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锋网 2小时前

DeepSeek 一体机最新观察:满血版卖不动了,市场抢食零散的中低端机型生意

作者 | 赵之齐

编辑 | 胡敏

前两周,广东某国企发了篇万字标文,以预算四十万招标一台 DeepSeek 一体机。

近乎 30 页的文档里,采购明细表短短 6 行,所需的芯片类型等关键指标,只字未提。" 看这个标就知道,大家完全没把一体机用起来 ",业内人士直言。

新用户需求依然模糊,那老用户会否回头?雷峰网询问了多位业者,答案都是否定。只有一家头部整机厂商的销售,有来自某研究所的两台复购需求。" 大家都在第一批用户落地的坑里翻滚,新用户都更加谨慎 ",整机厂商销售嘉宁感慨。

四个月前,一体机是市场炙手可热的宠儿,行业会议、科技展览、机场广告上,相关字眼铺天盖地;四个月后,俨然已成明日黄花。在许多厂商的产品名录里,一体机占据一席,但未见多少销量,即使云厂也未必幸免。有大厂里一体机相关产研人员禁不住担忧:" 这样下去是不是该找新的工作了?"

但换个主体看,事态全然不同——

上百亿市场营收、上千台月销量,在过去半年对头部硬件厂商来说,易如反掌。纷纷扬扬后,大家意识到,一体机业务真正的护城河不在技术,而是硬件基因带来的客情关系

那么,客情关系丰富的头部厂商,下半年还能有这么大的蛋糕吗?

对此,大家达成的新共识是:高端机型(部署满血版为主)的市场基本已经结束,剩下的,是中小市场、或者中低端机型的游击战。

这场游击战,谁会入局?大家各自做了什么准备?摩拳擦掌的新入局者是否还有机会?而已经卖出去的一体机,如今下落几何?

上半年:头部硬件厂商门庭若市,其余厂商壮志未酬

二月,久未有 ToB 新增长点的国内市场,对大模型一体机寄予厚望。

彼时,国央企高端机型购买需求旺盛,有运营商的营收额,至少达十亿。有头部整机厂商上半年市场规模接近百亿,也有硬件厂商在五月份左右,各类型号相加依然能做到每月至少千台的销售量。

" 供不应求 ",是浪潮信息内部人士对上半年一体机售卖情况的总结。市场供货有些紧张的过去半年," 谁有货就买谁 ",一度成为用户抉择厂商的重要逻辑。

也因此,一体机价格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观察到,DeepSeek 出圈后,H20" 一周一个报价 ",每次报价就涨 10% 左右的价格。有头部厂商的 H20 一体机价格,两个月里从 130 万涨到 150 万上下。但该业内人士也补充,四月左右,以 150 万左右成交的可能只占 10-20%,更多还是以 130 万成交。

价格抖动中,这波风潮对硬件厂商的利好,从其财报营收中或已可见一斑。浪潮信息的财报显示,其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 4.6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达 165.31%,服务器销售显著增长,是拉动业绩的核心动力。新华三的财报也显示,公司 Q1 的收入同比增长 26.07%,其中,国内政企业务收入 122.55 亿元,同比增长 37.49%。

硬件厂商打得火热,中小厂商则相对冷清。多家厂商的成单量仅小两位数,主要部署 32B 或 70B 的模型;或只是将一体机列为产品清单的一个品类,在销售策略上并不做推广。还有独立云厂寄望于有客户下单后、再紧急拉通上下游提供产品——然而,没有前期参数,用户也无法下定成单决心。更别说半路入局的渠道商,很多都把货砸在自己手中。

销量 " 两重天 " 如此明显,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本身客情。上半年部署热潮中的重点群体,国央企、金融机构等大客户,往往有自己的硬件采购名单。名单中的企业,一般要满足严格的供应商资质和经营情况等审查,也就是说,都是过往已固定的销售渠道。

在这一领域,头部硬件厂商的旧有关系连接,无疑会更强。上半年市场苦苦追问的一体机业务壁垒,原来是客情关系。

另一方面,部署需求由战略驱动的客户只想解决 " 有无 " 一体机的问题,不那么重视软件层。据悉,即便是头部硬件厂商,其软件配套出货率平均也只在一两成。不过,整机厂商的这类平台能力良莠不齐:有的厂商只是将数据运营功能和大模型功能直接合二为一,用户购买这套产品时甚至需要付给两个部门授权费。

但上层平台能力更强的软件厂商,在这波生意中也不太有用武之地。前述大客户类型,虽然习惯软硬件分开采买,但在现阶段没有足够好的应用情况下,本就缺乏付费意识的国内市场更没有动力专门请软件厂商部署。有软件厂商统计,其一体机业务的咨询商机转化率大约只有 5%。

而在大厂内部,一体机业务常放在云业务部门内,但有云厂销售感慨,很多用户只想买硬件,绑定软件后售价很高的一体机,反而不太叫座。并且,一体机的真实落地并非此前宣发中所倡导的 " 开箱即用 ",而属于私有化部署,厂商需要结合用户的数据现场调试、教育客户。对于倾向 " 走量 " 生意和做大而全平台的云厂商来说,也不是性感的生意。

不过,大厂端对一体机态度也有差异。有的主要由伙伴参与销售,有的未明确推出一体机相关业务;有的虽已推出产品、且在销售上有所倾斜,但苦于真实落地场景受限,内部也直言 " 还在摸索 "。(大厂一体机业务到底好不好做?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上半年的一体机市场,部署需求战略驱动,用户追求 KPI 心理显著,买硬件、铲软件,颇有 " 买椟还珠 " 之意。

下半年:一体机中低端机型 " 游击战 " 开打

杨飞作为一体机销售,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终于把一体机业务跑成了更 " 标准化 " 的模式——至少,在给客户落地设备时,他所需的测试时长,从起初的一个多月,缩短到现在只需一两周。

然而,就在他对这条业务线逐渐熟悉之时,市场热情却逐步冷却。像他这样奋战在市场一线的人,此刻对市场的共同感受是:大规模的部署需求都已结束

这一切是逐渐发生的。三月初,大家还在抱怨商机的转换率低,但四月以来,连 " 只咨询、不成单 " 的商机,都从每天上百个断崖式下降到十多个。各个微信群里,再难见到四处询问、讨论一体机的用户。客户的预算也在收紧,常常只在 20-40 万左右,单家企业一般采购 1-2 台。

再之后,市面上一体机的招标,预算规模也从上千万缩减至几百万,到如今主要是几十万。即便有三四十万的标,第一名候选厂商也能把价格压到二十多万。这些需求更多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的高校、地方企业和市级政府,基本已不见一二线城市身影。

对产品的要求上,客户也不再一味追求满血版,会主动提出部署 70B 及以下型号,还带着实际的业务需求。为此,杨飞还会帮忙牵线 ISV 厂商,提供更行业化的解决方案。谈及自己的角色,他感慨:" 就只是赚个辛苦钱。"(下半年一体机市场需求如何应对?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杨飞心里也清楚,一体机业务始终是阶段性的。只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即使身处头部硬件厂商内,早期高端满血版设备带来的高成本,接下来公司还能否承受?

即便是上半年营收大规模增长的浪潮信息,在 Q1 财报中也提到,公司短期借款增加 279.55%,为业务扩张之资金需求增加;并且,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63.5%,据分析为备货规模增加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导致。成本对头部厂商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迫于满血版性能需要,当时高端机型可选的芯片厂商少之又少。但踏入非满血版的市场后,模型对配置的要求不那么苛刻,在芯片的购置上,大家已开始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国产芯片。

在中低端机型上,芯片变化带来的利润改观可不容小觑:每块芯片的成本只要降低两三千,一台四卡的机器成本就可能降低一万多。还有分析师算过这样一笔账:某软件厂商选择国产芯片头部厂商的芯片时,净利率只有个位数;但选择海光的芯片,其净利率或能翻倍。

国产芯片也是一体机浪潮中的受益者——加上早期有信创需求客户的小厂商由于 " 抢不到货 ",把需求分散到更多国产芯片厂商手中,今年国产芯片的出货量能迎来增长。

全年来说,有头部整机厂商表示今年在华为昇腾 910B 这类高端机型上,至少就要卖出上千台——这一数字在去年可能只是两位数;加上中低端机型的销售目标,他们的硬件收入预计能比去年翻三到五倍。有行业人士认为,这些厂商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困难。

但一体机市场也是个围城。在雷峰网今年四月发布《关于 DeepSeek 一体机落地真相,我们调研了 12 家上市公司》后,多家厂商兴冲冲准备入局一体机业务。然而,随着市场热情回落,前段时间再联系这些公司,大家对此已兴趣寡然,坦言这条业务线已经搁置、没有推动下去。

不过,仍有少数厂商摩拳擦掌,计划下半年推出大模型一体机业务。有的将结合自研芯片推出;有的即将出货,且定下两亿出头的收入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仍有勇气入局的这些厂商,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有较好的政府关系,即便现在产品还没落地,订单都已握在手中。

已经卖出去的一体机,用起来了吗?

不过,DeepSeek 一体机几乎只有尝鲜客户,却没有回头客,中间哪里出了问题?

此前,雷峰网在《关于 DeepSeek 一体机落地真相,我们调研了 12 家上市公司》中,已详细分析过市场爆发初期,用户们面对的挑战:购买渠道的抉择、知识库幻觉的出现、满血版与蒸馏版间的博弈等。

过去几个月,用户们对一体机的祛魅,也正在发生。

一方面,是非满血版的模型和用户想象的距离。嘉宁观察到,在真实落地中,RAG 和 Agent 的部署,用 70B 或许可以做一个小 demo,但若想稳定流畅运行,则有些有心无力。

并且,在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熙熙攘攘的 "xx 一体机与 xx 应用完成适配 " 新闻里,水分含量也不少。这是业内一种常见的投石问路策略——谈成合作,先打广告,给用户提供足够多应用厂商的选项,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去真正适配、定制化开发和部署。有研究机构发现,厂商一体机适配的宣发,与其真正适配落地之间,一般有一个月的差距。

另一方面,是市场冷静下来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ROI。上半年,只是为了完成部署任务的国央企、政府和金融机构们,并没有算明白这笔账。抱着尝鲜心理的用户也是如此,有基金公司花了几十万,就为了买台 70B 体验下," 赶个热闹 "。

如前所说,现在多数客户预算在 20-40 万左右,除了许多企业 IT 预算是在去年年底就规划好之外,这也折射出大家对 AI 落地价值的不信任——它仍未能真正给业务赋能。

当今 DeepSeek 一体机的部署主要场景,还是知识库、办公应用和问答。然而,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部署办公应用是否有性价比?许多决策者已把这个问题列入思考。并且,一体机用来写政府公文这类格式化文件尚可,但在较灵活的文件上,则显得吃力。

即便是医院这类看似运用场景广泛的领域,一体机落地也面临一定尴尬:规模较大的医院,一体机所支持的并发数可能不足;而规模较小的医院,信息化落后或成一体机进入的门槛,不同科室和医院间的数据孤岛问题严重,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有一体机厂商此前接触过几个医院的用户,但感受到 " 医院领导对 AI 理解并不那么深入 ",往往是被召集过去开会、展示完毕后也没有追问,就此没有下文。

不过,一体机也有真实落地案例,只是这类落地需要更具体的行业模型、结合用户数据本地化部署。

这类落地需求的规模增长,不像硬件厂商那么轰轰烈烈,往往更细水长流。例如,某保险领域的厂商,预计今年售出 500 台机器的目标,目前稳步推进," 陆陆续续都会接到一些单子 "。而某擅长做视觉算法的 AI 企业,其视觉领域优势也让其一体机业务今年有了千万级别的营收。

有服务器经销商观察到,在他上半年卖出的二三十台一体机里,真正用起来的是一个做外贸的客户,买了一台 H20,部署他们自己的模型,做智能客服。

这个客户成本收益之所以算得过来,是因为店铺规模足够大——他们有几百家店,此前一个员工只能管 1-2 家店铺,但现在一人管 4-5 家,通过节省人力,预计明年能把模型微调和硬件投入的成本收回。

前两年已深耕行业一体机的企业负责人黄中总结道:要把一体机用起来,往往需要 " 大模型 + 小模型 " 的多模配置。举例而言,在涉及工控、传统制造业等领域,工作流程包括多模态信息输入、任务规划、深度思考和指令执行等环节,需搭载擅长不同任务的不同模型,一个 DeepSeek 显然不够—— DeepSeek 擅长深度思考而非指令遵循,一个简单的指令,可能单单思考就已经耗掉了五分钟时间。

并且,黄中向雷峰网提到:真正的一体机需求,转化往往比较慢。

一点是,模型到应用之间有 Gap,决策者需要充分调研模型与什么应用搭配建设,才能看到成果。他也观察到,很多一体机项目,前期往往是为了做某些场景试点,用户对并发数要求不高,私有化部署和隐私才是第一要务。

另一方面,是更本质的、大模型微调的限制——即便是开源的 DeepSeek 大模型,用户也无法介入预训练环节,对于有大量本地数据的医院等行业,数据难以真正进入模型,和业务的匹配度就依然不足。在业内人士看来,能把自己的数据真正载入大模型,是一体机这类产品能培养起用户粘性的机会。

一体机价值的真正实现,还需要杀手级应用和用户重要数据的成全。

作者长期关注一体机、云计算、智算相关话题,欢迎添加微信 Ericazhao23 交流。

注:本文中,杨飞、嘉宁、黄中都是化名。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