到 29.26 亿美元,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 29 亿美元。尽管环比增长 3%,但非依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Non-GAAP)营业利润同比下降 13%,为 9.35 亿美元。 毛利率也有所下降,从去年同期的 58.6% 降至 56.5%,但仍高于 2025 年 Q1 的 56.1%。

模拟芯片,触底了吗?

模拟芯片市场的萎靡已经长达两年之久,业内公司叫苦连天,至于该市场是否已然触底?笔者将从业内两大龙头的财报以及近期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

汽车业务,最后复苏

从财报角度分析,ST 与 TI 对于 Q3 的业绩预测可谓 " 不愠不火 "。但并非所有细分领域都没有好消息传出。

工业需求明显好转,但汽车业务仍处困境。不管是 ST、还是 TI 的财报中均透露这一信号。

Q2,ST 的工业市场产品营收实现了较强的恢复,环比增长达 15%,主要受益于电源管理、太阳能逆变器、工业风扇、电机驱动等功率产品的需求改善,尤其在中国和亚太分销渠道库存改善之后,拉动了补库存行为。

但汽车业务与工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呈现差异化。汽车终端业务营收同比下降 24%,但环比回升 14%,这表明汽车市场开始走出底部。增长主要来自亚太(不含中国)和美洲地区,传统汽车电子客户的需求逐步回温。

TI 的情况,也是如此。

" 汽车市场尚未复苏,"TI 首席执行官哈维夫 · 伊兰 ( Haviv Ilan ) 在业绩电话会议上强调。

财报显示,TI 多个应用领域的终端需求已出现复苏迹象,比如工业控制、消费电子、通讯产品等,市场前景无需过度悲观,只是增长动能仍难以称得上 " 强劲 "。

具体数据方面,TI 工业市场同比增长 15% 以上,环比增长约 15%,但汽车市场同比增长为中个位数,环比下降低个位数,复苏节奏较慢。

TI 表示,汽车市场的巅峰比工业行业晚了一年,工业在 2022 年第三季度达到顶峰,汽车则是 2023 年第三季度。所以可以预期汽车行业最后才会复苏。

关于下一季度的业绩展望,TI 预计 Q3 营收在 44.5 亿 -48 亿美元之间,其中值为 46.25 亿美元,仅略高于分析师预期的 45.90 美元;预计每股收益在 1.36-1.60 美元之间,其中值低于析师平均预期的 1.50 美元。

ST 预计 Q3 净营收为 31.7 亿美元,环比增长 14.6%,上下浮动 350 个基点,毛利率为 33.5%,上下浮动 200 个基点。

ADI 预计 Q3 收入为 26.5 亿至 28.5 亿美元。ADI 首席财务官 Richard Puccio 介绍:" 第二季度所有终端市场和所有地区的订单量均加速增长,导致积压订单持续环比增长。我们在整个第二财季看到的需求改善信号支持了我们对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的展望,并强化了我们正处于周期性好转阶段的观点。"

TI 涨价,复苏前兆?

从市场角度分析,此前在 6 月,TI 宣布了涨价计划,涉及 3300 多个料号,其中涨价幅度 2100%、50-100%、30-50%、15-30%、

此次涨价主要集中在三类产品 : 低利润率、老料号、承诺数量未达标,此次涨价并非仅针对中国区,而是一次全球性的价格调整。

其中,信号链产品成为本轮涨价的核心标的,ADC(模数转换器)、运算放大器等关键品类部分型号涨幅超 100%,远超市场预期。而前期因价格战降价幅度较大的隔离芯片、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及 DC-DC 转换器等产品,则以 20% 左右的涨幅符合行业预期。

中国区涨价料号以低利润率产品为主,涉及料号为运放、接口、ADC 等。

此次涨价是市场回暖的代表?其实并不是。此轮调价的核心逻辑在于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淘汰低效产能、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来实现利润率修复,而非应对短期供应短缺。

而这一切,要从 2023 年的降价潮说起。而 TI 正是上一波降价潮的 " 始作俑者 "。

2023 年 5 月,该公司曾在中国市场发起激进的价格战,当时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如思瑞浦、纳芯微等被迫跟进降价,以 " 利润换份额 " 导致行业毛利率整体承压。

伴随着价格战而来的是毛利率的迅速下跌,TI 财报显示,其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68.8% 下滑至 2025 年 Q1 的 56.8%。

如今 TI 策略正在从低价抢份额到保产品线利润率,也为思瑞浦、纳芯微、圣邦微、帝奥微等国内模拟芯片厂商带来结构性机遇。

基于工业市场出现明显复苏、汽车市场开始筑底,那么 Q3,模拟市场是否会步入好转?并不一定。因为在 Q2 该市场有一个影响较大的 " 变量 ",也就是关税。

关税问题,带来大量囤货订单

今年 4 月,中美对等关税发布,现货市场也陷入疯狂。芯片采购商称 " 上一分钟问价,下一分钟就涨价 ",存储、模拟、车规芯片全线跳涨,美光、TI、ADI 代理商暂停报价,部分型号单日涨幅超 50%。

关税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抓紧 " 囤货 " 也是不少客户的动作之一,而对于 " 囤货 " 带来的需求激增的考量,也被 TI 写进财报里。

因此,对于 Q3 的业绩预测,TI 给的数据也相对保守。Q3 模拟芯片市场能否好转?还难下定论。

国产模拟,机遇大增

关税博弈下,国际厂商虽获订单增量,也让国产厂商成为关税战中的赢家之一。

众所周知,国际模拟芯片厂商多采用 IDM 模式(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即自主完成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芯片生产全流程。德州仪器、ADI 和英特尔均为典型的 IDM 模式厂商,这使得它们的晶圆厂大多位于美国本土。

据投资者测算,2024 年美国主要模拟芯片公司(包括德州仪器、ADI、安森美等)在中国大陆区的合计营收约 570 亿元。其中,德州仪器中国市场的模拟芯片产品占比 80%,且其 80% 的晶圆厂位于美国。

模拟芯片的特性为国产化提供了天然条件:其性能优化更依赖设计经验而非先进制程,产品生命周期长、应用场景稳定,这与国内企业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路径高度契合。

按此推算,这些企业在中国的模拟业务体量约 260 亿美元。若这部分市场后续由中国厂商承接,将带来巨大业务增量。

据悉,对比 TI 和 ADI 这两家模拟芯片巨头,目前在多数门槛较低的产品方面,国内厂商已能覆盖 TI 约 70%-80% 的产品,ADI 由于高难度产品较多,国内厂商大约能覆盖其不足一半的较低门槛产品。

近年来,国内几家头部模拟芯片企业也在加快产品布局,型号数量持续增长,国产进程明显提速。

圣邦微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作为国内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领先企业,拥有较为全面的模拟和模数混合集成电路产品矩阵,全面覆盖信号链及电源管理两大领域,有 34 大类 5,900 余款可供销售产品。相比 2021 年的近 3,800 款,三年时间产品数量增长超过 55%。

纳芯微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已能提供 3,300 余款。

思瑞浦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已经拥有 2800 余款可供销售产品。相比 2021 年的 1,600 多款,产品扩张同样明显。

据悉,市场已经有越来越多终端客户开始主动寻求 TI、ADI 等产品的国产型号。多家国产芯片代理商和分销商表示,近期接到的替代需求明显增多。

与此同时,TI 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此外,今年开年,受益于中国市场尤其是消费电子需求的回暖,国内头部模拟芯片上市企业在 Q1 业绩多呈回升趋势。关税博弈的对局是于今年 4 月 3 日正式敲响,因此 Q2 业绩将成为检验上述趋势的 " 试金石 "。中国主要的模拟芯片公司将于 8 月底陆续完成 Q2 业绩公布,届时便是谜题揭晓时刻。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