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势传媒 21小时前

冲击 300 万辆还有谁

汽势 Auto-First|撒马尔

从 1 月到 6 月,车市不平静也不体面,彼此间看不惯又干不掉,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与秩序正在经历全面重塑,未来将有更多车企的命运会发生改变。

比如,自主品牌挑战年销 300 万辆。

目前,完成这一壮举的只有比亚迪,但从 2025 年开始,这一格局将会发生改变,比亚迪不再一枝独秀。目前来看,吉利、奇瑞、长安自主具备冲击 300 万辆的实力。

从数据来看,自主品牌 1-6 月,比亚迪汽车在上半年完成销量 214.6 万辆,同比增长 33%。全年的销量目标设定为 550 万辆。吉利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达 140.9 万辆,同比增长 47%。基于上半年销售表现,吉利将年销 271 万辆目标增至 300 万辆,目前销量目标达成率为 47%,暂列第一。

因而,除了比亚迪、吉利,300 万辆还有谁?

问题来了。

第一个,300 万辆意味着什么?

300 万辆这个数字,放在全球市场也是大玩家的级别,

一方面,国内市场,放在中国年销 3000 万辆的大盘,300 万辆的体量意味着其市占率达 10% 以上。

另一方面,这个级别的自主品牌如果出现 2-3 家,不仅改变国内格局,也传递出多层次的信号,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对全球汽车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自主车企突破 300 万辆,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背后是技术迭代的速度、供应链、规模效应、人才、研发体系、成本控制等体系能力,300 万辆的门槛也意味着行业竞争进入更高维度,从 " 活下去 " 到 " 如何引领 "。

"300 万辆级的车企除了具备稳定的产能体系,丰富的产品品牌和矩阵,还需要持续的技术迭代,以保证源源不断的新用户和升级用户的加入。这种体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在考验着车企的实力。" 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 2023 年全年累计销量 302.44 万辆,首次突破 300 万辆。这一年,刀片电池、e 平台 3.0、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系统等技术覆盖纯电、插混全品类,2024 年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 47.6%,比亚迪贡献超 30% 份额。

因而,2023 年的 300 万辆可谓是分水岭,也正是在这一年之后的 2024 年,比亚迪登顶国内销量第一。

第二个,吉利成为第二家,底气是什么?

第二个有望实现 300 万辆的车企来自吉利。日前,由于上半年强劲的销售表现,吉利将全年销售目标从 271 万调整到 300 万。

吉利上调目标底气十足。吉利汽车集团 6 月销量 23.6 万,同比增长 42%,1-6 月累计 140.9 万,同比增长 47%。在汽势 Auto-First 看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爆款方法论。

新势力月销高的至少有一款爆款,而如吉利这样的大厂,爆款频出才有销量保障。对吉利而言,吉利星愿、银河星舰 7、银河 E5、领克 900、星耀 8 等都是上市即热销。

二是下半年上市新车和产品投放。根据计划,后续即将上市银河 A7、银河 M9、极氪 9X 等车型,从现有产品来看,也都很有竞争力。

三是智驾布局。这年头," 有智驾不一定能活,但没有智驾一定会死 "。虽然华为、Momenta 、自研车企为代表的中国智驾三分天下格局初成,然而,千里智驾也虎视眈眈。千里智驾正来自吉利,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车 BU)首任总裁王军已经加入千里科技,担任联席总裁。6 月 23 日,千里科技发布了面向 L2+ 级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 1.0,并公布了面向 L3 级、L4 级的智能驾驶产品路线图。

因此,吉利有很大概率完成 2025 年 300 万辆目标。

第三个问题,要多久,谁能成为第三家?

除了比亚迪、吉利,目前来看,奇瑞、长安具备冲击 300 万辆的实力。

先来看奇瑞。从销量目标来看,奇瑞很早就已经提出今年的 300 万辆目标。

根据奇瑞上半年 126 万辆的量,叠加年底的冲量促销,奇瑞集团全年销量在 280 万辆左右,因而,全力冲刺 2025 年下半场的奇瑞,300 万辆目标有达成的概率,但 2025 年可能性不是很高。以奇瑞目前的增长势头,2026 年完成 300 万辆目标几乎是板上钉钉。

长安紧随其后。长安汽车同样将今年的年销目标设定在 300 万辆,但 6 月份,长安自主销量为 195,321 辆,同比增长 3.39%, 环比增长 5.46%。今年 1-6 月,长安自主累计销量为 1,150,642 辆。距离 300 万辆还有一定的距离。

汽势观:整体来看,可以说,2025 年有 2 家 300 万辆的自主品牌,而 2026 年,将有可能 4 家上榜。届时,全球车企前十排名的座次也将改变。(部分图片来自 AI 制图)

汽势传媒

汽势传媒

在这里带您读懂中国汽车。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