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网易健康 13分钟前

“抱冬瓜睡觉”能降温?并非人人适用

进入 7 月,多地开启高温模式。近日,网上流行起 " 抱着冬瓜睡觉 ",多名家长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家孩子抱着冬瓜睡觉的照片。据说这样可以有效防暑降温保质期长,还不贵。但也有很多人有疑问一根冬瓜能管用?还有 10 天就要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了,这些防暑误区你知道吗?

" 抱冬瓜 " 睡可以解暑降温?

抱冬瓜睡觉这种方法在古代就已出现。曾有《夏夜抱瓜眠》一诗为证,诗中提及 " 暑夜难安寝 , 冬瓜抱入怀。" 可见,其清凉助眠的效果结合了物理属性和中医理论。

冬瓜含水量高达 95% 以上,类似 " 天然水枕 "。当人体接触冬瓜时,它能快速吸收体表热量。

不仅如此,从中医理论上看,冬瓜皮作为一种中药材水煎内服,它还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与作用等。

抱冬瓜降温,并非人人都可以

据健康时报报道,抱冬瓜确实能起到解暑降温作用,但需注意使用方法。一般推荐不便开空调、吹风扇的老人、幼儿、孕妇尝试此方法;脾胃虚寒、阳虚体质人群用此方法可能加重腹痛、腹泻。体弱畏寒的老人、儿童可用薄棉布包裹接触,或放枕边局部降温。

抱冬瓜前需要注意,冬瓜表皮有白色毛刺,不小心会刺伤皮肤,因此使用前需要洗净冬瓜表面的白毛,保留冬瓜外皮。 睡觉时,采用抱着或搂着的方式,着重为四肢降温,避免腹部直接接触。

此外,抱西瓜或者用塑料袋装凉水,也可起到降温效果。

近 10 年来最短三伏天要来了

这些防暑误区你 " 中招 " 了吗?

7 月 20 日即将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马上要到了。往年的三伏天有 40 天左右,今年的三伏天是 " 短版 " 模式,只有 30 天,从 7 月 20 日到 8 月 18 日。三伏将至,这些防暑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

中暑就喝藿香正气水

中暑并非一种简单的热症,其有 " 阴 "" 阳 " 之分。

阳暑是指暴晒引起的 " 热伤害 ", 典型症状包括:体温升高(超过 38 ℃)、全身乏力、明显口渴和大量出汗等。这类中暑不适用藿香正气水。如果中了 " 阳暑 ",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等位置降温,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等,若体温超 38.5 ℃、意识模糊、抽搐,应立即送医。

阴暑是指贪凉中招的 " 外寒内湿 ",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无汗,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体温通常正常或有轻微发热。这类中暑适合用藿香正气水。

误区二

冷食冷饮能解暑降温

很多人一旦感到燥热,就会选择喝冷饮降温。然而,这种凉爽感觉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反而会对身体产生诸多伤害。因为人的正常体温在 37 ℃左右,当冷饮进入体内后,体温骤降,机体就会自行燃烧热量维持正常体温。因此,贪食冷食冷饮不仅起不到解暑降温的作用,反而会加重暑热和肠胃负担,增加中暑风险。夏季应多喝热饮,促进皮肤汗液分泌,从而将人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真正达到降温目的。

误区三

冲凉水澡降温

凉水澡固然可以降低体表的温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夏季冲凉水澡。心脏内科医生认为,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误区四

" 三伏贴 " 人人都可用

" 三伏贴 " 主要针对受凉以后易发作,或在冬天容易反复的一些疾病,比如胃疼,慢性腹泻等。使用 " 三伏贴 " 时要注意:

①普通人贴 " 三伏贴 " 的时候,一般是 4-6 小时,儿童贴敷时应半小时到 2 小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情况,如有过敏及时停用。

②老年人贴时,也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现红肿、瘙痒等。

③不建议孕妇使用,避免形成胎动不安、流产等严重后果。

④糖尿病患者在贴 " 三伏贴 " 时,也要密切观察皮肤的破损情况,一旦有问题要及时停止,要咨询医生。

近期,北京多家医院开通了三伏贴预约通道,市民可预约挂号。

误区五

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

中暑跟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并非只有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从高温的室外回到空调温度过低的室内,出现怕冷、发热、腹痛吐泻、无汗、胸闷等症状,也是中暑的一种表现。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