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主要公司:中信重工 ( 601608 ) ;铁建重工 ( 688425 ) ;科达自控 ( 831832 ) ;山河智能 ( 002097 ) ; 天玛智控 ( 688570 ) ;科达自控 ( 831832 ) ;电光科技 ( 002730 ) ;北方股份 ( 600262 ) ;郑煤机 ( 601717 ) 等
本文核心数据:矿用机器人代表企业融资规模 ; 矿用机器人代表企业投资规模
企业投融资呈
截至 2025 年 4 月,2016-2024 年,矿用机器人设备领域每年投融事件数量波动较大,一共有 25 件投资事件,投资总金额 43 亿元,除了 2018 年以外,每年投资金额在 1 亿元以上,最高是 2016 年,单笔投资金额为 4 亿元。2024 年平均投资金额相比 2023 年有上升趋势。
根据 IT 桔子显示,矿用机器人行业 2023 年开始投融资恢复热度,但 2025 年 4 月开始暂无新增投资事件。主要的融资事件如下:
目前行业内主要是 A 轮融资。中国矿用机器人融资以 A 轮为主,体现出行业整体处于技术验证与市场拓展的早期成长阶段。矿用机器人作为智能矿山核心装备,涉及井下复杂场景的安全监测、无人作业等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且需通过严格防爆、可靠性认证,企业在完成原型开发和初步场景验证后,正借助 A 轮融资加速产品迭代与行业渗透。这一现象也反映出资本对矿山智能化升级趋势的看好,但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商业化落地仍需突破技术适配性、成本控制及客户认证等瓶颈。A 轮的投资高峰期是 2022 年,一共有 4 件,体现了该年无人化矿山作业的重要特征。
综合整体投资主体来看,主要是 PE/VC,占比 63%。包括毅达资本源码资本贵州黔晟股权投资中信聚信深创投合肥创投、联想创投、浙华嘉融投资、金沙江创投、红杉中国、深创投、金沙江创投、贝信资本、山西创投、蓝驰创投、江苏高投、华兴资本、中金资本、辰韬资本、方广资本、中信证券、清控银杏、信达资本等。其次是基金,占比 24%,实业有美团战投,中煤能源等少数企业,占比 7%。
根据企业投融资目的地来看,目前行业内资金主要流向北京市,占全部投资事件的 28%,其他是合肥市,占比 20%,贵阳市占比 8%,深圳占比 8%。北京、合肥、贵阳成为矿用机器人主要投资目的地,源于技术、政策、产业生态的多重优势叠加。北京依托顶尖科研资源与产业资本,形成 " 研发 - 转化 - 应用 " 闭环:清华大学、北航等高校在机器人控制算法、传感器技术领域成果显著,国家能源集团、北方股份等龙头企业推动技术落地,例如踏歌智行的无人驾驶矿卡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政策层面,北京通过《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与特种机器人研发支持,吸引安瑞斯等企业布局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合肥以 " 场景开放 + 生态构建 " 打造产业高地,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 " 超级场景 ",开放矿山、制造等 8 大领域应用场景,推动企业与华为、科大讯飞等共建 " 车 - 地 - 云 " 协同系统。贵阳则以 " 大数据 + 政策红利 " 驱动差异化发。政策上,贵州省对智能煤矿建设给予奖补,同时依托 " 复杂地质条件煤矿辅助运输机器人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攻克防爆、续航等技术瓶颈。
目前投资矿用机器人行业基金有赣州发展投资基金、华夏基金、前海母基金、河南资产基金、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民航投资基金、国新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等。基金通过布局矿用机器人赛道,既能响应政策导向,又可抢占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先机。从成效看,基金投资加速了矿用机器人的技术转化与商业化落地。基金投资还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驱动下,矿用机器人行业正从技术验证期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成为矿山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由于矿用机器人产业目前是矿山设备企业在主导,例如中信重工、中煤科工、中铁重工等,这些企业具有较好的资金规模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开拓矿用机器人业务周期相对较短,而且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交易所、母公司借款等方式进行快速的筹资。而且从投融资事件频次来看,相关事件较少,行业下游是矿山,大部分都是国企经营,整体行业经营风险中等,符合成熟期的投融资发展趋势。
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投融资特征来看,公司融资轮次为 A 轮等早期融资 ; 投资主体主要是 PE/VC,占比超过六成 ; 产业基金规模较大,主要方向是 TMT、机器人、高端制造等,成立时间在 2-10 年左右,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为主的基金,目前投融资趋势主要是进行权益类的投资,由于矿用机器人服务的矿山企业规模较大,未来投融资金额也会提升。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