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混沌大学 07-12

马斯克疯狂点赞,Lovart 凭什么是世界上第一个设计智能体?

最近,如果你关注 AI 应用领域,几乎不可能没听过Lovart(国内版为 " 星流 AI")这个名字。

它的出场,堪称惊艳。

产品发布后,迅速在海外科技圈引爆:官方视频播放近百万,在推特上引发近 5000 条讨论,连一向挑剔的马斯克都忍不住点赞。短短 24 小时,超过 2 万名焦急的用户涌入,只为求得一个宝贵的试用邀请码。

可能你会好奇,AIGC 工具不是已经满天飞了吗?从 Midjourney 到 Stable Diffusion,再到各种复杂的 ComfyUI 工作流,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的设计工具吗?

答案是,需要,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又一个 " 工具 ",而是一种全新的 " 生产关系 "。

在当前 AIGC 工具满天飞,市场看似一片红海的背景下,Lovart 的崛起为所有 AI 创业者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 " 寻路图 "。它回答了几个当下最关键的问题:

当巨头环伺,创业公司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技术趋同,真正的竞争壁垒到底是什么?

当用户对 "AI 玩具 " 感到疲惫,什么样的产品才能让他们真正愿意付费?

在混沌 AI 君深度体验并研究了 Lovart 的国内外版本,得出一个结论:Lovart 正在做的,可能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在定义 AI 时代创意工作的 " 终局形态 "。

【建模型】

重新定义问题,从 " 工具 " 到 " 创意团队 "

要理解 Lovart 的颠覆性,我们必须先回到它出现之前的 " 旧世界 ",看看创作者们都在为什么而痛苦。这就是混沌创新方法论中的第一步——建模型,即找到现有模式的 " 价值失洽 ",并构建新的认知模型。

旧世界的两大痛点:我们苦 "AI 工具 " 久矣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 Midjourney 里费尽心思写了半天 Prompt,终于得到一张惊艳的图片,然后呢?你还是得乖乖地把它导入 Photoshop 里去抠图、排版、加文字。想把它做成视频?那好,你还得打开剪映、PR、AE ……

这就是AIGC 1.0 时代的尴尬:AI 只解决了创意流程中最开始的那一个 " 点 ",剩下的 99% 的整合、修改、排版的苦活累活,还得我们自己干。AI 只是一个更快的 " 素材生成器 ",我们依然是那个在不同软件间来回切换、身心俱疲的 " 工具操作者 "。

后来,ComfyUI 这类工作流工具出现了,进入了 2.0 时代。它们很强大,能把各种模型能力串联起来。但问题是,那复杂的节点图,劝退了 99% 的设计师。它更像是给 AI 专家炫技的玩具,而不是给创作者的生产力工具。

发现了吗?无论是 1.0 还是 2.0,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的缺陷:它们都只是 " 工具 "。它们假设使用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技能去操作它们。而这,正是 Lovart 识别出的核心 " 价值失洽 "。

新模型的诞生:AI 不再是画笔,而是握着画笔的手

Lovart 的创始人陈冕敏锐地洞察到,创作者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把更锋利的 " 刀 ",而是一个能直接帮你完成所有事的 " 厨师团队 "。

他对此有着清晰的洞察:

"SaaS 的本质是服务由人提供,是人使用工具。而现在,AI 成为提供服务的主体。这里的商业价值巨大,本质上是对特定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甚至替代,是对生产关系的重构。"

这就是 Lovart 的核心思想:将 AI 从 " 工具 ",升级为 " 创意团队(Creator Team)"

在这个新模型里,你不再是那个挥汗如雨的操作工,你成了提出需求的 " 甲方 "。而 Lovart,就是那个能理解你的想法,并调动旗下设计师、导演、摄影师(各种 AI 能力)为你交付最终作品的 " 乙方 "。

这种从 " 工具相加 " 到 " 维度相乘 " 的认知跃迁,是 Lovart 成功的基石。它引入了 " 服务 Agent 化 "这个全新的维度,与已有的" 多模态创作 " 维度相乘,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价值模型:" 一人创意工作室 "。

一张 " 桌子 " 的隐喻:Lovart 如何重塑交互?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 " 甲方 " 与 " 乙方 " 的丝滑协作呢?

陈冕提出了一个极富洞察力的隐喻——" 桌子 "

" 如果人类回归到笔墨纸砚,画布就是桌子。现在我们两个人在做设计,甲方站在你旁边告诉你要做什么,你把作品放到桌子上,ta 对着桌子指指点点。所以桌子上不应该是 ComfyUI ……桌子上是作品,能够拖拽指点,这是最原生的交互方式或者界面。"

Lovart 的产品形态,正是对这个原始场景的 " 像素级复刻 "

打开星流 AI,你会看到左边是一块无限大的 " 画布 "(桌子),右边是一个对话框(甲方的嘴)。

你可以用最大白话的中文告诉它:" 帮我设计一组混沌 AI 创新院的招生海报,一共 5 张,要不同的风格 "。

几分钟后,5 张风格各异、排版专业的海报就出现在画布上。如果你不满意,可以直接在对话框里说:" 把这张图里的男人换成女人 ",或者 " 把风格变成梵高那样 "。

这种 " 画布 + 对话框 " 的交互范式,颠覆了以往 AIGC 工具的体验。它把复杂的后台工作流,封装进了我们最熟悉、最自然的沟通方式里。

这背后,是 Lovart 团队从创业第一天就坚持的信念:不同垂直领域的 AI,需要不同的交互界面。设计这种极其依赖视觉对齐的工作,纯粹的对话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共享的视觉空间

【找定位】

错位竞争,野蛮生长

当构建了全新认知模型后,下一步关键问题随之而来:新物种究竟应该在哪片土壤上扎根?

对陈冕而言,选择正确的赛道远比技术本身更重要。他提出,创业公司在布局 AI 产品时,不能只看到哪些功能点可以被 AI 简单优化,而是要深入思考:

" 哪个价值链条最长、最痛苦、最依赖人工协作,并且能够被 AI Agent 端到端地彻底打通?"

陈冕和他的 Lovart 团队,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主流的道路——垂直、聚焦、深挖创意领域

避开巨头主航道,开辟创意新大陆

当 Adobe、Midjourney 等行业巨头主导着设计工具和单点生成市场时,陈冕却坚定地将目光锁定在被忽视的 " 创意个体户 " 和专业消费者(Prosumer)群体身上。这一决策,根植于他多年来互联网从业生涯积累的深刻经验:

" 很多创业公司死在与巨头正面对抗上。AI 创业公司的机会不在模型本身,而在于你如何将特定行业知识(Domain Knowledge)与 AI 能力结合,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

正因如此,Lovart 在认知上始终领先一步。他们不做更好的 " 工具 ",而是重新定义创作方式,让用户从 " 操作者 " 转型为 " 指挥者 ",直接享受创意交付的成果。

S 曲线上的果断下注

Lovart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趋势的精准判断。在陈冕看来,Midjourney 代表的 1.0 时代已进入成熟阶段,ComfyUI 代表的 2.0 时代门槛过高,而以 Agent 为代表的 3.0 时代才刚刚露出曙光。

尽管 Agent 技术尚不成熟,但陈冕坚信:

" 当 Agent 真的成熟时,就不是创业者的机会了,尤其不是应用层创业者的机会,因为你并不掌握基础模型。你必须在模型尚不成熟时,就以超前的认知下注未来。"

Lovart 选择在浪潮将至之时果断行动,凭借快速迭代和精确执行,将未来的愿景变成眼前的现实。

从工具到团队,生产关系正在被重构

Lovart 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一场深入到 " 人 " 和 " 工具 " 关系的彻底变革。陈冕将此概括为:

"AI 从取代单一工具,到取代个体职业,最终可能取代的是具有协作能力的团队。这才是最疯狂的地方。"

随着 Agent 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在见证一场生产关系层面的剧变。这一变化将彻底重塑传统创意产业的面貌,让曾经被高昂价格壁垒阻挡的顶尖设计能力,逐渐向所有人平权开放。

Lovart 的迅速崛起,并非一夜之间的偶然,而是陈冕过去十余年经历沉淀与对商业逻辑、用户需求、趋势走向深入理解后的必然结果。

在创立 Lovart 之前,他曾经历互联网行业两次最惨烈的战争——滴滴与 Uber 的补贴大战、共享单车的资本博弈,甚至曾经历过弹尽粮绝、融资无门的至暗时刻。然而,这些挫败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 AI 时代的巨大机遇:

"AI 浪潮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救赎。它让我过去十年所有碎片化的经历瞬间产生了意义。"

陈冕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 AI 创业者:

认知的领先远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技术终究会成熟,但在技术尚未成熟之时精准下注,才是真正属于创业者的机会。

差异化并非看市场缺口,而是基于自身核心优势深挖价值,从而创造市场无法忽视的需求。

创业需要极致的执行与疯狂的激情,CEO 的信念与团队的执行力,最终决定了产品能否引领时代的浪潮。

正如陈冕所说:

" 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当你预见的未来,真的在你手中变成了现实。"

Lovart 和星流 AI 已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你准备好迎接属于你的 "AI 团队 " 了吗?

关注「混沌 AI 研究中心」,持续为你精准输送弹药,决胜未来!

扫描下图,和我们一起认知世界,成就梦想: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混沌大学

混沌大学

混沌大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创新大学。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