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 G7 新款的价位段定在了二十万起头的级别,而这个价位段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除了产品本身要做很多的平衡,卖点也要突出,才能吸引用户。
辅助驾驶的卖点实际上其它车型也有,能否有一个独特一点的功能来给用户使用呢?小鹏 G7 给出了 " 追光全景 " AR-HUD 这个答案,和华为一起打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东西看过去比较理工男的感觉,多是偏技术类的描述。那么实际用起来感觉如何呢?
普遍来讲,越野车的坐姿比较高,有时候去看传统中控屏和仪表屏,会有一种视线上下移动的感觉。上下视线切换除了带来头部上的移动之外,眼睛也要做一下重新对焦,这时候再移动去看前方情况的话,难免会有些延迟,对于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极端情况会看不清。
坐进小鹏 G7 的驾驶位,你会看到这块 AR-HUD 屏显的效果。个人观感是很明锐的,尤其是字体周边的框线都收纳的较为平直,没有那种毛边的感觉。
目前看的效果是,落在方向盘正中往前大概 10 米多的距离(主观感受,个体差异感知不同),比如前方需要急转弯,上面的显示会有个左转的方向键。驾驶员看到之后,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处理方向。这个应该需要一段时间摸索,久了你才能掌握实际应该做出反应的时间。
但适应性上,是需要一些时间来习惯这样的指示的。如果是在封闭的比较长途的道路,这种信息展示感觉就比较容易适应,反而有一种被提示的愉悦感,比如旅行的时候目的地快临近。但如果是在城市拥挤的道路,可能会觉得这种功能会有一些打扰感,这需要时间去适应。
当然,从物理维护的角度来说,这个东西也不像一些老旧的方案,需要注意不要刮碰,它就是一个无感的玻璃显示概念,开车即用,离车就灭。另外个人感受如果用户眼睛有散光(笔者个人感受),最好佩戴下眼镜,会更清晰点。
目前来看,用来导航是核心需求,车速和一些定制化的信息内容,可以在后期做一些创新,当然这取决于用户的接受程度。另外,根据驾驶经验和能力的不同,每个人对这种 AR-HUD 的适应和接受程度是有所不一的。如何在后续中收集用户反馈继续优化升级,也是小鹏要去思考的。
这是个功能性的设计,终究是服务于使用体验,使用一圈下来,这样的 AR-HUD 效果值得其它车型借鉴,当然是需要用户一定的时间习惯成本的。目前不知道的是,既然是华为有参与的方案,会不会授权给其它品牌车型使用。但用在小鹏 G7 上面和他们做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结合,才会觉得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