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和讯网 32分钟前

黄金,央行越买越少

7 月 7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新一期的官方储备资产数据。其中,截至 6 月底,我国央行共持有黄金储备 2298.55 吨,较 5 月底增加了 2.18 吨,这是其 2024 年 11 月以来,连续第 8 个月增持黄金。

梳理我国央行黄金储备的变化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国央行合计增持黄金 18.97 吨,与去年上半年 28.93 吨的增持数量相比,相差近 10 吨。具体来看,今年 1-6 月,我国央行每月均进行了净买入黄金的操作,但买入力度却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表示,在经济贸易局势不确定性增强、美元信用弱化的背景下,黄金作为战略储备与支付手段的配置价值不断提升。因此,我国央行今年以来保持了增持黄金的操作,而增持力度逐渐减弱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控制购买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优化储备结构的需求边际有所放缓。

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购金力度发生的变化不单单是我国央行一家。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央行增持黄金 244 吨,同比下降 21%。购金力度明显不及 2024 年同期。

我国央行黄金储备接近 2300 吨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拉升,伦敦现货金价格曾一度突破每盎司 3500 美元,虽然近期回落至 3300 美元附近,但截至目前的累计涨幅仍在 25% 以上。

随着国际金价的节节攀升,我国央行月度增持黄金的规模却在持续降低。央行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今年一月其增持黄金数量为 4.98 吨,此规模与之前相比,位于较低水平。而此后我国央行月度购金力度逐渐减弱,五月当月仅增持黄金 1.87 吨,不足 2 吨,为近年来有增持黄金月份的最低月份。

对于我国央行今年上半年购金规模的变化,瞿瑞表示,央行增持黄金规模的放缓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央行增持黄金会考虑价格因素,以逢低买入来控制成本,而 2025 年金价呈上升趋势,使得央行增持节奏有所放缓。二是由于前期央行连续增持黄金,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外汇储备结构,降低了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在当前阶段,优化储备结构的紧迫性边际放缓。

数据显示,从 2022 年 11 月我国央行增持黄金以来,我国黄金储备以由当时的 1948 吨增加至当前的近 2300 吨,而该项储备市值占官方储备比重已提升至 6.7% 以上。

南华期货 ( 603093 ) 贵金属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夏莹莹表示,在我国黄金储备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央行会根据政策目标和市场情况,适时调整购金幅度。同时,金价处于高位下,波动风险随之上升,这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央行继续增持黄金储备的保值增值安全性。

全球央行仍会继续购金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 1206 吨,同比上涨 1%,为 2016 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但作为过去三年每年增持上千吨的黄金最大买家全球央行而言,今年一季度仅增持了 244 吨,同比下降 21%。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今年一季度全球央行的购金力度有所下降。但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认为,包括我国央行在内的全球央行下半年仍将继续增持黄金。" 黄金作为全球广泛认可的终极支付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全球央行可通过增持黄金、推进本币结算等方式,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此外,黄金作为不受单边制裁影响的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能够有效对冲单一货币风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其高流动性特质也成为了国际支付体系的稳定保障,有助于增强主权货币信用。整体上看,基于战略安全与资产配置需求,全球央行将持续强化黄金储备布局。" 白雪表示。

此外,夏莹莹也表示,央行购金的背景在于美元信誉减弱、全球去美元化、经济贸易逆全球化以及地缘政局复杂性等趋势下,各国对外汇储备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上升,以应对全球货币体系变革、增加金融体系稳定性、促进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抵御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进而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且新兴经济体黄金储备占官方储备比重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也助推这些国家增配黄金储备需求。而这一趋势是一种战略性布置。

从世界黄金协会 2025 年 6 月公布的最新调查问卷显示,全球央行继续保持了对黄金储备良好的购金意愿。其中,72% 的央行预计未来 5 年内,全球央行将增持黄金储备。相较之下,73% 的央行预计全球央行将减持美元储备,而这一数据高于 2024 年统计的 62%。

对于下半年的黄金走势,金砖汇通首席策略分析师赵相宾表示,从往年行情来看,7-9 月份是黄金淡季,该阶段金价普遍以震荡为主,投资者可等待更低的回调位置介入。不过下半年金价仍有上涨甚至突破历史新高的可能,这主要源于地缘政局造成的风险尚未减弱,全球去美元化仍在加强,而美联储降息周期还未过半,下半年可能降息 2-3 次。因此,在诸多因素的支撑下,黄金有望继续走高。

(责任编辑:曹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