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牛弹琴 前天

这是一条必须要走通的路

愚公移山的道理,从来都没有过时。

(一)

一个体系性革新背后

是一场 " 技术主权 " 争夺战

从一个看起来有点专业的细节说起吧。

就在这两天,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发布了一个新消息:

其搭载自研 5nm 车规工艺高阶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的数款车型更新了操作系统,推送了中国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 NWM。

如果不是圈里人,或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注者,可能看不懂这句话,没关系,说几个点你就明白了:

第一个点,是硬件,也就是芯片。「神玑 NX9031」,是蔚来自研且量产的首颗车规级 5 纳米智驾芯片,这次更新,意味着它的应用性能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也意味着,中国车企自研的智驾芯片,在应用方面,实打实的全球领先;

第二个点,是软件,也就是 " 智能驾驶世界模型 NWM",这是智能驾驶技术的又一次跨越式进步,能在 100 毫秒内,自主推演 216 种可能发生的轨迹、寻找最优路径,这让本就领先的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个点更重要,那就是软硬结合,「神玑 NX9031」加上 " 世界模型 ",让蔚来首次实现了国产自研软件和自主可控硬件的完整耦合,形成了一个闭环,或者说,构建了一个系统。这尤为重要。

站在更高维度看,这一瞬间,不仅仅是一家中国车企的高光时刻,更是让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智能驾驶方面巩固了自己的领先定位,巩固了自己的 " 技术主权 ",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领先。

这里有个词 " 技术主权 ",它很重要。因为在当下的国际竞争中," 技术就是权力。"

这一概念和这一观点,来自俄罗斯学者格伦 · 迪森,他认为 " 技术主权 " 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大国博弈的关键。

其实,中国人不难理解这个观点。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并这样做的。

不管在汽车工业领域、航空航天领域,还是在军事装备领域,中国人无一不是从一穷二白起步,与歧视和封锁同行,但最终,我们凭借一个个技术的突破,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再靠实战成绩说话,构建自己技术优势的同时,也一点点拿回原本就属于我们的话语权。

可以说," 技术主权 " 的逻辑从来都没有变过,不过现在,企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革命的特性决定的,行业的变化日益增多,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那就意味着,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的企业,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然,企业想要做成这样的事,绝不容易。

这一点在蔚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

以蔚来为例

洞察一家企业如何推动 " 技术主权 " 落地

2019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第一个平稳发展期:

经过数年大规模投入和政策激励后,整个新能源车供应链逐步成熟,市场也迎来了爆发,面对这样难得的市场机遇,许多品牌决定以销售为导向,通过降低售价和加大营销的方式,希望快速实现 " 变现 "。

毫无疑问,这是最 " 聪明 " 的办法,但创业五年的蔚来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家行业先行者在 2019 年前后,将资金、精力和目光,大规模投向了更底层技术的研发。

这些技术包括了智能底盘、整车操作系统还有车规芯片,它们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攻克的技术高地,但也同样具备另一个特点:

从 0 到 1 环节,只有投入,没有收入。

但蔚来还是一头扎了进去,并在 2021 年下定决心要自研一款最先进的智能驾驶芯片,这就是后来的首颗车规级 5 纳米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

当然,很多人并不看好蔚来的举动," 与其钻研芯片,还不如多卖几辆车 " 的声音始终围绕在李斌和蔚来高管团队面前。

对此,李斌曾有一个精妙的解释:

" 拿盖楼举例,你的地基按照多少层楼去打,是五层楼,还是一百层楼?我们要打一百层楼的地基,只要出了地面,每一层盖起来都是很快的。"

但问题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就像所有的同行一样,当时的蔚来对生存的需求远比 " 未来 " 更大。而且,这样的长期投入,中间的不可控风险极多——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 2023 年,在芯片前端设计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刻,一家重要的合作伙伴突然决定结束中国区业务,当时业界很多人认为蔚来的芯片项目要完蛋了。但蔚来芯片团队没有怨天尤人,顶住了压力,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相关能力,最后不仅扛过难关,整体进度上反而比原计划提前了至少四个月,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蔚来最好最踏实的团队,走通了最笨最扎实的路。

蔚来芯片的 NPU、ISP、SOC 等前后端核心技术都是完全自研的,这在做芯片的主机厂里很少见。他们没有用 "spec in、spec out" 这种轻量化的外包模式,虽然这样可以用更少的人、更少的投入,但是没法完全实现 " 最好的芯片 " 这一目标。

这样做的投入是巨大的:

从 2022 年开始蔚来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强度基本维持在 30 亿元左右,每年度超过百亿元的研发支出中,有 6-7 成是基础研发费用。

当时有人算了一笔账,即便是芯片研发成功,也得卖出 100 万片才能回本。但如今从结果倒推,这又是一次愚公移山式的智慧抉择,李斌的坚持是对的。

通过对基础研发的投入,蔚来积累了超过 10000 项的专利总数,推出了包括全量发布的 SkyOS · 天枢、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SkyRide · 天行智能底盘系统,以及流片成功的全球首颗 5nm 制程高性能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以及刚刚出现的中国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 NWM。

正如在其他很多行业中曾经发生的那样,这些技术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并最终让蔚来凭借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 " 技术主权 " 一个小小的进步。

这两天,李斌发布微博长文描述蔚来自研芯片的惊险历程,文中,他少见的表达了后怕:

" 高端 SOC 芯片投入大、周期长,如果失败,前期成本全部打水漂。"

能说出后怕,恰恰代表了李斌心中的笃定:

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三)

长期主义的丰厚回报:

不仅在车企,更在行业和国家

多年前开始种下的种子,确实正在开花结果。

最直接的结果还不在市场,而在于信心:一个成体系的独特系统,成为蔚来最坚固的护城河,最独特的竞争优势,同时,软硬一体的自主可控,让蔚来真正拥有了通往未来的底气。

" 心稳了,产品必然稳,市场表现也会更稳。" 有业内人士这样预测。

当然," 技术主权 " 的作用不仅于此,之所以能称之为主权,因为它能在横向上影响全世界所以相关产业,纵向上能影响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

蔚来的这一高光时刻,其实正在回答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时代之问:

" 如果不内卷,不打价格战,中国汽车还能往哪发展?"

往哪发展,当然是往深处发展,往好处发展。

在跟财经作家吴晓波最近的一次沟通中,李斌跟他聊了 " 内卷 " 的问题,有一个观点,两人都很认同,那就是 " 中国市场必须要卷,但要向上卷,不要向下卷。"

向下卷,就是卷价格,卷到最后,大家一无所有,行业一地鸡毛。

向上卷,就是卷技术进步,卷产品升级,卷产能提升,卷行车安全,卷客户体验超越——正是蔚来一贯所做的那样。

"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相信只有重视品质,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最终才会被消费者认可。" 李斌掷地有声。

李斌的 " 时代回答 ",推动蔚来构建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完整闭环,这不仅帮助中国车企摆脱了对英伟达的依赖,更是向整个行业从业者都证明了一个结论:

比拼技术,中国人也能行,而且能做的更好。

可以说,此刻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越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将正式从 " 组装厂 " 向 " 原创厂 " 迈进,从 " 追随者 " 向 " 引领者 " 身份转化,而中国汽车工业也终于启动 " 从大到强 " 的进化。

一切赞誉都不为过,因为中国曾经有很多行业就是因为少了蔚来这样目光长远的理想主义者,这样肯不理会外界目光踏实躬行的 " 愚公 ",而导致整个行业坍缩。

说两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上个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摩托车凭借价格优势横扫东南亚,市占率飙升至 80%,但中国企业为争夺市场开启自杀式价格战,售价一度跌破 300 美元。而为压缩成本,许多车企采用劣质材料,导致产品平均寿命仅 2 年,返修率高达 30%。最终,售后服务网络几乎消失,品牌形象彻底崩坏。

至 2015 年,日系品牌夺回超 80% 份额,中国摩托车市占率仅剩 1%,彻底退出主流市场。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白色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领域。

2008-2011 年,在 " 家电下乡 " 政策刺激下,白电企业产能激增 30% 以上,库存积压创历史新高,为消化库存,中国白色家电巨头相继发动价格战,但产品创新停滞,价格内卷更是带来质量的严重下滑,政策退出后需求锐减,2012 年白电销售额暴跌 30%-50%,行业陷入普遍亏损。

技术即市场,技术即品牌,技术即权力。

这一点,诚不我欺。

(四)

说一点感受吧,有关聪明人和老实人的。

往常,我们会把技术的进步,归功于那些灵光一闪的天才,但当我们把时间拉长,却往往能发现,是那些守得住本心,稳得住脚步的老实人更有价值。

西方人说," 过窄门、行远路 ",方能见微光;中国人也都知道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但是,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当然,做不到没关系,但不妨多一些宽容,对蔚来这样 " 做事的人 " 多一些的理解、耐心和支持。

曾经有很多人就没有这个耐心,比如在蔚来 " 换电 " 这件事上冷嘲热讽,但随着时间的累积,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正在显现:

就在 7 月 9 日,蔚来第 1,000 座高速公路换电站——蔚来换电站|G5011 芜合高速福山服务区合肥方向正式上线运营,蔚来宣布完成高速换电千站计划,建成全国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换电网络,连通全国 550 个城市。

这意味着什么?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用户焦虑——补能,被蔚来以一种大规模、标准化、统一性的充换电补能基建设施,或者说一种体系性创新来解决。

所以,这不仅是蔚来累计建成的第 3,399 座换电站,也是一家中国企业以 " 量变到质变 " 的 " 笨办法 " 来解决里程焦虑这一行业难题的上下求索。

当一个笨办法有用,它就是一个好办法。这一点,放之古今中外皆准。

当下,美国正在不断增加对华技术壁垒,这固然会在无意中加速中国走上技术主权之路,但即便压力也是动力,也不要操之过急,此刻,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有 " 狭路相逢勇者胜 " 的勇气,也要有 " 不辞远路逐清风 " 的定力。

这是一切生态位竞争的关键。

媒体合作、品牌宣传请联系牛哥(ID:ntanqin)

您觉得好看,就点☆在看吧!

相关标签
牛弹琴

牛弹琴

专注于国际财经新闻解读领域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