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过去我们拼命理财,是为了 " 跑赢通胀 ",不让辛苦攒下的钱被吞噬。可现在,连通胀都 " 消失 " 了——自 2025 年 2 月起,CPI 连续 4 个月为负。你甚至什么都不做,都不会 " 跑输 CPI"。
可这真的是好消息吗?
现实很扎心:如果你还幻想靠理财改善生活,银行存款的性价比正加速下降。四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只剩 0.9%。什么概念?10 万元存一年,利息只有 900 块。未来存款利率只会越来越低,普通人想靠存款获得理想回报,很难。
在这样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钱不 " 躺平 ",实现保值增值?这就涉及到了怎么做资产配置。
考虑到现在的世界,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确定——特朗普贸易战上反复无常、美联储货币政策扑朔迷离、地缘冲突此起彼伏……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的多元化配置就成了投资界共识。
A 股、黄金、国债和美债这四大类资产因具备不同风险收益特性,被视为国内投资者资产配置的 " 基本盘 ":
A 股是国内权益资产的代表;黄金则是全球公认的避险与抗通胀工具;国债波动性低、信用高,是追求稳健收益和风险对冲的投资者首选;美债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是人民币以外资产配置、对冲汇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回顾年初妙投发布的《2025 年,投资逻辑该变了》,我们的观点很明确:A 股今年有相对乐观的机会,但能否反转,关键看国内政策能否有效托底经济。债市虽有结构性机会,但整体上涨空间有限,波动性较 2024 年更大,波段操作是主要策略。
至于黄金,我们建议低吸而非追高,因为后期部分利好可能转为压力,短期内对金价形成扰动。但和债市不同,黄金的上行潜力则未见顶,特别是在美元信用疲软、特朗普可能推动关税大幅提升的背景下。
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债市的确高位震荡,符合我们的预期;黄金则超预期强势,年内最高涨幅达到 30%,最大的催化剂来自中美贸易摩擦,这也是 A 股表现承压的最大 " 黑天鹅 "。
A 股:黑天鹅与修复
今年 A 股最大的黑天鹅,毫无疑问就是中美贸易摩擦。4 月 7 日,上证指数一根大阴线跌了 7.34%,之后市场才开始缓慢修复这个跌幅。
背后的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低估值叠加基本面超预期。
首先,A 股整体估值本就不高;其次,4 月贸易战爆发后,市场原本预期二季度经济会全面承压,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 2025 年 6 月中国官方制造业 PMI 为 49.7%,已经连续两月回升。
一方面,4-5 月外贸数据并未出现大幅下滑,反而因为抢出口效应,出口表现还算不错;另一方面,消费 " 以旧换新 " 等政策的延续,整体经济数据可以定性为 " 稳弱 ",并未失速。
最近这几天,A 股在权重金融股带动下强势突破,上证指数再次站上了 3400 点,最高摸到了 3497 点,边际驱动也很清晰:低估值和基本面平稳的背景下,地缘冲突缓解。
从波浪理论上看,我们定义 2024 年 9 月底的行情为牛市的第一浪,2024 年 10 月至 4 月的贸易战低点,为浪 2 的调整,现在不确定的是主升浪的浪 3 是否展开——主要取决于基本面能否出现转机?
展望下半年,基本面情况其实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中美贸易冲突已经大大缓和(这也是近期指数反弹的宏观背景之一),但是关税的实际影响力度还是增加的,叠加 4-5 月抢出口之后的空窗期,我们预计出口的压力在下半年还会延续,后续要重点关注欧盟和东南亚的出口替代能否形成有效对冲。
而在这期间,行业轮动会更加极致,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加。
现在是最乐观、也是最难操作的阶段。乐观在于时间站在多头一边,难操作在于板块轮动加剧、追涨杀跌容易亏钱。
很多投资者都有体会,熊市里赚的钱,牛市里全亏回去了。根本原因就是牛市轮动太快,一边是市场普涨情绪让人躁动,另一边是持仓标的弱势让人拿不住。
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相信这是牛市,哪怕最弱的股票也有一倍涨幅,放平心态,牛市从来都是价值投资者压力最大的时刻;如果你认为还是熊市或震荡市,就更没必要追涨杀跌。投资是马拉松,心态比短期波动更重要。
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来看,A 股相对疲弱,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中美贸易战的超预期发展,这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资金大幅流出风险资产,转向黄金等避险资产——金价年内最高涨幅达到 30%。
但眼下黄金的性价比也在下降。
黄金:分歧加剧
现在市场对黄金的看法,早已不是一味看涨这么简单了。
今年 COMEX 黄金一度飙升至 3500 美元 / 盎司,价格越高,资金就越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多头和空头情绪瞬间爆发。正如 6 月 16 日,金价高开低走,紧接着花旗发布报告,警告未来几个季度金价可能跌破 3000 美元,甚至预计在 2026 年下半年回落至 2500-2700 美元区间。
我们没法断言金价一定会跌到 3000 美元或更低,但就目前来说,黄金的配置时机确实不算理想。
短期来看,黄金交易主线还是围绕全球贸易局势,尤其是中美关税谈判的进展。现在中美贸易战进入 90 天临时缓和期,下一个关键节点在 8 月 12 日前后,双方要复盘暂停的关税措施,决定是继续暂停、取消,还是另有新动作。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引爆金价剧烈波动。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的火药味也在升腾。无论是中东,还是东欧局势骤然变化,都可能让黄金在一夜之间剧烈拉升或跳水。
但要注意两个事:一是贸易战和地缘冲突的利多影响在边际减弱;二是市场资金早已变得神经质,提前下注、提前撤退,买预期、卖事实。
中期来看,黄金的核心逻辑将更多聚焦在美国宏观经济预期上。如果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高企,不仅美股会承压,美债市场也难独善其身,全球资金会涌向黄金。
目前来看并不乐观。美国 6 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 14.7 万人,好于预期,失业率意外下降至 4.1%,美国经济韧性看起来比预期要强,这会打压黄金的表现。接下来我们该继续盯住美国经济的前瞻性指标,比如非农、CPI、PMI 等。
长期而言,黄金的底层逻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实。它不只是避险工具,更是美元信用体系的 " 最后锚定 "。只要美元信用持续下滑,美债不再被视为无风险资产,黄金就会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只有等到美元信用真正恢复、美债重新成为 " 无风险资产 ",黄金才有可能出现大幅回调。
可美元信用要恢复,几乎是天方夜谭:
一是美国国债规模突破 36 万亿美元,利息负担压得财政喘不过气,连穆迪都下调了主权评级。更何况,据无党派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算,大而美法案将在未来十年(2025-2034 年)使美国债务再增加 3.4 万亿美元,总债务规模有望逼近 40 万亿美元;
二是美元霸权地位被动摇,中美科技、军工等领域差距急剧缩小,部分资金已经逃离美元体系。虽然美元稳定币的崛起被视为美元霸权的 " 数字化延伸 ",但目前体量和实际影响仍有限,难以完全抵消美元信用下滑的压力;
三是 " 特里芬难题 " 死结难解,美国要维持美元地位就必须长期赤字、不断印钞,结果只能是美元贬值、信用透支。
所以说,黄金长期值得看好,但短期情绪反复、波动较大,我们建议投资者以低吸为主,避免追高。
国债:波段中的机会
与 2024 年那个 " 闭眼买国债都能赚钱 " 的牛市截然不同,2025 年的国债市场已经变天。
以十年期国债 ETF(511260)为例,2024 年收涨 8.88%,收益率比较可观;但到了 2025 年上半年,只收涨了 0.81%。如果我们拿一年不操作或许能跑赢银行存款。更惨的是,如果操作不当,高买低卖,可能会搭上时间成本,甚至还可能亏钱。
这其实印证了我们年初在《2025 年,投资逻辑该变了》里说的观点:今年国债的性价比明显下降,不会像去年那样顺风顺水,更适合做波段操作。
逻辑很简单:低利率时代基本已经坐实,长债收益率的中枢还会缓慢下行,债市依然有机会,但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毕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可能无限下探,理论底线大致在 1.5% 左右。而今年年初十年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 1.7%,实际上已经提前透支了降息预期。
这个时候,债市就会进入震荡调整期,甚至出现更多的波动,政策调控的影响也会更明显。
所以债市的操作思路很清晰:适合低吸而非追涨,高了卖低了买,这个策略目前仍是有效的。那究竟什么时候是高,什么时候是低?
我们建议大家跟踪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因为债券价格和到期收益率呈现反向变化,即到期收益率上涨,债券价格就下跌,反之亦然。(如果有读者不明白两者关系可以翻看《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破 2%,债市 " 见顶 " 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在 1.8%-2% 以上可以考虑买入,跌到 1.65% 以下就要考虑卖出,具体点位可以根据个人风险偏好灵活调整。
美债:喘息还是隐忧?
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一直徘徊在 1.6% 附近,相比之下,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则一路向上试探,近期最高突破 4.6%,中美利息差已经达到了 3%。
美债收益率走高,并不是好事,这意味着美债的风险溢价在提升,换句话说,美债正被越来越多的资金当做 " 风险资产 " 而非 " 无风险资产来定价。
美债市场如同站在 " 悬崖边缘 ",但近期似乎出现了一丝喘息——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从高位 4.6% 回落到 4.3% 以下。
重要事件是,美东时间 2025 年 5 月 19 日,美国参议院以 66 票对 32 票通过《指导和建立美元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法案)的程序性投票,允许法案进入正式表决流程;6 月 17 日,参议院以 68 票对 30 票正式通过该法案,为美元锚定的加密货币稳定币建立了首个联邦监管框架。美元稳定币本质上是以 1:1 锚定美元现金、短期美债(93 天内到期)和高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的数字资产。
那么,美元稳定币能够解决美债问题?
现实远比想象残酷。
首先这一轮美债收益率回落,主要还是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转向。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启降息,9 月降息概率高达 75%。至于稳定币的作用,顶多是短期内补充一点流动性,但受限于体量和期限错配,对美债市场的结构性难题几乎无解。
直观来看,当前稳定币总规模(约 2500 亿美元)与美国国债总量(超 36 万亿美元)相比,占比极小,短期内对美债需求的拉动非常有限,而且稳定币储备多为短期美债,对长期美债的影响几乎没有。
深层次上,稳定币的 " 稳定 " 来自于它背后持有的资产——主要是美元现金和短期美债。如果这些资产本身出现风险,稳定币也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即稳定币并不是为美债兜底,而是美债和美元资产本身的安全性,才为稳定币提供了保障。
虽然稳定币短期内解决美国债务问题完全不现实,这也不意味着美债会面临违约风险。最可能的走势是美债收益率继续高位震荡,美债价格继续承压。如果你打算通过 QDII 基金或相关理财产品(境内账户 + 人民币)投资美债,那就需要多加谨慎了。
通过 QDII 基金投资美债,不涉及外汇兑换,避开了汇率波动风险和汇兑成本,但考虑到管理费偏较高,不建议频繁操作,适合在美债收益率高位(比如 4.5%、4.6% 以上)分批布局。
如果通过境外券商或银行直接买美债(境外账户 + 美元),则要考虑换汇成本和汇率波动风险。汇率波动既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损失。
比如,人民币升值时(美元兑人民币低于 7.2 或更低)卖出美元,或者贬值时(美元兑人民币高于 7.35 或更高)换回人民币,都有可能获得汇兑收益;反之,如果在美元兑人民币 7.4 时换美元、现在跌到 7.17,就要面临约 3% 的汇率损失。再加上换汇手续费,最后美债利差很可能被 " 抹平 ",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最后说一句,2025 年下半年,市场依然不会奖励 " 躺平 ",每一种资产都在经历周期切换和风险重估。别指望钱自己生钱,想守住财富,得自己多动起来。
相关研究:《2025 年,投资逻辑该变了》—— 2025010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作者粉丝群招募——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作者擅长周期股的研究,覆盖的领域包括猪肉股、造船、航运、有色和互联网电商等,侧重产业分析和估值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与作者进行深度交流。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更多上市公司、热门赛道的详细分析文章,帮你看懂公司、看懂行业,做投资投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