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7 月 22 日讯(记者 石雨)通过保险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将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融入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保险不仅具有经济补偿功能,更能通过风险定价、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预防、事中管控转变。在社会风险多元化、复杂化的当下,保险企业正从传统 " 风险补偿者 " 转向 " 社会治理共建者 "。
近日,通过实地调研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记者发现,保险机构正在医疗保障、环境治理、社会管理和自然灾害预防等多领域发挥业务协同效应与资源优势,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以 " 金融保险之力 " 嵌入 " 社会之治 "。
" 保险价值的初级阶段聚焦于社会与民生的风险损失经济补偿,现阶段在经济补偿的基础上,还应主动发挥风险减量与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责任 ",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副总裁蒋涛如是表示。
深度参与道交救助基金," 穿针引线 " 整合资源、优化流程
2025 年 7 月 1 日,山西临汾市,李某驾车与杨某的电动二轮车剧烈相撞,杨某受伤严重陷入昏迷,随即赶到的直属四大队交警评估杨某伤情后立刻联系临汾市道交救助基金服务站,服务站工作人员迅速启动急救 " 预担保 " 绿通机制,并将伤员信息同步给市中心医院急诊中心,当救护车赶到医院,急救人员已集合待命。手术顺利,杨某脱离生命危险。
在交通事故救治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救助基金的 " 预担保 " 绿通机制,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一环。
2010 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由各省出台实施细则。2012 年 2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每年从机动车交强险保费中计提 1% 的费用,作为道交救助基金的主要来源。
2018 年 11 月,山西省对《办法》进行修订,建立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全省集中管理、统一政策运作的管理机制。2019 年 8 月,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为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日常运营管理。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事故发生后启动道交救助基金的整个流程如下:首先由公安交警出具《抢救治疗费垫付通知书》,基金管理人向伤员所在急救医院预担保 7 日内抢救费用,医疗机构快速开展生命急救;抢救结束后,基金管理人向医院支付抢救费用。医疗机构先救治后结算,彻底解决 " 等钱救命 " 难题。
在道交救助基金的应用中,财政部、公安厅交管局、金融监管局、卫健委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基金管理人则发挥 " 穿针引线 " 的作用,对接各成员单位,实现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
"2019 年以前交通事故医疗救助资金申请周期平均要在 45 天到 60 天,经常还面临肇事逃逸、非机动车没上保险、事故责任人支付不起赔偿金等‘追无可追’的情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交警大队交警李仁智介绍道,中国人寿的企业化运营形成了分水岭," 很快情况就更顺畅了 "。
作为政策落地的实施者与参与者,中国人寿是如何发挥自身金融机构的特性与优势?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依托自身服务网络,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在山西省配备了 144 名救助服务专员,设立 11 个市级、97 个县级救助基金服务站,对接公安交警、医院,形成 "30 分钟 " 生命急救圈;运用企业管理经验,建立 20 项标准化制度,形成 " 申请 - 审核 - 垫付 - 追偿 " 全流程闭环管理;推进 " 警医保服务站 " 建设,在省内 8 个地市医院窗口设立 10 个服务站,实现 " 一窗办理 ";联动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运用科技支撑能力,创新研发道交救助基金管理系统、" 掌上救助 " 系统和 " 慧缴费 " 线上还款,确保基金 " 活水长流 "。
这也是保险机制融入社会治理的特色所在——通过 " 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全省集中管理、统一政策运作 " 的模式,中国人寿积极参与山西、山东、陕西、浙江等省市的道交基金服务工作,目前已累计垫付资金 14.6 亿元,追偿 7.45 亿元,追偿 28243 起,救助 36463 人。在山西,道交救助基金已累计向医院支付抢救治疗费 22492 笔,救助金额超 6.72 亿元。伴随着道交救助基金的持续推进与制度完善,5 年以来,山西省交通事故死亡率从 5.24% 降至 2.44%。
护林卫山,从 " 绿色卫士 " 专属保险到风险减量
清风穿过巍峨太行,在山西省晋城市所辖的沁水县西南部,正横卧着太行山的支脉中条山。从建国之初的治沙造林,到如今森林茂密,离不开一代代护林员的坚守与付出。
在中条山中村林场,共有 36 名护林员,据林场场长孙建介绍,护林员长期生活在深山里,少有人问津," 有时巡护过程会突发暴雨,有时猛窜出来的野猪、金钱豹能让人带摩托翻到坡下,如果不是家里长辈有干护林员的,有感情,真的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主动来做这份工作。"
" 绿色卫士 " 是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为护林员创新研发的专属产品,涵盖护林员意外、中暑、见义勇为、出行及家财损失等多维风险,目前已累计为山西省 8700 余名护林员提供风险保障近 140 亿元。
服务护林员是保险机构参与推动山西生态治理的防线之一。在山西,森林覆盖率高达 23.57%,森林资源丰富,但在生态保障方面面临显著挑战,包括生态风险保障不足、社会关注度较低、风险减量管理薄弱等难题。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山西现有保险覆盖主要集中于公益林,大量商品林及林下经济缺乏有效风险对冲,难以覆盖如大规模病虫害、极端气候灾害、特别是日益突出的野生动物致害等新型复杂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些挑战正与保险公司的专业属性和核心功能存在深度契合点,一方面,保险公司作为专业风险管理者,以专业保险产品将林局难以承受的、不可预见的风险转化为可预测、可管理的成本,为林农林企提供稳定风险保障。另一方面,依托于科技应用、数据分析、专业人才、资金投入等能力与资源主动介入风险管理的前端,变 " 灾后买单 " 为 " 事前防灾、事中减灾 ",显著降低灾害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以林业最常见的防治虫害和火灾为例,在山西,中国人寿财险森林险保费中每 100 元就有 10 余元被固定用于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同时赔付金还被用于支持建设 " 空天地一体化 " 监测网,目前已整合卫星遥感 + 铁塔监控 + 无人机巡检,覆盖全省 90% 重点林区,火灾预警响应速度缩短至 60 秒内。
与此同时,为支持将 " 绿水青山 " 有效转化为 " 金山银山 ",中国人寿财险先后推出海洋、森林、湿地碳汇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已实现三大生态系统碳汇保障有效覆盖,并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 " 碳库 " 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累计为全省 4028 万亩林木(含商品林、灌木林)提供风险保障超 441 亿元,填补野生动物致害、碳汇价值等新型风险空白。" 绿色卫士 " 专属保险覆盖全省 16.8% 护林员,累计赔付意外、财产损失 27 万元,2024 年以来累计投入防灾减损资金 300 余万元," 保险 + 林下经济 + 碳汇金融 " 综合服务方案带动全省新增林下经济参保面积 28 万亩。
中国人寿财险在山西的实践勾勒出一条保险深度赋能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这些探索印证了保险作为 " 社会治理共建者 " 的独特价值:不仅是风险损失的分担者,更是通过专业能力、科技手段和资源网络,主动融入治理链条,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被动响应向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协同管控的根本性转变。
据中国人寿集团学习贯彻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暨 2025 年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的消息,截至 6 月底,中国人寿累计新增保险保障金额超 450 万亿元,赔付支出 2372 亿元,同比增长 14.7%。
未来,随着更多领域风险减量需求的涌现与科技创新的加速融合,保险在构建韧性社会、守护民生福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将释放出更强大的共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