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国产品牌逐渐抢占传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燃油车时代所建立的车市固有格局正在被打破。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 927 万辆,市占率为 68.5%,同比增长 6.6 个百分点。此消彼长,今年合资品牌乘用车虽积极采取 " 油电并进 ",但目前仍未扭转份额下降趋势。
在这场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国产品牌则以更加稳健的表现立足市场,书写了许多中国汽车工业的突破性时刻: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在 2024 年 7 月首破 50%、2024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 1000 万辆等等。
2025 年 7 月 16 日,又一个突破性的时刻出现,领克累计交付突破 150 万台,这是中国汽车破局高端的里程碑。市场数据更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领克用了 8 年多时间不断努力向高端进阶,去实现一次又一次更快的跨越。
01
品牌逆势生长
重塑中国汽车价值坐标系
在自主开荒拓土的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在技术上占据主导,国产品牌尝试通过模仿外观和堆砌配置未能真正攻破合资品牌的护城河。
在这个时期,合资品牌的市占率快速提高,中国汽车消费规模快速形成,也让消费者在品牌和车型选择上快速形成了较强的思维惯性,比如 A 级车市场的思域,B 级车市场宝马 3 系、奔驰 C 等,C 级车市场宝马 X5 等。
因此,当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主流与高端市场的交界范围内展开争夺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激烈的 " 价格战 "。叠加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比拼加速,行业格局还未定,让 " 卷价格抢市场 " 成为近年来行业的必选项,而这也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失去认同。
而领克取得 150 万辆交付的 " 含金量 " 由此得到深刻体现,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领克并没有走出纯粹的 " 以价换量 " 的路线,而是在产品品质与品牌价值层面实现了逆势生长。
回顾 2025 年 1-5 月,根据乘联会数据,全国乘用车的平均销售价格为 17 万元,相比 2024 年同期下降了 0.7 万元,车市价格战持续。而领克品牌加权均价在今年 5 月达到 18.9 万元,超过了丰田、日产、大众、本田等众多合资企业。
具体而言,领克 EM-P 智能电混家族加权成交价超 24.8 万,稳居高端插混市场前三。燃油车方面,比如领克 03(超 12.8 万)成交价超思域(11.4 万),领克 06(超 11.2 万)成交价超 XR-V(10.55 万)且销量也远远超越,要知道思域和 XR-V 均是合资紧凑型车的王牌产品。
可见,在销量增长的基础上,领克做到 " 量价齐升 ",验证了产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让外界看到领克的品牌韧性与溢价能力,不同于其他品牌陷入低价位竞争的泥潭,领克品牌如今已站稳所在的 15-25 万元核心市场,并且用数据说明,其一直在树立新的品牌价值标杆。
除了价格之外," 保值率 " 是新能源车用户最关心的焦点之一,也是品牌价值是否收获消费者和市场共同认可的最佳证明。
根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领克品牌三年保值率为 54.58%,共有 9 款车进入到榜单前十,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前列,其中多款车型(领克 03/07/09 ) 分别在细分市场登顶保值率第一。
领克真正做到了,引领市场对国产高端车的价值认可度提升,形成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范本。
02
领克的 " 上层建筑 ":
市场与技术驱动
产业链高度协同
领克为何能够在本田、大众乃至 BBA 所覆盖的市场 " 虎口拔牙 ",突围中国高端市场?笔者认为,首要的底层原因是领克做到了 " 市场逻辑 " 和 " 技术变革 " 双重驱动。
领克构建起 " 燃油 + 插混 + 纯电 " 这样全面的产品阵容,帮助领克在市场需求愈发细分和多元化的趋势下,抓住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
性能是领克最为鲜明的标签。以领克 03 为例,这一标签清晰地体现在其产品力上:通过在外观、动力参数、智能化水平与主动安全配置等细节方面建立差异化优势,直接叫板合资品牌的同类运动轿车车型。
销量超 40 万辆,正是用户对领克 03 的认可,也是其打破合资品牌的直接证明。领克开创了中国品牌的一个先河,之前还真没有哪个国产品牌敢造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燃油性能车。
从市场角度看,这背后是领克洞察到产品颜值、操控与先进配置是年轻人购车的 " 最强驱动力 ",从而精准渗透消费者心智。在年轻人成长为主流购车群体的当下,领克在该群体中建立品牌影响力,塑造出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
而在插混市场,领克插混车型作为销量增长主力,早已成为领克品牌价值的新名片。有一项数据很有说服力,在领克 900 的新增用户中,80% 为置换客群,其中 30% 来自 BBA 车主,足见领克能够直击圈层,对豪华品牌形成有效迭代。而 2.0T Ultra 版本主销占比达 64%,进一步验证了品牌在 35 万元价位段的高端市场获得用户的价值认同。
骁遥超级增混电池、持续迭代的 EM-P 智能电混系统等,拓宽了驾驶性能边界;革新传统大六座 SUV 座舱布局,满足中国家庭三代人出行需求;三排纳入整车安全核心防护,安全等级和前排齐平。
领克插混实现了技术代际跨越,这些技术创新打破 BBA 的 " 护城河 ",更在国产品牌车型中建立了新的话语权,成为领克站稳高端市场的重要基石。
市场机构 J.D.Power 最新发布的研报显示,2025 年以来,插电混动车型用户占比较 2024 年显著上升了 9 个百分点,达 41.5%。市场对混动技术的接受度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领克面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来看,迈向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尤其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加速软硬件技术迭代,汽车产业链和利益链重构,都会让 " 品牌价值定义 " 发生转变。
背靠吉利,领克能够在架构、智驾、智舱等多方面持续进化,通过强大的技术体系和供应链体系赋能高端化,支撑领克根据自身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技术路径,高效部署、精准卡位市场,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比如专为大型高端电混车打造,作为领克 900 技术底座的 SPA Evo 架构;手握 LYNK OS N 与 LYNK Flyme Auto 两套智能座舱系统;整合集团优势,应用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 H5/H7 方案,城市 / 高速 NOA 领航驾驶辅助等功能已在多款车型普及。
而领克正在成为那个比传统车企更懂得品质、品牌,比造车新势力更懂得进化与变革的中国高端品牌,150 万交付就是最重要的证明之一。
03
以用户为导向
品牌无限成长的最大底气
中国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呈现出显著的 " 微笑曲线 " 效应,以领克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品牌正向 " 微笑曲线 " 的两端转移,收获更多价值。一端,如上所述,注重创新与研发,这也是中国高端品牌抢占传统合资品牌份额的底气;另一端,是服务和品牌,对领克而言,以用户为导向是一直在做的事情。
数据显示,领克用户的增换购比例超 39%,新老用户推荐比例达 71%,足见领克拥有极高的用户忠诚度," 用户资产 " 沉淀出的价值也将会反哺到领克自身的品牌价值提升。
中国汽车有两个品牌非常会和用户打成一片,领克是其中之一。通过捕捉最年轻态用户族群的生活方式,领克创新了独特的 Co 客生态,一个融合 Co:Club 领克官方车主俱乐部、Co 客领地、领克 App、Co 客大会等独特的用户生态体系。
和其他高调的品牌不同,领克的用户运营是平等的、开放的,恰到好处的,创造出品牌与用户之间全新的连接方式。
比如 Co 客理事会,由领克车主自己来选择车主代表,把真实声音传递给品牌,确保产品贴合真实需求,推动品牌成长的同时,用户也成为最终受益者。值得注意的是,领克携手车主来推动应急救护和 AED 普及,将守护生命安全延伸至全社会。通过创造情感共鸣,形成切实的公益行动和社会价值,最终品牌价值也得以全面跃升。
一位领克 01 车主,正是一名应急救援志愿者,也是红十字 /AHA/ 国际野外医学等急救体系认证讲师,荣获过全国防汛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自 2018 年购入领克 01 以来,这辆车已陪伴该车主参与了数百次的救援任务,成功拯救并转移了数千名群众。
领克第 150 万位领克车主,也是领克 900 2.0T 探索版车主,被誉为 "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第一人 " 的奚志农。领克 900 在安全、做工、驾控这些硬实力,则真正去帮助他探索未知,为他和团队完成使命提供坚实的保障。
04
结语
不难发现,领克拥有的不仅是 150 万辆交付的基本盘,还有在产品定义、智能化、供应链、用户等多层面的 " 护城河 "。领克的成长印证了一套方法论:在变革的时代,懂得用户价值,坚守技术和产品初心。
150 万辆只是阶段的里程碑,随着 Z10、Z20 先后推出,领克在纯电布局上完成了 "0 到 1",接下来还要继续以全球化视野,开启下一个 150 万的飞跃,领克释放出明确的企业发展 " 强周期 " 信号。
从整体发展质态看,经历几轮价格战,汽车行业在政策调控下掀起 " 反内卷 " 浪潮,转向技术竞争,智能化与全球化正成为竞逐关键词,政策预期将推动品牌加速出清。在这样的分化过程中,领克有望继续保持领先,为中国汽车工业书写更多的传奇。(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