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梓庆
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增长后,插混汽车的销量增速开始下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以下简称 " 中汽协 ")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插混车型累计销量 252.1 万辆,同比增长 31.1%,而 2024 年,插混车型销量有 83.3% 的增速表现。
与之相比,纯电车型的销量增速开始明显提升。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累计销量 441.5 万辆,同比增长 46.2%,高于同期插混车型的销量增速。而在 2023 年和 2024 年,中国市场纯电车型的销量增速分别仅为 24.9% 和 15.5%。
商汤绝影 CFO 张君毅告诉时代财经:" 插混车型增速放缓,与部分地区增加纯电车型消费补贴有关,加上纯电车型也在不断上新,技术不断进步,一些意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能会由此从购买插混车型转向购买纯电车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汽车的市场份额约为 60.9%,插混汽车的市场份额约为 29.3%,增程式汽车的市场份额约为 9.8%。而在 2024 年全年,上述三者的数据分别为 57.9%、31.4% 和 10.7%,可以看到,纯电汽车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而插混和增程式汽车的份额均有所下滑。
插混汽车 " 降速 ",纯电汽车重新 " 受宠 "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 年,插混车型国内销售 60.3 万辆,同比增长 140%。同期,纯电车型销售 291.6 万辆,同比增长 161.5%。
到了 2022 年,插混车型销量增速开始反超纯电车型。2022 年,插混车型全年销量 151.8 万辆,同比增速达 151.6%,而同期纯电车型增速则下滑至 83.5%。
此后两年,插混车型继续高歌猛进。到了 2024 年,插混车型年销量已达 514.1 万辆,同比增长 83.3%。与之相比,纯电车型全年销量增速下滑至 15.5%。
然而,进入 2025 年,插混车型的销量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插混车型累计销量 252.1 万辆,同比增长 31.1%,低于同期纯电车型 46.2% 的增速。
如果从今年上半年单月的销量增速表现来看,插混车型销量增速放缓现象更加明显。今年 3 月至 6 月,插混车型销量增速分别为 35.8%、21.9%、27.3% 和 7.8%。同期,纯电车型每月的销量增速则分别为 42.5%、58.4%、43.1% 和 40.4%,3 月至 6 月纯电车型的销量增速均高于插混车型。
" 过去纯电车型有充电难、充电慢、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有些消费者选择购买‘可油可电’的插混车型,不过现在纯电车型快充技术不断发展,充电速度越来越快,里程焦虑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加上现在纯电车型的售价也在不断走低,自然能重新受到市场青睐。" 张君毅补充道。
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插混车型开始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极。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插混车型累计出口数达 39 万辆,同比增长 210%;同期纯电车型累计出口数为 67 万辆,虽然高于插混车型,不过增速仅为 40.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中国插混必将走向世界》一文中指出,中国插混汽车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技术壁垒,与此同时海外市场也为中国插混汽车提供了 " 第二增长曲线 ",比如德国将插混车型纳入 " 环保车型 " 补贴范围,为中国插混进入高端市场打开了窗口。
多个品牌布局增程式车型
在插混车型和纯电车型你追我赶之时,增程式车型悄悄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一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年,增程式车型累计销量 116.7 万辆,同比增长 78.7%。今年上半年,增程式车型累计销量 53.8 万辆,同比增长 16.5%。
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是增程式车型仍然是车企争相发力的领域,多家纯电新势力集体转投增程式阵营。
小鹏汽车在 2024 年 11 月发布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宣布进军增程赛道。小鹏汽车目前已规划至少 5 款增程式车型,涵盖轿车与 SUV,P7、G6 等主力车型均将推出增程版本,未来绝大多数新车将提供双动力选项。
小米汽车在车型规划中明确提出,第三款车型的动力为增程模式车型,预计将推出增程式 SUV。
据时代财经粗略统计,截至今年 7 月,今年内上市的增程式混动新车就至少有近 20 款,包括问界 M8、尊界 S800 增程版、深蓝 S09、岚图 FREE+、星海 S7 增程版、2026 款零跑 C11 等。
除了上述新车以外,未来数月还有多款增程式混动新车陆续亮相或上市。7 月 21 日,智己汽车官宣其 " 超级增程 " 技术将于 8 月 1 日发布,并将在今年三季度推出增程式混动 SUV 车型全新一代智己 LS6,在今年四季度推出大六座增程式旗舰 SUV 智己 LS9。
除了自主品牌以外,合资品牌也加入增程式阵营。大众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带来全新增程式混动概念车,包括一汽 - 大众的 ID. AURA、上汽大众的 ID. ERA 和大众安徽的 ID. EVO。
日系车方面,长安马自达 EZ-6 增程版车型已经在去年 10 月上市。在今年 6 月 12 日的广汽丰田科技日上,广汽丰田宣布全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将推出增程版车型。
别克品牌也即将有增程式混动新车问世,旗下增程式混动轿车至境 L7 已经完成工信部新车申报。别克方面表示,至境 L7 将搭载功率 252kW 的电机和 1.5T 增程器,并表示至境 L7" 是别克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关于豪华轿车的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第一辆增程式混动汽车正是在十五年前由别克制造。
不过,也有车企坚决向增程式混动技术 " 说不 "。在今年 4 月的魏牌高山预售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官宣称 " 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
对于穆峰的上述言论,魏建军曾在魏牌高山的直播活动中回应表示:" 虽然不是我说的,但是我也不支持做这个增程,我们还是支持这个串混联,关键是效率提升了。你要一个在车(行业)里边燃油效率,基本说提升百分之十几,即便提升 1%,节省零点几升油,我们都特别重视。我们为什么要去做增程呢?所以说我们长城就没有这个规划增程这个技术,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
" 增程式混动汽车,既可以当电车用,又不需要装配容量太大的电池,生产制造成本相对比较低,短期内在相关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增程式汽车的销量还是会保持一定的快速增长。不过无论是插混还是增程式动力,从电动化角度出发都只是过渡时期的产物。" 张君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