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13分钟前

AI 狂潮 + 国产替代:科创板成新质生产力主战场,下一个「翻倍黑马」藏在哪?

作者 |曹佳瑶

编辑 |黄绎达

2025 年上半年,A 股市场在充裕流动性、经济弱复苏与外围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相交织的影响下,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 " 跌宕起伏 " 特征。

市场风格方面则是板块分化显著加剧,从主题投资主导的主线行情来看,年初以 AI 产业链及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硬科技板块领涨,4 月关税战后红利资产呈现 " 缩圈 " 特征,高 ROE 银行股成为防御首选,近期固态硬盘、稳定币等主题热度回升,北证 50 代表的小微盘资产因流动性充裕表现稳健。

站在年中时点,科创板作为中国硬科技的 " 前沿阵地 ",受政策红利释放、产业升级深化、指数结构优化等利好,有望持续为投资者捕捉发展新生质产力带来的投资机会。

7 月 2 日,36 氪携手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首席培训官洪露娉和指数与量化部基金经理唐屹兵进行了专场直播,就下半年市场展望与科创板投资策略进行了深度解析。

政策赋能:构建硬科技生态护城河

科创板的 "1+6" 新政及 " 科创成长层 " 设立,是资本市场深化供给侧改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里程碑式举措,其政策意图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来系统性的破解科技企业融资痛点,助力构建包容、高效、稳定的硬科技生态。

科创成长层精准聚焦未盈利但技术突破性强、研发投入高的前沿领域企业,典型如 AI、商业航天等热门板块;重启并优化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其凭借技术领先性和商业化潜力登陆资本市场融资,待盈利达标后可转板至科创板或主板。

此轮改革的长远意义在于引导保险、社保等长期资金及专业机构入场,有望平抑科创板波动,优化估值环境。从更深层次来看,政策着力构建 " 创新 - 产业 - 金融 " 的良性循环,即企业专注核心技术攻坚,产业配套政策提供支撑,金融资本精准助力融资,共同支撑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经过此论改革之后,科创板有望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于投资者而言,块盈利质量的持续提升,则有利于指数长期回报潜力的释放。

海外博弈:短期压制与长期机遇并存

全球宏观环境对科创板的影响呈现鲜明的双面性。

短期估值层面,科创板作为成长的股代表,其估值水平对美债收益率高度敏感:美债收益率下行支撑估值扩张,上行则形成压制,地缘冲突、政策突变等海外风险事件亦会加剧短期波动。

然而,长期产业视角下,海外压力正转化为国产替代的强劲动力,特别是对于具备核心技术的优质科创板企业,来自海外的冲击挑战恰恰是加速发展、确立全球竞争领先地位的战略机遇期。

在半导体领域,关税战与地缘冲突倒逼国产化进程提速,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未来提升空间非常广阔。在生物医药领域,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虽预示海外政策层面的限制升级,但全球对优质创新药的刚性需求不变,中国 CXO 企业凭借在研发产业链的关键地位及工程师红利,短期产能难以被替代,全球协作大势难挡。

人工智能:驱动科创板产业升级

AI 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对科创板构成多层次影响。

短期挑战在于先进算力卡短缺制约大模型训练,但国产芯片进展迅猛,且推理端需求对算力要求相对较低,国产算力已能有效承接目前的需求。

长期机遇则根植于中国独特优势:14 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规模可观的中产阶级、完备的产业链条及领先的基础设施等,上述优势均为 AI 应用的爆发式落地提供了全球最优质的土壤,科创板 AI 企业将直接受益于此。

AI 推动科创板企业的产业逻辑清晰可见:直接层面,算力需求激增带动光通信、PCB、国产芯片等板块业绩持续超预期;间接层面,AI 赋能千行百业效率跃升——人形机器人因大模型突破加速迭代,消费端 AI 文案、客服实现降本增效,丰富了创新药产业链的研发工具,并有助于研发阶段的提质增效。这些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正是科创板重点覆盖领域,科创板在 AI 浪潮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科创板掘金:解码科创 100 指数新价值

在科创板内部,指数化投资工具呈现差异化特征。科创 50 指数聚焦科创板龙头企业,半导体单一行业占比近 60%;而科创 100 指数则代表更具均衡性与成长性的中盘力量。

成分构成来看,该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剔除科创 50 成分股后,选取市值最大的 100 家企业,目前市值中位数约 200 亿,这部分企业普遍度过早期风险阶段,商业模式趋于清晰,成长空间广阔。

行业分布来看,主要衡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材料、高端制造等行业板块,精准映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研发强度来看,2023-2024 年研发投入占同期收入的比重持续超过 15%,是 A 股整体平均水平的 7 倍,研发先行是日后科技驱动未来盈利增长的核心逻辑之一。

估值水平上看,当前市盈率中位数约 40 倍,结合其高成长性预期,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估值层面也具备显著的吸引力。

风险与机遇并存:理性配置科创板方略

科创板与传统行业在风险收益特征上差异显著,后者受宏观经济周期主导,波动率约 20%,适配偏防御型的投资者;科创板则以高成长性为核心驱动力,波动率达 40%,盈利兑现虽可能滞后,但现阶段,技术突破是估值的主要考量因素,因此更适合能承担风险并着眼长期的成长型投资者。

在投资策略层面,投资者可参考以下几点:

选股策略:追求胜率可关注海外算力产业链,目前景气度高,中报季是关键验证期;追求赔率可布局 AI 应用端,虽然商业模式待验证但空间广阔。对普通投资者,通过科创 100 等指数基金进行综合配置,把握 AI 与科技发展的整体 Beta,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

配置比例:若投资组合的底仓为债券等保守资产,为增强进攻性,科创 100 基金的配置比例可设为 40%-50%;若投资组合以配置风险相对较高的权益资产为主,考虑共性波动,配置科创 100 基金的比例建议降至 20%-30%。

入场时机:推荐采用定投方式,分批入场平滑成本以捕捉长期收益,避免因短期震荡错失趋势;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可辅以 20 日 /30 日均线等技术指标,但核心的投资逻辑依然是坚持长期投资的思维。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