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25分钟前

个人债券投资迎利好:国债利息月入 10 万内免税,机构融资成本上升 5-10BP

从 8 月 8 日起,老百姓买国债,利息免税标准为每月不超过 10 万。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指引明确:2023 年第 19 号公告关于 " 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 10 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 " 的优惠,可延伸至自然人投资者。具体而言,个人在境内购买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只要按月计算不超过 10 万元(按季纳税的季度不超 30 万元),即可在 2027 年 12 月 31 日前免缴增值税。该政策降低了个人持有高等级债券的税负,鼓励居民通过债券增加稳健资产配置,未来是否延续仍需后续评估。

统一税制、消除不同债券间的税负差异,让国债收益率曲线回归 " 无税基准 ",提升市场定价效率。由于绝大多数个人持有的单只债券月度利息远低于 10 万元,实际上继续享受免税,政策影响可以忽略。对机构而言,自营盘税后收益一次性下降约 6%,资管产品下降约 3%,边际上会降低对 " 新券 " 的需求,抬高新券发行利率 5 – 10bp 左右。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加税将促使新老券利差显著走阔,存量券因免税溢价更高,新券因含税需给出更高名义利率,交易盘会优先抢配老券,短端品种利差可能扩大 5 – 15bp。一级发行利率抬升,财政部、地方债及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成本边际上行,预计 5 – 10bp。在供给大月可能放大波动,央行或通过流动性投放对冲。

他认为,机构行为将出现再平衡,银行自营产品息差受压,可能压缩高权重利率债仓位,增加委外或转向免税的地方债存量品种;资管产品 3% 的税率低于自营,但高于此前的 0%,短期会降低久期偏好,并通过利率互换、IRS 等方式对冲税负。

另外,信用利差收敛:过去同期限中票、企业债等已含税,而国债、地方债免税,税盾消失后信用债相对吸引力上升,利差有望收窄 3 – 7bp,利好高等级信用债。

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试图取得平衡,一是把 2027 年前到期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用足,不给财政再增加缺口;二是把原本免税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重新纳入税基,为未来赤字融资腾挪空间;三是通过 " 月 10 万元 / 季度 30 万元 " 门槛,让 95% 以上的散户继续免税,避免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直接冲击。

" 对一级市场,发行成本会抬升 3 – 5bp,但幅度可控。银行、保险、理财子公司等主力买家大多是一般纳税人,无法享受免税,税负会直接计入投标利率。10 年期地方债边际利率可能从 2.35% 上行至 2.40% 左右,仍低于同期限政策性金融债,需求不会断崖。" 上述人士表示。

对居民端,免税额度相当于给每人每年 120 万元 " 利息免税池 ",覆盖绝大多数散户。真正受影响的是高净值客户与私募基金通道,预计他们会把资金拆分到多个账户或转向存量老券,对理财收益率影响有限。

" 利率上行压力温和,不会逆转债券牛市根基;真正的考验在 2028 年政策到期后是否延续,届时若取消免税门槛,才可能触发居民资产再配置。" 上述人士称。

加税措施将对市场产生多重影响。经济学家余丰慧告诉笔者:首先,对于高净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由于不再享有利息收入的增值税豁免,其投资回报率将有所下降,这可能会降低他们对这类债券的投资兴趣,从而影响到新发行债券的市场需求。其次,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此举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范由此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此外,这也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以吸引投资者在税收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投资债券市场。总之,这项政策需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维持市场活力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本文首发于 Barron's 巴伦中文网,作者|孙骋,编辑|蔡鹏程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