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央视网 8分钟前

从天而降,杀伤力堪比锋刃!如何消除这个“空中隐患”?

" 无人机擦着我的头飞过去了。"

2025 年 5 月,单絮和朋友一起前往新疆赛里木湖景区游玩,途经湖边一处栈道时,下车稍作停留,拍照打卡。准备离开时,单絮突然听见身后有 " 嗡嗡嗡 " 的巨大声响。意识到有物体靠近,她立刻回头,没想到转头的瞬间就与飞到眼前的无人机 " 对视 " 了。

靠着敏捷的反应——单絮迅速弯腰躲过,逃过一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直呼 " 幸运 "," 以当时无人机飞行的速度,稍有迟疑我可能就要‘见血’ "。

作为飞手,任宇飞对无人机伤人的威力 " 深有体会 "。朋友操作无人机曾不小心误伤了他," 只被打到一下,就在雪地上流了一大摊鲜红的血,两个手指甲盖没了,手指上的伤口缝了六七针 "。在他看来,飞速旋转的无人机桨叶堪比锋利的刀刃,如果结结实实地切到手部," 甚至可以把肌腱切断 "。

" 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飞手一定要遵守操作规范,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任宇飞说。

(因飞手操作失误,任宇飞被意外划伤手指 / 受访者提供)

无人机领域最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注册量的飞速增长,类似无人机伤人事件已非个案。《2024 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 161.9 万个,其中个人用户 152.1 万个;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 217.7 万架,比上年底增长 98.5%。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低空经济法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蔡韵在接受央视网《新闻 +》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根据无人机运行风险(如撞击动能、失控概率),将无人机划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五类。在真高 120 米以下的空域(不包括管制空域),微型、轻型、小型无人机通常无须申请飞行许可。

无人机 / 图源:视觉中国

而在机场、军事禁区、重要基础设施、国境线等区域上方,以及真高 120 米以上的空域等管制空域飞行,则必须事先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

部分地区也会制定自己的无人机适飞政策。在遇大型活动、重大节日等重要情况时,一些地区会发布限时全域禁飞的规定。一些景区出于保护文物古迹、保障游客安全及提升游览体验等目的,也会出台全域禁飞的规定。2025 年 4 月 25 日,河南洛邑古城发布公告,严禁私自开展无人机等 " 低慢小 " 航空器飞行、航拍行为。

" 目前无人机领域最大的安全隐患来自‘黑飞’行为。很多飞手既未实名登记,也不办理飞行许可,甚至在明令禁飞的景区擅自操作。这种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多数无人机伤人事件的直接诱因。"

吴特是一位已有上千小时飞行经验的无人机爱好者。他告诉央视网《新闻 +》记者,有些飞手缺乏对无人机适飞空域的认知。

" 正常来说,我如果要去某地区进行无人机飞行活动,首先会查询该区域的规定,是否对无人机飞行有特殊要求。" 在开机之前,吴特还会观察周边环境,看是否存在密集人群以及危险障碍物," 类似电线这样的物体是一定要避开的,但有些飞手会不守‘规矩’ ",从而造成 " 黑飞 " 伤人的情况。

无人机 " 肇事 ",谁来买单?

" 有时无人机会失控。" 吴特还是初学者时,曾亲身 " 领教 " 过无人机失控的 " 杀伤力 "。吴特表示,当时自己想模仿其他飞手的拍摄手法," 耍个帅 ",所以在操作时刻意将无人机飞低了些。" 结果机器不小心碰到了障碍物,就失控乱飞了,桨叶一下打到我的下巴上,我的下巴就被刮掉了一层皮。"

蔡韵认为,无人机可以被视为潜在的 " 高空坠物 ",若飞手操作不当致人受伤,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飞手需对受害人承担全部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若飞手未经批准操控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内飞行,属违法行为,飞手还将面临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有权责令其停止飞行,并处 500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实施违规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处 1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的罚款。" 若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飞手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蔡韵说。

无人机遥控 / 图源:视觉中国

若遭遇无人机伤人事件,蔡韵建议受害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保障自己的权益:

首先,保留肇事无人机,特别是要清晰拍下机身上的序列号(SN 码)和实名登记二维码,同时拍摄现场环境和自身伤情。

其次,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报警处理。警方可依据受害人提供的无人机序列号或实名登记二维码信息,在全国统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上查询到该无人机的实名登记所有人信息。

第三,寻求法律赔偿。在确定飞手身份后,可以尝试与其进行协商处理,就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所有损失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于无人机伤人后飞手的逃离行为,蔡韵表示,该行为虽在法律层面未有明确界定,但可能成为证明飞手主观恶性的有力证据。

近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将无人机 " 黑飞 " 行为明确列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予以处罚。

" 此次修法明确回应了社会需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提供了‘做什么’的宏观规则,这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则为一线执法提供了‘谁来管’和‘怎么管’的微观工具。" 蔡韵说到。

" 无人机的‘放’与‘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景区、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区域或生活区域应加强对无人机的飞行管理,可分时段、分区域设置日常管理规定。" 同时,蔡韵认为,要从源头上杜绝无人机 " 黑飞 " 行为,还需飞手自身提高认知,遵循法律法规,持证上岗,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应受访者要求,单絮、吴特、任宇飞均为化名)

乙巳年

六月廿一

2025-07-15

监制:李绍飞 王敬东

记者:杨绎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