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曾说,到了 1000 万个 Clips(训练视频),系统的表现就变得难以置信了。
不少品牌都突破了这个训练量,比如本期《超级开箱》的三款 SUV:搭载华为乾崑 ADS3.3.2 版本辅助驾驶系统的智界 R7,首发 1000 万 Clips 版本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的小米 YU7 以及搭载 FSD、主动邀请友商对比的特斯拉 Model Y。
那么高训练量的辅助驾驶系统表现有多类人?
自主品牌辅助驾驶和海外 FSD 谁更强?
最新版本的华为辅助驾驶和小米辅助驾驶表现都如何?
我们对这三款车进行了城区领航以及主动安全两方面的测试,包含能拉开差距的高难度场景。看完视频,你大概就对以上问题有了答案。
由于目前只有老款特斯拉可以启用 FSD,所以城区领航环节我们使用老款特斯拉 ModelY,主动安全测试环节我们使用新款 Model Y。
城区领航
城区领航测试是在苏州进行的,全程超 70km,覆盖城区主干道、人车混流狭窄单行道、乡村道路等多种路况。
路口通过能力直接影响到领航路线的正确性,所以我们挑选了一些代表性路口,来看看三款车的通过情况:
智界 R7 和小米 YU7 轻松实现右转,但特斯拉 Model Y 却没有调整好对于非机动车道的策略,所以在进入右转专用道后试图挤入狭窄的非机动车道,可能是因为在海外 " 老家 " 没碰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没做优化。
对行人、非机动车、临停车的基础绕行能力都还不错,但在高密集障碍区里,三者表现就截然不同。
特斯拉 Model Y 整体感知能力很强,但似乎有点 " 近视 "。比如它在一次提前绕行右侧瓜筐时由于左侧也受限所以没拉开太大距离,离近时就差点压着人家瓜框。
它在开阔区域的绕行表现非常优秀,但离人近时就会停滞。
智界 R7 的表现就更成熟,慢速地左绕右绕,在人群中穿行。
小米的敏感度则处于中间,有避让主动性,但是碰到对方过来速度较快时就会停滞或要求驾驶员手动驾驶。
对于锥桶占道,三款车也都可以变道避开,较灵活。
主动安全
不打开领航辅助的时候,这三款车的主动安全能为车主带来多少保障呢?我们来专业封闭测试场地,还原了 5 个高频风险场景,测试结果如图:
前四个项目的起测速度为 35km/h,测试上限为 125km/h。
最后一个前车切出遇静止正车尾项目由于多发于高速所以起测速度为 80km/h,测试上限为 120km/h。
第一个静止水马项目,特斯拉让我们痛失两万四!
特斯拉 AEB 功能对水马毫无反应,但是它标配的 " 行人保护装置 " 非常敏感,一旦弹开,就要将相关零部件全部更换,而且维修费昂贵。在这里,我们替广大特斯拉车主发声,厂家优化一下 " 行人保护装置 ",比如降低维修成本等操作。
小米 YU7 和特斯拉 Model Y 的 AEB 对静止水马都没反应。
智界 R7 则可以做到在 125km/h 的速度下还能稳定刹停。
智界 R7 在低速状态时会选择较晚触发 AEB,但提速以后,AEB 的触发点也会提前,所以它的 AEB 表现为不太会误触发,同时结合自身车速、必要刹车距离来决定 AEB 触发点的逻辑偏合理。
日间成人横穿
日间成人横穿已经被纳入最新国标,预计 2028 年实施。
特斯拉在 35km/h 的速度下有触发制动但是非常晚,和驾驶员决定手动极限避让的点差不多。
小米 YU7 和智界 R7 都做到了较高时速避障,其中智界 R7 再次刷到 125km/h 状态下刹停。
日间非机动车斜穿,还原了国内部分地区的交通特色。
特斯拉 Model Y 和小米 YU7 有预警但无法刹停避障。
智界 R7 在 105km/h 的速度下可以预警刹停避障,115km/h 的速度时候也会预警并制动,但是制动力不够,会碰撞。
夜间逆光儿童鬼探头是最难的一个项目,儿童以 5km/h 的速度在障碍车后冲出,碰撞点为 50%,对向的灯光极其刺眼,驾驶员都觉得吃力。
在这种环境下,特斯拉无法及时刹车避免碰撞。
小米 YU7 和智界 R7 分别能在 55km/h 的速度和 65km/ 的速度下能够刹停避障,整体表现都不错,毕竟这种低可见度环境,大家一般开车速度都会偏慢。
前车切出遇静止正车尾,留给测试车的反应时间很短。
小米 YU7 在 80km/h 的状态下可以预警刹停,但刹停后会释放,所以车主万一碰到这种情况记得自己补一脚刹车,避免追尾。
速度提到 100km/h 时小米 YU7 也有反应,但是刹不住了。
特斯拉 Model Y 是 80km/h 速度时可以预警刹停,而且制动的距离更有安心感。
到 100km/h 时有预警,但刹车点太晚,驾驶员选择手动避让。
智界 R7 在 80km/h 以及 100km/h 的速度下都触发 AEB 刹车避障。
到了 120km/h 的时速下,系统预判距离不够刹停,直接触发了 eAES 增强自动紧急转向辅助避障,也就是当车辆检测出有碰撞风险且仅靠制动无法避免碰撞时,eAES 在紧急制动的同时还会控制车辆转向进行横向避让。
我们还尝试了一次 130km/h 的测试速度,也触发了 eAES 安全避让。
写在最后
大数据推动城区领航辅助的可用度飞速上涨,系统已经能应对大部分路段,以此帮助驾驶员减轻疲劳。
不过风险通常在一瞬间,有时领航辅助或 AEB 可以处理,带来 " 人机双保险 " 的安全冗余,但绝对有处理不了的情况,驾驶员要专心驾驶,合理利用辅助驾驶系统的价值。
那么看完本期视频,大家觉得智界 R7、小米 YU7、特斯拉 Model Y 谁的表现你最满意?
升级最新版本的智界 R7 和小米 YU7 的表现有没有超出你的预期?评论区等你的答案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