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财经 程孟瑶
AI 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医疗健康领域被公认为最具变革潜力的前沿阵地。
在港交所设置的 18A 章上市制度下,医学影像 AI 技术企业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适生物)带着连续两年亏损的业绩,以及尚未商业化的核心产品,示好港交所。此番赴港,德适生物的主要目的是找钱,为核心产品 AI AutoVision 的商业化推广和后续维护铺路。
2023 年和 2024 年,德适生物收入分别为 5284.4 万元、7035.2 万元,年内亏损分别为 5611.6 万元、4337.5 万元,营收增长,亏损收窄,但毛利率下滑,同期分别为 71.0%、65.5%。
此外,德适生物还在去年减员近三成。2024 年末,德适生物雇员总数为 145 人,较 2023 年末 206 人减少 61 人,降幅为 29.61%。
01
两家战投平价退出
德适生物在香港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创始人宋宁直接持股 30.04%,并作为普通合伙人,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德适诺辉,三家投资控股平台德适诺达、德仟科技、德适诺鑫合计可行使 52.06% 的投票权,为控股股东。
成立以来,德适生物获得多轮投资,投资者包括杭州紫洲、和途六号、滨海远翼、宁波嘉缘、国中投资、嘉兴惟馨、余杭经开、华睿睿银、红石梁集团等,估值逐年看涨,2025 年 6 月,最后一轮增资完成后,投后估值为 25.6 亿元。
德适生物由宋宁其及父亲宋宗耀于 2016 年 9 月共同成立,注册资本 100 万元,两人分别持股 90%、10%。同年 12 月,公司进行了一次增资,引入新股东杭州紫城,持股 15.56%。
在随后完善股权架构的过程中,宋宗耀退出,宋宁的直接持股不断减少。2018 年 8 月股份转让及增资完成后,宋宁的直接持股比例下降至 51.55%,但依然握有绝对控股权。
2019 年 4 月,德适生物再度增资,拿到余杭产业基金 1500 万元增资,宋宁的个人持股比例下降至 47.95%;但 14 个月后,宋宁又以 2000 万元价格,回购了德清科技手中全部德适生物股份,将自己的持股比例扩大至 57.26%。
这笔回购,则完全以原价进行。德清科技于 2018 年 8 月耗资 2000 万元对德适生物增资,投后估 2 亿元,持股两年,一分钱没赚。同期,宋宁作为普通合伙人的投资平台——德仟科技斥资约 1503 万元认购德适生物新增注册资本。
天眼查信息显示,德清科技由浙江德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德清莫干山竹胶板有限公司(2020 年 6 月被吊销)、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等公司于 2007 年联合成立,可以推断是一家房地产关联企业。2012 年被成立一年的浙江东海聚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收购,2018 年入股德适生物,又全盘推出,目前由王璐瑜实际控制。
类似的转让还发生在宋宁和余杭产业基金之间。2019 年 4 月,余杭产业基金斥资 1500 万元增资德适生物,2022 年 4 月余杭产业基金向宋宁转让德适生物 5.24% 的股权,代价为 1500 万元,不再持股。
02
宋宁套现 5900 万
2021 年初,德适生物股权再次变化,引入杨曦作为股东。2021 年 2 月,宋宁以 100 万元的价格转让了 30.36 万元注册资本给杨曦,作为激励,同时同意杨曦以 50 万元价格认购 15.18 万元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及转让完成后,杨曦持有德适生物 45.55 万元注册资本,宋宁个人持股下降至 49.02%。
不过由于杨曦因未达成业绩对赌,2023 年 2 月,宋宁以 228 万元回购了全部注册资本,对应 2.28% 股权。招股书披露,杨曦 2019 年入股时承诺推动产品年销量增长 50%,因疫情导致医院采购延迟,目标落空。
而股权回购的过程中,宋宁不断进行股权套现。2021 年 6 月,宁波嘉缘转让德适生物约 3% 的股权,代价 900 万元;2022 年 4 月,向丽水金亘转让德适生物约 1.45% 的股权,代价为 1000 万元;向余杭金控转让 2.17% 的股权,代价为 1500 万元。2022 年年 6 月,向杭州花云转让德适生物 0.29% 的股权,代价为 200 万元。其中余杭金控入股仅 5 个月便选择退出,将全部股权以 1500 万元代价悉数转让给了杭州余汐金。
此外,2023 年 8 月至 11 月,德仟科技向杭州和馥转让了德适生物 2.73% 的股权,代价为 3000 万元。转让完成后,德仟科技仍持有德适生物 4.47% 的股权。德仟科技由宋宁持股 76.7%。
03
核心产品尚待商业化
本次赴港,德适生物选择了 18A 章上市制度,德适生物称,其独立研发的 iMedImageTM 是世界上参数规模最大的通用型医学影像基座模型,覆盖 19 大医学影像模态,支持超过 90% 的临床影像场景,包括生殖健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放射卫生等领域,而且已在多样化的临床环境中成功实现商业化,是全球首个商业化跨模态医学影像基座模型。客户主要包括分销商、医院、医疗机构、研究组织及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作为一家医疗器公司,目前,德适生物的多元化产品组合,包括六款 iMedImageTMAI 分析系统、三台 AI 智能医疗器械、四款试剂耗材,以及两类大模型服务共 15 大产品,其中 13 款产品依托 iMedImageTM 医学影像基座模型,针对 15 种适应症。
因为作为核心产品的 AI AutoVision ,今年 5 月刚拿到国家药监局 " 创新医疗器械 " 认定,目前处于已提交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获得正式受理阶段,简言之尚未产生收入。
而德适生物选择了重压这款全球首个 AI 染色体诊断系统,坦言公司经营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 AI AutoVision 能否在商业销售取得成功。本次 IPO,德适生物也拟将募资优先用于 AI AutoVision 的研发及商业化。
04
经营现金流连续流出
虽然已有多个产品成功商业化,报告期内还分别保持着 71%、65.5% 的高毛利率,但德适生物还未实现自身造血,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两年分别流出 4739.5 万元、2977.7 万元。
德适生物亏损根源在于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期内德适生物研发支出分别为 2864.4 万元、2551.9 万元。与此同时,为了推广已经商业的产品,获取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德适生物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从 2023 年的 2191.2 万元增加至 2024 年的 2495 万元。其中营销及推广开支增长明显,从 2023 年的 579.3 万元增至 2024 年的 928.6 万元。
2023 年 7 月,德适生物邀请了苟正猛加盟,担任首席营销官,负责本集团的营销事务。履历显示,苟正猛先后任职西门子(中国)、九峰医疗、大象医疗、明峰医疗,在市场营销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截止 2024 年底,德适生物手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710.4 万元,到了 2025 年 4 月 30 日,迅速减少至 556.7 万元(未经审核)。2023 年和 2024 年,德适生物现金营运成本分别为 9583.2 万元和 1.00 亿元。
附:德适生物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独家保荐人: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杭州)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